<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中旬的埃及行,从一座神庙看到另一座神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阿斯旺菲莱神庙、埃德福神庙及科孟坡神庙中被称为“埃及柱”的高大石柱。始建于3900多年前的卢克索卡纳克神庙,为供奉底比斯主神——太阳神阿蒙而建,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庙。神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供奉太阳神的阿蒙神庙,供奉阿蒙妻子的穆特神庙和供奉阿蒙儿子的孟修神庙,建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神庙最大的柱厅由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谢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于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鼎力修造,长366米,宽11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134根圆形巨柱分成16排。中央两排的柱子最为高大,直径达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着长9.21米 、重达65吨的大梁。其他柱子的直径为2.74米,高12.8米,柱顶呈莲花状,是古埃及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在门楼和柱厅圆柱上有丰富的浮雕和彩画,既表现宗教内容,又歌颂国王业绩,并附有铭文,显得特别壮观。</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神庙殿堂中的石柱一开始并非是整根的石头,而是由一块块石头,或一节节石盘累叠而成,整根巨柱是后来才有的。</p> <p class="ql-block">大柱厅石柱的高度相当于今天的六七层楼,大柱如林,很难想象古埃及人早在4000年前后就能采集到如此巨大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而晚建于卡纳克神庙约1600年的菲莱神庙(Philae)的石柱显得相当精致。这座始建于公元3世纪左右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西斯女神庙,供奉的是</span>古埃及神话中司掌生育和繁衍的女神伊西斯。</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神庙前塔楼的东西两侧,分别有17根和31根柱子组成的柱廊,让人印象十分深刻。</p> <p class="ql-block">柱子上还刻有精美的浮雕,描绘了神的生活和故事,这些雕刻不仅记录了古埃及宗教仪式的庄严氛围,还体现了法老作为人神之间中介的神圣角色,极具装饰性。</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年,古埃及被古罗马所征服。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将军屋大维(即后来的皇帝奥古斯都)彻底结束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并将埃及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使其成为一个行省。公元535年,罗马皇帝查士丁一世下令永久关闭埃及神庙,伊西斯神庙也落入了基督教修士的手中,惨遭破坏,伊西斯女神的头像被换上圣母玛利亚的头像。伊西斯神庙的多柱厅变成了基督教堂,柱子上的十字架随处可见,留下了古罗马文化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菲莱神庙柱子的装饰极为考究,在其柱头的设计上,常用的装饰图案包括莲花和纸莎草。这些图案不仅展示了古埃及人对自然植物的崇拜,也体现了他们精湛的工艺水平。此外,柱子的风格和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特别是在托勒密时期,希腊风格的影响使得柱头设计更加精致和丰富,包括了莲花、纸莎草、花萼和棕榈叶等诸多元素。</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柱头的花饰都不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这样的雕饰即使放在今天也一点都不觉过时,依然放射着经典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埃德福神庙,修建于公元前237年,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是埃及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神庙之一,距今也有2200余年的历史。这座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一座重要宗教建筑,主要供奉鹰头神荷鲁斯,因此也被称为“荷鲁斯神庙”。</p> <p class="ql-block">埃德福神庙始建于公元前237年,但建造时间却跨越了近两个世纪。考古研究表明,这座神庙直到公元前57年才算正式完工,整整持续了180年。因此,在这座神庙中可看到不同时期的影响。埃德福神庙营建时期,古埃及已经进入托勒密王朝,也是古希腊文明崛起之时。虽然,埃德福神庙仍然是古埃及的风格,但是在石柱、雕刻和顶台等细节之处已经受到了希腊建筑和罗马建筑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埃德福神庙所体现的古埃及建筑艺术辉煌成就是其柱廊式建筑。从塔门进入庭院,可以看到32根巨大的立柱分布在东南西三面。柱头采用了纸莎草花柱式、棕榈叶柱式和莲花柱式三种,气势宏伟。</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广场,为高大的圆柱廊所环抱,使得庭院显得十分庄严、气派。</p> <p class="ql-block">柱廊还以荷鲁斯鹰像和其他古埃及神话形象的浮雕装饰,使柱厅蒙上一层古老而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更为难得的是,埃德福神庙是古埃及唯一存有屋顶的神庙—在历经沧桑后依然保存完整,实属不易。屋顶的设计独特,采用了古埃及传统的建筑技艺和材料,保证了神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p> <p class="ql-block">科孟坡神庙是在公元前150年由托勒密六世兴建,距今2100多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孟坡(Kohnob)在古埃及语中是“金城”的意思,位于埃及尼罗河畔的一个小镇,靠近阿斯旺北部。这座神庙同时祭奉鳄鱼神索白克和鹰神荷鲁斯,又称双神庙。一</span>座神庙,两个入口,紧紧的连在一起,科孟坡建筑宏伟,壁画精致,这种布局在古埃及建筑中较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科孟坡神庙已残缺不全,但基本格局还在,尤其是柱厅构件细处依然透露出精致。</p> <p class="ql-block">科孟坡神庙的石柱是最精美的。神庙中殿的石柱,已属于混合柱式,这种柱式创建于托勒密王朝,柱头用四个半瓣的纸莎草花配列在柱的四面,花朵分上下两层,也有多至五层的,好象是许多纸莎草花束在一起,非常华丽,属2000年前的希腊罗马时代的风格,但石柱身上的浮雕图案和神像还是法老时代的样式。</p> <p class="ql-block">巨大石柱筑成的柱厅气势非凡,石柱头的装饰极为考究精美,十分耐看。</p> <p class="ql-block">事实上,早在4500年前,埃及人在建造法老陵墓和神庙就使用了石柱,是人类最早的石柱建筑之一。古埃及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等等神庙中的石柱体系,特别是多柱厅结构,对后来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和罗马的万神殿在设计上受到了埃及神庙的启发。这些神庙虽已不完整,但留下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丰富的,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埃及行”最值得一看的景观。(背景参考了网上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