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莞可园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p><p class="ql-block">是日,广州大学欢乐颂的六位退休好友相约再度前来打卡,开启了一场充满古韵的春日之旅。</p> <p class="ql-block">可园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布局紧凑,设计巧妙,融合了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点。园内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假山水池、廊桥花木等,主要建筑有可楼、绿绮楼、双清室、邀山阁等。园内空间层次分明,既有开阔的庭院,也有幽静的小径,体现了“以小见大”的设计理念。</p> <p class="ql-block">可园不仅是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园主张敬修是文人雅士,园内常有文人墨客聚会,留下了许多诗词书画作品。可园因此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如今,可园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东莞的重要文化地标和旅游景点。园内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展示岭南园林艺术和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东莞可园是岭南园林艺术的瑰宝,展现了清代岭南建筑与文化的精髓,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可园画室观美展</p> <p class="ql-block">草草草堂是东莞可园内的一处重要建筑,由园主张敬修命名,取自“草草成篇”之意,表达了他对简朴自然生活的追求。草草草堂不仅是张敬修的居所,也是他与文人雅士交流的场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草草草堂建筑风格朴素典雅,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特色。堂内陈设简单,注重实用性,同时兼具艺术美感。堂前常有花草点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草草草堂是张敬修与文人墨客聚会、吟诗作画的地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书画作品,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堂内常举办文化活动,延续了其作为文化交流场所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作为可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草草草堂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修缮,游客可以在此感受清代岭南文人的生活氛围,了解其历史与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草草草堂不仅是可园的核心建筑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象征,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追求。</p> <p class="ql-block">可园主人张敬修(1823年-1864年),字德甫,号钦斋,广东东莞人,是清代官员、书画家和园林艺术家。他以修建东莞可园闻名,同时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推动者。</p> <p class="ql-block">张敬修出身官宦家庭,早年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任广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等职。他为官清廉,关心民生,但因不满官场腐败,最终辞官回乡,专注于园林艺术和文化创作。</p><p class="ql-block">辞官后,张敬修回到东莞,修建了可园。他将江南园林与岭南建筑风格相结合,亲自设计并监督施工,使可园成为岭南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园内建筑如草草草堂、绿绮楼等,体现了他对自然与文化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张敬修不仅是官员和园林艺术家,还是著名的书画家。他擅长山水画和书法,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文人气息。他的艺术成就对岭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张敬修在可园内常与文人雅士聚会,推动了岭南文化的发展。他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张敬修于1864年逝世,葬于东莞。他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至今仍为后人传颂,可园作为他的代表作,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遗产。</p> <p class="ql-block">张敬修是清代岭南文化的重要人物,他修建的可园及其艺术成就对岭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可堂是东莞可园内的核心建筑之一,位于园内中心位置,是可园主人张敬修及其家人日常起居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可堂不仅是可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园林建筑艺术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可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岭南与江南园林的特色,整体设计简洁大方,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堂内空间宽敞,采光良好,装饰朴素典雅,体现了张敬修对自然与文化的追求。堂前常有花草点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可堂不仅是张敬修及其家人的生活空间,也是他与文人雅士交流的重要场所。堂内常举办文化活动,如吟诗作画、品茶论道等,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珍贵的诗词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为可园的核心建筑之一,可堂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修缮。如今,游客可以在此感受清代岭南文人的生活氛围,了解其历史与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可堂是东莞可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清代岭南园林建筑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生活空间,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象征,体现了张敬修对自然与文化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壶中天位于可园可堂的西北面,是一个方形的小平庭。它被一道墙和一座月洞门连接,因布局似小小的天地被围在壶中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设计特色,空间布局精巧:面积虽小,但与周围建筑形成了微妙的对景和框景关系,如透过月洞门可看到周围景色,从雏月池馆船厅的窗口能看到壶中天的景色,让室内外景色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建筑元素丰富:靠近月洞门一侧有石桌椅供人休息,另一侧有石井,还有观音竹和白蝴蝶等植物,充满自然风趣。</p> <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讲求好意头,四周房屋滴水到中间,有聚财之意。这里环境清静幽雅,当年可园主人张敬修常邀文人雅士在此聚坐,聊天、品茶、下棋,还可欣赏精美的檐板雕刻绘画,聆听楼上传来的乐曲音韵。</p> <p class="ql-block">可园邀山阁是可园的最高建筑,高约17.5米,共四层,平面近方形,主体以青砖砌筑,体量坚实。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四面都有明窗,飞檐展翅,雕梁画栋,造型独特,既有碉楼的式样,又不失岭南建筑的精致细腻,登上此阁,可360°俯瞰可园全貌及园外景色。</p> <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园主张敬修武将文略,建此阁表达了其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追求,有“邀山川入阁”之意,在此可尽揽远山近水,深得借景之妙,同时,这里也是张敬修与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抚琴对弈之处,承载着丰富的岭南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邀山阁顶楼俯瞰全园。</p> <p class="ql-block">邀山阁</p> <p class="ql-block">可园可亭是可园的胜景之一,平面呈六角形,为尖顶的绿色亭子,由曲桥与湖岸相连。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可亭整体建筑精巧,采用青砖、绿色陶瓷通花等材料修建,具有岭南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与周边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融为一体,亭上可欣赏湖光美景、游鱼,也可沐浴清凉微风。</p> <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可园作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可亭作为可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可园的兴衰变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观赏、品味。</p> <p class="ql-block">博溪渔隐是东莞可园临湖设计的游廊,位于可湖湖岸,是主人和宾客居住、读书、吟诗、绘画、琴乐、游览的地方,以前可供小船停靠,船经可湖直通园外。</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为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风格,采用青砖、绿色陶瓷通花等材料修建,与可园整体的建筑风格相协调,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文化意境:其名“博溪渔隐”营造出一种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文化意境,体现了主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门外对联“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既说明了可园“占水栽花”的特点,也增添了其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观赏价值:游客可在此饱览可湖的湖光秀色,欣赏湖中的可亭、曲桥以及周边的亭台楼阁、假山绿植等景观,感受可园小中见大、曲折回环的园林布局特色。</p> <p class="ql-block">擘红小榭的建筑特色:擘红小榭是介于亭、屋、台之间的奇特建筑,具有岭南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其采用青砖等材料修建,与可园整体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周围绿树成荫,环境清幽。 </p> <p class="ql-block">名字由来:“擘”是广东人沿用古语,意为“剥开”,“红”借代荔枝,榭指有顶的台,每当荔枝等岭南美果成熟之季,主人便邀好友到这里尝新果、沐新景。</p><p class="ql-block">功能用途:是主人邀请客人小憩、品尝岭南佳果、欣赏园景的地方,也是可园主人与宾客休闲娱乐、吟诗作画、交流文化的场所,体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位置布局:位于可园东南区,是东南区建筑的中心轴线之一,与建筑门厅等形成整体布局,从这里可以方便地进入园内其他区域,游客入园穿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后,便能逐渐领略到雄奇、幽深的园景。</p> <p class="ql-block">可园的可湖原本是东江支流,与可园为邻,是可园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景观特色:湖水清澈碧绿,周围杨柳依依,湖中有优雅的天鹅、成群结队的鸭子,园林、湖水、动物与人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布局设计:可园的建筑沿可湖而筑,临湖设有游廊,水面建可亭与廊相对,湖中心有曲桥连通可亭与湖岸,亭台楼阁倒影在水中,充满岭南水乡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展室部分)是以可园园林建筑为依托,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园林建筑、岭南画派文物作品,传播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可园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850年,由张敬修所建,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1979年成立东莞可园管理所,1998年更名为“东莞市可园博物馆”,2008年可园博物馆新馆开馆。</p> <p class="ql-block">可园博物馆占地面积17900平方米,由可园古建筑和综合馆区组成。可园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建筑压边摆布,中间空地作庭园,有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p> <p class="ql-block">可园博物馆陈列展览</p><p class="ql-block">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是岭南地区首个以岭南传统园林与建筑为专题的基本陈列,包括发展历程、岭南园林与岭南建筑三部分,以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大岭南”园林与建筑的历史进程、风采和技术艺术。</p> <p class="ql-block">居巢、居廉与可园:着重讲述居派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居巢、居廉的艺术经历,展现可园作为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的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草草草堂:反映可园的创建、张敬修的生平及艺术造诣、张氏后人的艺术成就等内容。</p><p class="ql-block">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以文物和图片为主,展示莞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莫伯治的建筑风采。</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 拥有藏品12616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70件(套)。藏品主要分为书画、彩色玻璃、木雕、石雕、家具、陶瓷等门类,有《清居廉十二花神图册页》《清咸丰七年居巢春花图扇面》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可园博物馆是以东莞可园园林建筑为依托的专题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园林建筑、岭南画派文物作品等。以下是其馆藏简介:</p> <p class="ql-block">书画作品</p><p class="ql-block">居巢、居廉作品:居巢、居廉是岭南画派的先驱,可园博物馆藏有他们的诸多精品,如居巢的《蝉柳图》,以没骨法绘成,蝉的形态逼真,柳丝飘逸,设色淡雅。居廉的《花卉草虫册》,册页中花卉姿态各异,草虫栩栩如生,运用了撞水、撞粉等技法,使画面层次丰富。</p> <p class="ql-block">张敬修作品:可园主人张敬修也擅长书画,其《破铛蕙》图轴,兰叶瘦劲,秀挺俊朗,粗细长短的笔踪、枯湿浓淡的墨形,经疏密聚散的组合,交迭穿插富有节奏感。 </p><p class="ql-block">广东国画研究会作品:该馆收藏有赵浩公、卢振寰合作的《花卉图》,以及陈池秀的《山水图》、李凤公的《观器论道图》等“广东国画研究会”作品,展现了当时广东画坛国粹派的艺术风貌。</p> <p class="ql-block">古典家具</p><p class="ql-block">酸枝木家具:馆内有多件酸枝木材质的桌椅、床榻等家具,酸枝木质地坚硬,纹理细腻,制作工艺精湛,如酸枝木躺椅,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体现了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p><p class="ql-block">花梨木家具:花梨木家具也是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花梨木书桌,桌面平整光滑,桌腿雕刻精美,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铜版画</p><p class="ql-block">托马斯·阿洛姆铜版画:馆内收藏了英国画家托马斯·阿洛姆所作的76幅精品铜版画,内容多为展现晚清中国的风景、习俗、艺术等,如《广州城风光》《珠江上的船只》等,是研究19世纪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文房四宝</p><p class="ql-block">端砚:可园博物馆收藏有白端《三才砚》、绿端《花开富贵砚》等经典端砚作品,这些端砚质地细腻温润,致密坚实,石品绚丽多姿。</p><p class="ql-block">毛笔、墨锭、宣纸:馆内还收藏了一些精美的毛笔,如羊毫笔、狼毫笔等,以及不同年代的墨锭和宣纸,这些文房四宝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书画用具和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永远的欢乐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