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思南路周公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一览

星光熠熠

<p class="ql-block">  上海思南路,被誉为上海的“上只角”,是名流显贵的聚集地,也是老上海文化的瑰宝。这里汇聚了众多历史名人的故居,展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老法租界的独特风情。思南路不仅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更承载着浓厚的老上海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曾两次到过思南路,却不知道思南路上有座周公馆而错过。1月31日,蛇年春节初三是一个阴霾的上午,去拍了外滩,近午时下起中雨,为了等到晚六点外滩亮景观灯,寻思午后即再去思南路,去寻访思南路上的周公馆——中国共产党驻沪办事处旧址。</p> <p class="ql-block">  思南路上(71号73号)临街大门一侧悬挂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标牌。</p><p class="ql-block"> 此门不开,移步十余米有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7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民国九年(1920年),周作民在上海建造了一幢一底三层的西式(西班牙)花园楼房;</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钱大魁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中共代表团决定在沪设立办事处,为此租下此楼,对外宣称为“周恩来将军私人寓所”,简称“周公馆”。</p> <p class="ql-block">  楼房的南面,有一个占地一亩多的花园,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草坪中央有一棵与楼房一般高的百年雪松,三面环绕着女桢、腊梅、黄杨、冬青、玉兰、海棠、茶花等树木花卉,还有一个小的喷水池,环境幽静,当年周恩来曾在花园里会见客人。</p> <p class="ql-block">  现在花园一侧矗立着周恩来的全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  于花园以旧址主楼为背景留影。</p> <p class="ql-block">  旧址外墙上镶嵌着光滑的鹅卵石,夏天整幢楼房会掩映在浓绿的爬山虎叶丛中。</p><p class="ql-block"> 参观旧址从左侧楼梯而上。</p> <p class="ql-block">  一楼朝南的一间面积约40平方米是会客室,墙上挂着召开记者招待会使用的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形势图,当年周恩来多次在这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p> <p class="ql-block">  朝东的一间面积约14平方米,这是周恩来的工作室兼卧室。室内陈设非常简单,床上被子是办事处成立时发的。</p> <p class="ql-block">  床上被子是办事处成立时发的。</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的皮氅</p> <p class="ql-block">  陈家康李维汉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  乔冠华(后任外交部长)龚澎夫妇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  床头陈列的留声机</p> <p class="ql-block">  乔冠华龚澎夫妇办公室兼卧室全貌</p> <p class="ql-block">  二楼整层楼面,是办事处外事人员的工作室兼卧室。陈列有收音机、英文打字机、油印机和编辑出版的《新华周刊》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三楼正中一间面积约40平方米,是办事处集体宿舍;朝北的一间面积约12平方米,是董必武的工作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  三楼正中一间面积约40平方米,是办事处集体宿舍;朝北的一间面积约12平方米,是董必武的工作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  董必武的工作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  为了真和平 而奋斗到底——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史迹陈列</p> <p class="ql-block">  大事记展板</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的服装</p> <p class="ql-block">  展厅</p> <p class="ql-block">  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并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p> <p class="ql-block">  左上油画,周恩来与宋庆龄</p> <p class="ql-block">  董必武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 撤离上海</p><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单方面召开非法的国民大会,关闭了和谈大门。同月19日,周恩来返回延安。此后,办事处改作联络处。1947年2月底,国民党上海当局无理限令办事处成员撤离上海,并公开监视周公馆。董必武率领留守周公馆的最后一批成员坚持斗争,直至3月5日撤离上海。</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乘坐的卧车</p> <p class="ql-block"> 结 语 </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从设立到撤离,虽然只有短短10个月,但是在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下,在艰难复杂的形势下,坚定地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必将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也将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p> <p class="ql-block">  时值乙己蛇年周公馆春节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  参观者可以获得剪纸</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漂亮的女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  参观革命旧址,回眸历史岁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