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头,岁月深处的山海守望

汗青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时光长河的冲刷下,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烙印着岁月的痕迹,成为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于我而言,老龙头便是这样一处特别的存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1983年,我参加野外地质考察实习,来到了河北省秦皇岛地区,驻扎在抚宁县的石门寨。这里地质景观丰富,是地质考察的绝佳之地。实习之余,我们听闻附近的老龙头,那是明长城的东端入海处,怀着对大海和历史遗迹的向往,我们一行几人踏上了前往老龙头的路途。此时的老龙头,还未经过大规模整修,尽显破败沧桑之态。通往老龙头的道路崎岖不平,周边杂草丛生。当我们终于站在老龙头面前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古老的城墙在岁月的侵蚀下,砖石斑驳,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坍塌,却依旧顽强地屹立在渤海之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悲壮。那是长城的尽头,也是大海的起点,两者在此交汇,山海相依,构成了一幅雄浑而又苍凉的画面。</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缓缓走上那古老的城墙,脚下的砖石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极目远眺,浩瀚的渤海一望无际,海天一色,波涛汹涌的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海风呼啸着扑面而来,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进了我的心里。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虽然此处并非碣石,但眼前大海的壮阔景象,却与诗中的意境不谋而合。曹操当年北征乌桓,途经碣石,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我站在老龙头,虽没有曹操那般的宏图霸业,但心中也涌起了一股莫名的豪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感慨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我又想起了毛泽东同志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同样是在这片海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却都被大海的魅力所吸引,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作。毛泽东同志以其豪迈的笔触,描绘了北戴河的壮丽风光,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伟大抱负。而老龙头,作为秦皇岛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它与北戴河一样,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静静地坐在老龙头的城墙上,望着眼前的大海,思绪万千。在那个物质匮乏、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能够亲眼见到大海,对我来说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情。而老龙头,这座饱经沧桑的历史遗迹,更是为我这次与大海的邂逅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它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无情,也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眷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的岁月里,我又多次去到山海关,来到老龙头。如今的老龙头,已经焕然一新,经过精心的整修和开发,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景区内,古老的建筑被修缮一新,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游客们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感受着历史的韵味。澄海楼高高耸立,飞檐斗拱,气势恢宏,楼上悬挂着乾隆皇帝亲书的“澄海楼”匾额,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站在澄海楼上,俯瞰大海,视野更加开阔,大海的波澜壮阔尽收眼底。靖卤台威严屹立,向人们展示着古代军事防御工事的雄伟与坚固。海神庙庄严肃穆,香烟袅袅,寄托着人们对大海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无论老龙头如何变化,我始终忘不了初识它时的那份震撼和感动。那个破败却充满历史韵味的老龙头,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它让我明白,历史是需要我们去铭记和传承的,那些古老的遗迹,不仅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每当我回忆起1983年初见老龙头的情景,心中依然充满了感慨。那是我与大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我与历史的一次深度对话。老龙头,这座镶嵌在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将永远在我的心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我心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