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父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心向党 口碑在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刘海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朗诵/马秀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心向党口碑在民</b></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后父亲积极地参加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党的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下,他联合了村里最穷的八户人家成立了村里第一个互助组,因为这几户人家太穷,村里人称呼他们的互助组为“穷八家”,“穷八家”互助组人穷志大,他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它为随之而来的成立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探索了道路。这期间父亲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村里最早的有数的共产党员之一。</p><p class="ql-block"> 1959年,村里在国有企业钒土矿的支援下办起了引电入村的工程,那段时间是父亲最忙的时候。当时父亲在村里的职务是生产队的大队长,所有的办电工程都由他操办。办电工程除了每家每户送电外,还有各生产小队的生产用电,生产大队的共有用电等,那段时间父亲忙的真的是脚不沾地,没早没晚。母亲曾抱怨的对父亲说:“你整天的在外面忙,家里的事你就不管了”。父亲的回答总是:“家里的事等我忙完了办电再说”。在父亲和村里人的共同努力下,全村的办电工程顺利结束,送电的那一夜,全村人家家灯火通明,村里主街道上的路灯一片光芒。从此,村里告别了夜晚点油灯点麻杆照明的时代。以后村里又安装了大喇叭,家家又安装了小喇叭,农村人也跟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步伐。不夸张的说,父亲是给全村人引来光明的功臣。在这个事上让我惊异的是,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父亲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他都兼着村里电工的职责,他是怎么学会电能知识的呢?</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初,全国都进入了生活困难时期,我们家也一样,粮食短缺,每天的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瓜菜代”这个名词现在的年轻人看不懂,其实就是用各种能吃的不能吃的各种野菜来补充粮食的不足。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全家人吃过那种用石灰水浸泡玉米棒子外面那层皮和玉米骨头做成的窝头,没有吃过这些东西的人你都想象不出来它有多难吃。那时候父亲管着生产队的仓库,仓库里有备急用的粮食和各种作物种子,看着我们这群饿的身体瘦弱面黄肌瘦的孩子他也心疼,但父亲没有从生产队的仓库里往家拿过一粒粮食。在那个缺少监管的年代,父亲用他的党性和本分守住了他的人生底线,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困难时期过后,党号召农村开展工副业生产,父亲把我们家新盖的三间房子无偿的拿出来给大队做加工粉条的粉房用。生产队取得了经济效益,我们家的三间新房却因为加工粉条时的烟熏火燎变成了旧房,父亲对此却毫无怨言。</p><p class="ql-block"> 1964年,党在农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父亲被大拨轰的也上了楼(即不免职,个人检讨自己的问题)不长时间,父亲以他的清白结论首先下了楼。下楼后他又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全村的生产活动中去了。</p><p class="ql-block"> 1968年,村里的红卫兵以走资派的名义给他带高帽子挂牌游街,对此,父亲泰然处之,他为什么能坦然面对这一切?一是他坚信自己没有走错路,二是他见过了太多的人间百态。一个当年连死都不怕的人他是不会轻易低头改变信念的。</p> <p class="ql-block"> 1982年,父亲被公社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个任命是对他多年任劳任怨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他应得的那份荣誉。成为村里的一把手后,他更是把全部身心精力都投入到了村里的工作中去了。公社党委下发的各项任务,他全力以赴保证完成。村里的生产,各家各户的难事找到他,他从不推辞。但因为他脾气耿直,又挚爱着村集体的一切,也得罪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这些自私自利的人对父亲对我们全家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家里的简易房被人放过火,自留地里的蔬菜被人全部拔光,大年三十晚上堆放在院外的柴火垛被人一把火烧光,这一切都没有吓倒父亲,他依然全心全意的扑在工作上,这一切村里的父老乡亲们都看到了。</p><p class="ql-block"> 1985年,村里因採煤塌陷对全村原有房屋进行重建,有的人从私利出发对村里的重建方案进行造谣和挑拨离间,更有那些怀有政治目的的人挑动这些私利者和不明真相的人到公社党委去上访闹事。公社党委派人来村里调查情况,父说:“全村重建方案在村支部会议上讨论过,委员们都同意了,会议有记录,我个人的工作日记里也有记载,你们可以到办公室去查看”。等父亲和党委工作人员去办公室查看时,支部会议记录不知所踪,父亲的办公桌也被撬开,里面的所有东西都不见了,对此父亲感到极度震惊。几天后公社党委派人来对父亲说:能证明你作为一把手没有失职的材料都不见了,从目前看你不能再担任村支部书记了,等党委的通知吧。第二天公社党委派人给父亲送来了免职决定。父亲知道他遭人暗算了,也领教了前段时间有人提示他要给公社新任书记送礼被他拒绝的结果了。因为他常说:大队的钱都是大伙儿汗珠子摔八半挣来的,谁瞎花也不行。被免职后父亲曾到有关部门进行了申诉,但每次申诉都如石沉大海一样毫无结果。那段时间父亲的情绪很低落,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他勤勤恳恳为党工作,为父老乡亲干事却遇到了这种结果?后来发生的事情也教育了他,新任的公社书记成了视察我们村工作村的常客,后来从人情关系的风言风语到钱财利益的输送,明里暗里传言多多,真假难辨。父亲对请客送礼这些行为向来是嗤之以鼻的,他的人生信条是,你自己没做错事干啥还要请客送礼呢。</p> <p class="ql-block"> 2000年,父亲因病去世,他走完了他苦难奋斗和饱含冤屈的一生,一直到死他都没有等来他想要的那份公正的评价,他是带着遗憾和伤心离开这个世界的。</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回老家,我姐姐和我说:海春,前几天庄里的那些老人们在一起聚群啦嗑,说起庄里历任的这些个书记来了,一个老党员说:说起这些书记来,他们哪个都不如刘民(我父亲)干的好,除去脾气不好,他是真心的给庄里人办好事,是个好当家的。他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俗话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乡亲们的眼是亮的,心是明的。长眠于地下的父亲去世后能得到乡亲们这样的评价,他在天国的灵魂也应该欣慰了。历史不会忘记功臣,历史也会还冤屈者以应有的清白。</p><p class="ql-block"><b> 谨以此文纪念我永远不能忘怀的父亲。</b></p> <p class="ql-block"> 作者</p><p class="ql-block"> 刘海春,唐山市古冶区人。热爱生活,喜欢阅读,尤其喜爱散文和自由体诗的文章,偶尔练笔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 朗诵者</p><p class="ql-block"> 马秀春 ,唐山知青,她的兴趣十分广泛,而朗诵和写作则是她最为钟爱的两项,用文字和声音编织成美丽的花环。</p><p class="ql-block"> 她通过文字和朗诵,把自己心中的真情和美好传递给身边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