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鑑教授揭秘儒学天道

李昌杰

<p class="ql-block">时鑑兄,也感谢你呀! </p><p class="ql-block">这么长时间,潜心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你那天(在山东女子学院) 的讲座,让我特别的感动。 我觉的在这方面, 你已经很成体系了,也能成家之言。 就我们下一步呢, 怎么更好地传播。结合学习贾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汇进去。让它体现出两个: 结合科文化两创。 </p><p class="ql-block">我觉得,你也是根深叶茂,水到渠成啊!</p> <p class="ql-block">不知命,无以为君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修身养德,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要让我们自己,让我们每一位家庭成员, 都能成为君子。 不学易, 无以为英杰,我们海一位社会成员,也都应以子自许,以君子自期, 以君子自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究竟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作出回答:“不知命无以为君《论语》尧日篇第三章) </p><p class="ql-block">孔子孔这里说的命是什么?命,就是天命--就是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之“天命"。孔伋子思《中庸》天命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这句话说明, 合就是性,就是道。 </p><p class="ql-block">命,天也;道,天道;性,这些名词概念在《论语》 里都出现过, </p><p class="ql-block">但从《论语》成书两千多年,竟没有一人真正弄懂这些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代名家解读"天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命”在《论语》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在《为政》第四章:“五十而知天命"。 </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与第三次在《季氏》 第八章孔子日:"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 圣人之言。” </p><p class="ql-block">曹魏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日:“知天命之终始。" </p><p class="ql-block">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天命,谓穷通分也。 谓天为命者,言人秉天气而生,得此穷通,皆由天所命也。” </p><p class="ql-block">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命,天之所受者也。孔子至五十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也。 </p><p class="ql-block">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斌于物者, 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 </p><p class="ql-block">历代名家解读天命,含有宿命意蕴,最关键在于没有“德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代半者解读“天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钱穆《论语新解》:“天命推人生之一切当然之道义与职责。”"半半孔子之学,不宜轻言知天命然亦当知孔子心中实</p><p class="ql-block">有此一境界。" </p><p class="ql-block">杨伯峻《论语注》:"孔子不是宿命论者,但也讲天命。” </p><p class="ql-block">孔子的天命,“后来的人虽然谈得很多未必符合孔子本意。 因此, 这两个字暂不译出。" </p><p class="ql-block">孙钦善《论语新注》:“知晓天命。并包含知道天命不可抗拒商听由天命之意。孔子知天命与学《易》有关。 多数情况是分开说。</p><p class="ql-block">陈来王志民《论语解读》:“孔子讲天和命</p><p class="ql-block">的。孔子讲的天有不同的天,命也有不同的命, 有正义的天、公</p><p class="ql-block">道的天有正义的命、使命的命。"孔子还讲一 种超自然的天、超自然的命,“这种天、命必然是我们人类没法认识、没法左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鑑教授解读“天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鑑《时鑑讲论语》: </p><p class="ql-block">天命:天道,此指</p><p class="ql-block">周易》 “元亨利贞”四德。 </p><p class="ql-block">解读:第四个阶段,以五</p><p class="ql-block">十岁为标志。 </p><p class="ql-block">孔子十周岁任中都宰, </p><p class="ql-block">曲专一教学而转变为主掌一方的地方官员,如果说这是知天命的标志可以说这玩笑开得有点大。 </p><p class="ql-block">孔子五十岁知天命,这个天命就是天道,就是天德,这个天命就是者在注释中所说《周易》乾卦卦辞元亨利贞”。 </p><p class="ql-block">孔子自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这个时间节点正与“五十知天命"”相吻合。 从实际情况看,孔子应该是周游列国时才开始重视周易,开始研究《周易》,而这一年是五十四周岁。司马</p><p class="ql-block">迁称孔子"晚而喜易",这应该符合史实。东代名家解读“天道” 道文</p><p class="ql-block">天道” ,在《论语》中只出现一次:《公冶长》第十三章:子贡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p><p class="ql-block">曹魏何晏《论语集解》: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 天道者,元</p><p class="ql-block">日新之道。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 </p><p class="ql-block">南朝皇侃《论语义疏》:夫子之性,与天地元亨道合其德, </p><p class="ql-block">致此处深远,非凡人所知,故其言不可得闻也。 </p><p class="ql-block">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天之所命,人所受生, 是性也。自然化育, 元亨日新,是天道也与,及也。 </p><p class="ql-block">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牢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盖圣门教不躐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 而叹其美也。 </p><p class="ql-block">程子日: 此子贡闻夫子之至论而叹美之言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代名家解读“天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钱穆论语新解》:“天道犹云天行, 孔子有时称之日命。孔子屡言知天</p><p class="ql-block">知命,然不深言天与命之相系相合。 贡之叹,乃叹其精义不可得而闻。 </p><p class="ql-block">杨伯《论语译注》译文:"老师关于天性和天道的言论,我们听不</p><p class="ql-block">到。"注释:“性--人的本性。”“天道-古代所讲的天道一般是指自然</p><p class="ql-block">和人类社会吉凶祸福的关系。” </p><p class="ql-block">孙钛善《论语新注》:“性:性命,即命运。 "天道:当时多用来指决定人间吉凶祸福的天意。”“《易传》中言天道者尤多。” </p><p class="ql-block">陈来、王志民《论语解读》:“在《论语》中孔子没有讲性与天道联系",“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易传》是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 市不是孔子本人所作。如果把《易传》视为孔子所作,那么就可以说孔子到了晚年已较多讲到性与天道的关系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鑑教授解读"“天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鑑《时鑑讲论语》: </p><p class="ql-block">注释:“性:人的本性。”“天道:天合,天的自然规律。” </p><p class="ql-block">解读: 孔子所讲“性”,可</p><p class="ql-block">以理解为孔子所倡导的中庸思想,售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p><p class="ql-block">孔子所讲天道,实际上是对《周易》之精髓元亨利贞”的独特发现,售如“《易》之要,在《易》之德”,这些思想观点,都是孔子所有的见解与发现。所以子贡说“不可得市闻世。 </p><p class="ql-block">理解子贡这句话,对于我们理解孔子晚年思想的发展变化,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p><p class="ql-block">辨析笔者认为,学者包括一些国学大师之所以出对“不可得而闻”的错误解读,其原因在于对夫子言性与天道”的人识不深, 认为“孔子不讲天道,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取存而不论的态度” 杨伯峻语)。孔子对子贡讲解“天道” </p><p class="ql-block">论语阳货篇第十九章:子日:“予欲无言。仔贡日:“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p><p class="ql-block">译文:孔子说:“我想不再说话了。”子贡说:“好子如果不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弟子有什么传述呢?"孔子说:“上天说过什么话吗?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各种动植物据样生存。上天说过什么话吗?" </p><p class="ql-block">"未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答子贡十六个字,其实就是对乾卦卦辞的解读,元亨利贞与“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关系揭秘:元,即四时之春,百物萌生, 其本源在诚善; 亨,即四时之夏,百物成长,其张力在进取; 利,即四时之秋,百物成熟, 其价值在利他; 贞,其四时在冬,百物凋零,其坚守在正固。 </p><p class="ql-block">真正读值“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就理解了乾道就值得了天道。《周易》乾卦卦象暨周文王姬昌乾卦卦辞</p><p class="ql-block">乾卦卦象由两个经卦乾卦维成, 为六个阳爻</p><p class="ql-block">竖向排列。周文王姬昌作周易,解读乾卦,写下“元亨利贞"四个字</p><p class="ql-block">“元亨利贞”四个字如何解读</p><p class="ql-block">卜筮派解读:“乾卦,大通顺,有利于占卜。” </p><p class="ql-block">义理派解读: </p><p class="ql-block">北宋程颐《程氏易传》 “元亨利贞,谓之</p><p class="ql-block">四德。元者,万物之始; 亨者, 万物之长; </p><p class="ql-block">利者,万物之遂;贞者,方物之成。” </p><p class="ql-block">南宋朱熹《周易本义》: 元, 大也。亨, 通也。利,直也。贞,正市固也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 </p><p class="ql-block">乾:无亨利贞然后可以保其终也。此圣) 人所以作《易》, 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当代学者解读“元亨利贞” </p><p class="ql-block">傅佩荣《乐天知命》:“乾卦。 家讲,始、 通达、合宜、正固。" </p><p class="ql-block">黄寿祺《周易译注》: </p><p class="ql-block">《周易》作者通过对大自然人世界的直感的观察,认为天’体现永恒的经典有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这四种德性。” </p><p class="ql-block">郭彧译注《周易》(中华书局体会-些道理</p><p class="ql-block">2006年《中华经典藏书》丛书): </p><p class="ql-block">"卦: 大,亨通,顺利,正定。” </p><p class="ql-block">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国民阅读经典》丛书): </p><p class="ql-block">《乾》卦:大通顺,利于占问。" </p><p class="ql-block">陈鼓应《周易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15年《陈技应著作集》):“筮</p><p class="ql-block">得《乾卦,大通顺,占问有利。” </p><p class="ql-block">杨庆中《周易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 </p><p class="ql-block">"元亨利贞,究竟应该作何解释,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易传》解读“元亨利贞” </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像、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日:‘假我数年,若是, 我于易则彬彬矣。” </p><p class="ql-block">马主堆帛书《周易要》:“子日: 《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 </p><p class="ql-block">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 </p><p class="ql-block">孔子“使义派”: 中主点命福《易传》象传,原文: :《象》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面《易传》文言,原文: :《文言》日:“元者, 善之长(zhăng, </p><p class="ql-block">音掌)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p><p class="ql-block">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 足! 以和义;贞</p><p class="ql-block">,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日:‘乾:“元、亨利、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鑑教授解读“元亨利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齕卦象征天,乾卦作为务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诚善元始,进取(亨通),利他(和谐),正固(贞正)。” 善,孔子《易传》;诚,孔伋子思《中庸》不诚无物。 </p><p class="ql-block">进取, 通是进取的结果。 利他, 利他才能关系和谐。 正固,正固才能守持贞正。 </p><p class="ql-block">元, 方位为东,四时为春, 东陶轰酒</p><p class="ql-block">五行为木,卦象为震; </p><p class="ql-block">享,方位为南,四时为夏, </p><p class="ql-block">五行为火,卦象为离; </p><p class="ql-block">私,方位为西,四时为秋, 坎水五行为金,卦象为兑; 西北贞,方位为北,四时为冬, 五行为水,卦象为坎。 看图懂天道:周文王后天八卦图震木兑金圣人由自然现象(规律)晓悟天道</p><p class="ql-block">无,诚善:春雷惊蛰,万物复苏, 其本源在诚善。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诚善,万物诚善,人性诚善。回答了人是谁的问题。 中,进取:夏火炎炎,万物茂盛, </p><p class="ql-block">其力在进取。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勤奋努力,发愤进取, 才是幸福的源泉。 利,利他:金秋气爽,硕果累累, </p><p class="ql-block">其价值在利他,成人利己,互为奉献为万物存在的根本价值。 </p><p class="ql-block">贞,正固:冬水成冰,万物凋零, 其坚守在贞正。君子固穷, 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 也要走正路,不搞歪门邪道。 践行天道,才是君子之风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晓悟天道对修身养德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晓悟天道,晓悟“元亨利贞”,才能真正达孔子儒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才能真正明白孔子儒学思想的精髓。 在《周易》卦辞中,乾天资始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卦有元亨利贞四德,坤地资生之卦有元亨利贞四德,屯卦创始之卦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亨利贞四德,天地万物皆有元亨利贞四德,人为天地万物之灵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亨利贞是人之本性,是人自身本性所固有的, 修身养德,就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认知自去的本心,明白这一点,就是知性、知天性; 就是知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天命; 就是知德,知天德;就是闻道,闻天道孔子自言“五十而知天命"。现在我们把天命讲明白邮了,我们把天道讲明白了,一个十岁小学生完全可以听得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性诚善就要与人诚善,好好学习努力进取才能有所成就,做人做事要把奉献利他放在第一位,人生遇到任何艰难检阻都要守持正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践行夫道,止于至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乾天无洁,但通过“四时行焉, 百物生寿”,彰显了“元亨利贞” 参地天兴四德。无亨利贞是修身的起点, 也是修身的终点。君子修身, 从明性开始,从闻道开始,从知天命开始,从知天道开始, 从践行未亨利贞开始。 元亨利贞,伴随一个人修身之始终,伴随一个人做做事之始终。一个人认知元亨利贞,才可以成君子。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一个人践行达至元亨利贞的最高境界,就能成为尧,就能成为圣人,就能“与天地参",就能“赞天地之化育”。 《易》为天命之源,《易》为天道之本,孔子所说“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给人们指出一条修身光明大道, 欲为君子,玉成君子,此为捷途,此为坦途而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所以盛行,其根源在于善念善行,孔子儒学以诚善为人之本源, 推广世界,易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鑑教授《天道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弁言:孔子自述:“五十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命。 "何谓天命?天命者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身后两千五百年,竟无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探知天命之意蕴,竟无一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悟天命之旨奥,竟无一人达致孔子境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人历时近二十年寒暑,写作至《孔子传》 《宗圣曾子传》 亚圣孟子传》 《时鑑讲易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鎦讲论语》 (合为《儒源》 五部十倦三百三十万字),得知天命,得悟天道:天命者,天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天命者,天心也;天命者,天德也;天命者,天道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易》蕴天道。孟子日:“君子不可以不知易》 "本人研易》探知,儒学之本源在天道,儒学之精髓在天道儒学之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界在天道。为彰明天道,特作《天道赋》三百言,以飨天下生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赋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大道至简,四言立方。元亨利贞,文王首倡著之周易,人莫能详。速至仲尼,天道乃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百物生马四忖行者,春夏秋冬。百物生者,周而复旦春雷震木,万物萌生。性之本始,元德诚善。 夏日离火,林木葳蕤。牡丹米苔,皆得亨通。 秋爽兑金,果谷盈满。奉献本心,利民为重。 冬水坎水,飘风发发。坚贞守正,君子固究。 欲为君子, 四德自励。践遵天道,修身途从。 日月无忘,三省吾身。垂髫耄耋,铭记心胸人本诚善,知性知命。亨达顺通,乾乾为功。 做人做事,利他为先。屯邅贞固,玉汝为崇。 明哲天道,止于至善。鞠躬尽瘁,道远任重。 参赞化育,天地有三。为尧成舜,群龙大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鑑壬寅年壬子月庚子日戊寅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凌晨4:33: 39) 于学思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