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 一场特别的民间文艺汇演

鹿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邂逅,又是邂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2月14日去弥勒西一镇红万村看原生态的彝族(阿细)传统古村落(另记)。刚到村口,便见三三两两民族服饰装扮的人或背(提)着大包小包、或拿着乐器往上方走。不会是有什么活动吧?将车停好,顺着村道不自觉的走到广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真是的,“2025年红万村老年协会38周年文艺汇演”的横幅赫然挂在前方。哇哦,这也太巧了吧!太荣幸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村委会综合活动场所,前方是搭建的舞台,舞台下方用凳子摆放成了若干区域,大多已被着不同服饰的演员填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尚未开始,有的还在化(补)妆,有的抓紧时间做刺绣,靠近活动室的一侧墙边,摆放着用饲料袋、塑料袋包装的各种乐器和道具,音响和录像人员、设备已经就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奇心亦或是惯性职业敏感促使我想了解一下活动的背景。趁这空隙时间,我走进人群,试图进行随机“采访”,遗憾未能成功——有的不愿表达,有的表达不清,有的语言不通。微笑的脸庞透着真诚和善意,大家欣然接受了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音乐响起。紧接着,主持人走上舞台,用普通话和方言拉开汇演的帷幕。我灵机一动,从活动室后方走向主持人和音响师所在的“后台”,征得同意后,见缝插针提出问题并获得满意答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万村老年协会文艺汇演活动每年正月举行,己连续举办了38年。红万村村民98%是彝族,但参加汇演得演员来自弥勒市西一镇和西二镇26个老年协会文艺队,包含了彝族、壮族、苗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大家参与热情很高,其演出经费就是来自102位协会会员50—1000元的捐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来,不同的服饰不仅是不同节目的演出服装,还呈现了多个民族的服饰特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汇演持续了近两个小时,以大合唱《欢聚一堂》开启,以歌舞《中国美》结束,内容丰富、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前,我在广场入口处看到了汇演的捐款明细,旁边还贴有一张已经泛白了的2025年春节男子篮球运动会捐款明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实话,这次偶然的、不请自到的文艺汇演从形式到内容到舞台表现力都让我感到震撼并为之深深感动!我见识了民间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见识了民族团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见识了并不富裕的山村基层群众敢于奉献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2月19日,弥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