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散文/作者三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528580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溯三千年至商末年间,在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的神话故事里,哪吒横空出世。自此,那个风火轮上的少年英雄,与共神州,兜转岁月,呐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以一己之力对抗命运的不公。三千多年后的一个龙蛇际会的辰巳冬春,哪吒终于在等待中神遇了川味浓郁的泸州才俊“饺子”导演!不曾结尾的故事在时代科技的加持下,重焕生机,风火时轮穿越时空,再炫华夏,并借光速电讯飞越重洋,疯传寰宇。风火少年再次成为后世无数人心中的传奇。哪吒魅力再现,“饺子”功不可没,堪称哪吒当代代言人。</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在现实世界里,有一种麵食,同样承载着温暖与力量,它就是饺子——由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的美食,历经岁月风云,滋养着华夏民族。</p><p class="ql-block">相传,在东汉末年,张仲景目睹百姓因战乱和严寒而受尽苦难,许多人耳朵被冻伤,甚至溃烂。神医心怀慈悲,苦心用医术为百姓祛寒疗伤。于是,他将羊肉、辣椒和祛寒药材煮熬,捞出切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百姓。人们食用后,浑身发热,冻伤的耳朵也逐渐康复。这个”以食代药”的“娇耳”便是饺子的前身,“娇耳”既是食物,更是温暖人心的药膳,凝聚医者之仁心与智慧。</p><p class="ql-block">饺子一经问世,不仅为百姓带来了健康,更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从最初的“祛寒娇耳汤”,逐渐演变为冬至和春节的传统美食。人们在寒冷的冬日里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对温暖与团圆的向往。饺子,这小小的麵食,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坚韧与善良,它自医圣仁心意妙手而生,滋养了千年岁月,堪为永恒的温暖。</p><p class="ql-block">饺子,自面世一千八百多年不改形样,不失麦味馅香,不嫌贫爱富,流转岁月长河,占席不缺,经世不衰。</p> <p class="ql-block">岁月轮回,风火少年幸遇“饺子”导演,他秉承民族三千年不离不弃的精神愁念,倚仗时代高科,驾驭风火神轮以更加悲壮的颜色再转乾坤,感动天地。</p><p class="ql-block">“饺子”导演,本名杨宇,出身四川泸州普通人家,他的经历却与饺子有着奇妙的契合。杨宇大学学医,本应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者,却在命运的转折中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放下了医书,拿起了画笔,投身于动画创作。这或许是一种巧合,抑或是宿命安排。“饺子”以动画赋予了哪吒新的生命内涵,让这个古老的少年英雄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饺子”导演昵称虽俗,自命不凡,其经历仿佛是现代版的“娇耳汤”故事。他以动画为人们带来温暖、慰藉与力量,就像张仲景用饺子为百姓祛寒疗伤一样。他放弃了医学,却在动画的世界里,用另类精神方式治愈了无数人的心灵。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单单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剂心灵的良药,让人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眸望光明,找到力量。</p> <p class="ql-block">哪吒与饺子,一个在神话中呐喊,一个在现实中温暖;一个对抗命运,一个治愈人心。他们跨越时空,相互呼应:哪吒的呐喊是对命运的抗争,“饺子”的传承则是对生活的热爱;如果说哪吒的气节是风火轮踏破黑暗,那么饺子的热气、营养则是主力驱散寒冷,解饥维命。而“饺子”导演,正是连接这两者的新媒介。他用动画托哪吒重焕光华,也让饺子的故事不落岁月时轮。</p><p class="ql-block">如今,当我们在耀眼的银幕和声震耳鼓中感悟到哪吒的神勇和无畏,是否会想到那个在冬日里为百姓送去温暖的张仲景?是否会想到那个学医的大学生却用动画治愈人心的“饺子”导演?哪吒等待饺子三千年,这不仅是对英雄的致敬,更是对平凡生活中那些温暖瞬间的珍视。饺子,这小小的麵食,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坚韧与善良;哪吒,风火轮上的英雄少年,将在“饺子”才俊的陪伴下,继续在时光的长河中书写惊世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三明</p><p class="ql-block">乙巳元宵节于陋室</p><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源网络,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