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头咀公园 —黄花风铃木金灿灿

小马哥(Mark)

<p class="ql-block">广州洲头咀公园的黄花风铃木目前正处于盛花期,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打卡。</p><p class="ql-block">黄花风铃木通常在2月至4月开花,盛花期约为10至15天。今年,洲头咀公园的黄花风铃木从2月中旬开始进入盛花期,预计最佳观赏期将持续到3月初。</p><p class="ql-block">洲头咀公园的黄花风铃木沿环岛路种植,形成了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黄金大道”。花朵明艳动人,花团锦簇,树枝上几乎没有叶子,呈现出满树金黄的壮观景象。黄花风铃木与珠江江景相映成趣,成为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除了洲头咀公园,广州还有其他几处黄花风铃木的观赏点,如磨碟沙公园、珠江新城金穗路等。磨碟沙公园的黄花风铃木稍晚进入盛花期,适合错峰观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花风铃木是紫葳科风铃木属的一种落叶或半常绿小乔木,也称为金风铃、黄钟木、巴西风铃木、毛黄钟花、黄丝风铃木、伊蓓树、毛风铃等,高4~6米,喜高温,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南美洲等的热带区域,并于1976年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原广东植物园)从美国洛杉矶树木园引入中国。果实为蓇葖果;生长时先花后叶,花色鲜黄,花冠呈漏斗形、风铃状,圆锥花序顶生,花期2~4月,盛开时繁花满树,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被誉为巴西国花、委内瑞拉国树。且于202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是易危物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茎</p><p class="ql-block">黄花风铃木树干直立,是落叶或半常绿小乔木,高4~6米,圆伞形树冠。</p><p class="ql-block">叶</p><p class="ql-block">黄花风铃木的叶对生,掌状复叶。小叶呈倒卵形,一般4~5片,叶背密布黄褐色细绒毛,叶缘呈全缘或疏锯齿状,叶柄较长。</p><p class="ql-block">花</p><p class="ql-block">黄花风铃木的花为两性花,圆锥花序顶生,被丝托管状,花冠金黄色,呈漏斗形、风铃状,多于每年2~4月开花,先花后叶,花冠5裂,花缘皱曲,属于两侧对称花。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黄花风铃木开花越晚,开花持续时间越短。</p><p class="ql-block">果实</p><p class="ql-block">黄花风铃木的果期为5~6月。果实为蓇葖果,黄褐色,表面长有细绒毛,蓇[gū]葖[tū]果中轴有厚实的肉质胎座,一个胎座约有250粒种子附着其上。成熟时期的蓇葖果呈长条形,向下开裂,长度为18~25厘米,开裂时果荚多重反卷。</p><p class="ql-block">种子</p><p class="ql-block">黄花风铃木的种子呈长条形,浅褐色,外有膜状薄翅,便于风吹动种子散播。</p><p class="ql-block">中国分布</p><p class="ql-block">1976年,黄花风铃木被中国引进后,主要栽种在华南地区中南部、云南中南部和福建东部亚等亚热带地区。例如福建莆田、宁德、厦门、福州,广东佛山、广州,海南省等地。</p> <p class="ql-block">黄花风铃木四季景象各异,有春华、夏实、秋绿、冬枯的独特风韵,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冠以热带樱花的美称。可作行道树,也可孤植、丛植或列植在公园、庭园等绿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