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澳大利亚(之七)--布里斯班篇

文刀山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岩 2025年1月</h1> <h1>  2025年1月4日~22日,我们夫妇赴澳大利亚旅游18天。澳国内六段飞行,北上南下,东奔西走,领略了悉尼、黄金海岸、布里斯班、凯恩斯、墨尔本、阿德莱德、珀斯等七大城市风光,参观了悉尼歌剧院、大堡礁、乌卢鲁巨石等世界遗产,观赏了袋鼠、鸸鹋、考拉、土狗等独特动物,品尝了袋鼠、大龙虾、鲍鱼等美味。大开眼界,收获颇丰。</h1><h1> 澳大利亚,全称“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769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境内最早的居民是土著人,他们大约在4~6万年前,由东南亚经海路移居。1642年,荷兰人发现澳塔斯马尼亚岛。1770年,英国人在澳东南海岸登陆。1788年,英国流放的第一批犯人抵达悉尼,开始建立殖民地。1901年,澳各殖民地改为州,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自治领。1931年,澳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1986年,获得完全立法权和司法终审权,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h1><h1> 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矾土、钻石、铅等生产国和出口国,铁矿石、黄金、煤、铀、氧化铝等产量和出口居世界前列。202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60%以上来自澳大利亚。澳是世界最大的绵羊和羊毛生产国,最大的蔗糖、羊毛和牛肉出口国。</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全国人口2666万人,GDP1.73万亿美元,人均GDP约6.5万美元,列世界第十位。</span></p> <h1>从黄金海岸驱车进入布里斯班</h1> <h1>布里斯班。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昆士兰州首府,人口约230万人,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气候宜人、文化多元、生活节奏悠闲、社区安全、教育资源优质。 多次入选“全球最宜居城市”,2032年奥运会主办地。</h1> <h1>城市公共交通发达,一眼望去,就有四辆公交车。</h1> <h1>街边雕塑。澳大利亚和昆士兰州名人名言。</h1> <h1>阿尔伯特街联合教堂。1889年建成,是布里斯班市中心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它见证了布里斯班从殖民时代到现代都市的变迁,曾是移民社区和城市信仰生活的核心场所。维多利亚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尖拱窗、高耸的尖塔和红砖外墙是其标志。2010年,进行结构加固和设施现代化,兼顾历史保护与实用功能。</h1> <h1>布里斯班市政厅。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与古典主义结合的建筑风格,外观庄严宏伟,内部装饰华丽。是布里斯班最具标志性的历史建筑之一,也是澳大利亚现存最大的市政厅建筑。它不仅是城市行政中心,更是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展现了布里斯班的历史与艺术魅力。1920年动工,1930年建成,耗资近100万澳元,是当时澳大利亚最昂贵的建筑。2009-2013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耗资2.15亿澳元,恢复了建筑原貌并升级设施。</h1> <h1>钟楼。高92米,是市政厅建筑的核心标志,曾为布里斯班最高建筑数十年。钟楼内的大钟仿照伦敦大本钟设计,每15分钟鸣响一次。可搭乘复古电梯至钟楼观景台,360度俯瞰城市天际线与布里斯班河。</h1> <h1>市政厅前的公共广场----乔治国王广场,常有集会和节庆活动。</h1> <h1>按中国习俗,摸摸狮子头,吃穿不发愁。</h1> <h1>摸摸狮子脚,好运跟着跑。</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乔治国王广场边的雕塑。表现早期移民的艰苦奋斗。</span><br></p> <h1>乔治五世青铜雕塑。乔治五世(1865–1936年)是英国国王(1910–1936年在位),也是当时澳大利亚的君主(澳大利亚于1901年成为联邦,仍属英联邦国家)。他在位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等重要历史事件。这座雕像位于市中心的乔治国王广场,高约4米,基座为花岗岩,整体庄严肃穆。乔治五世身着军装,象征其作为军队统帅的角色。此为纪念乔治五世在位25周年而建,于1938年揭幕,反映了当时布里斯班对英国王室的忠诚及其在帝国体系中的地位,是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之一。</h1> <h1>市政厅一楼主礼堂可容纳2000人,拥有巨型管风琴和精致穹顶壁画,用于音乐会、庆典和公共活动。二楼和三楼设小型博物馆,展示城市历史照片、文物和市政厅建造过程等。市政厅也是热门婚礼举办地,其古典氛围深受新人喜爱。</h1> <h1>布里斯班博物馆。位于市政厅三楼,展览聚焦本地艺术与历史。</h1> <h1>意大利进口大理石铺就的中央楼梯,连接各楼层,极具视觉冲击。</h1> <h1>业余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略特(1870-1954年),收藏了数百张1890年到1940年50年间布里斯班的照片。布里斯班摄影协会的成员对艾略特的收藏进行研究和探讨,被邀请上街拍摄自己的布里斯班环境照片。照片必须是黑白的,并且方向是风景。这里展出了被选中的68张照片。照片揭示了这座城市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变化程度。展示出了布里斯班摄影人令人难以置信的才华和多样性。</h1> <h1>托马斯•马克杜格尔•布里斯班爵士(1773~1860年)塑像。他出生于苏格兰拉格斯。1821年,首次抵达澳大利亚。1821年~1825年间,担任新南威尔士州第六任州长。他担任州长期间,派遣约翰•奥克斯利中尉向北寻找合适的地点,以安置在澳大利亚进一步犯罪的罪犯。奥克斯利中尉发现并以州长名字命名了布里斯班河。1825年,建立了一个囚犯定居点,1842年,建立了自由移民定居点。布里斯班市由此得名。布里斯班爵士于1825年回到苏格兰,继续发展了他对天文学和科学的兴趣,并帮助进一步发展了拉格斯市。</h1> <h1>赭石和墨水作品《依然茁壮(2023年)》。作者:迪伦•穆尼(1995年出生)。他是托雷斯海峡岛民和南海岛民(原住民),其作品受到家庭传承的知识和故事,以及社区和当代文化的影响。《依然茁壮》描绘了艺术家与另一位男性人物的拥抱。一条涟漪的彩虹丝带框住了他们的脸,金色的荆棘花在他们的上半身上。在他们的头后面,一个柔软的,黄油般的太阳看起来像一个圆形的光环。他们身体的轻松定位和自信的向外凝视暗示了人类尊严和勇气的强大感觉,丰富的活力和清新的乐观。穆尼的肖像画散发着爱和温暖。2023年,被授予市长奖。</h1> <h1>布里斯班州旗(布里斯班市议会藏品)。州旗上的蓝色代表海洋(因为布里斯班是一个港口城市),金色代表阳光,白色波浪线代表布里斯班河。金杖是一根卡地罗斯,这是希腊使者的手杖。它属于希腊神话中贸易和商业的保护者赫尔墨斯,象征着繁荣城市的希望。金结是斯塔福德结,代表了布里斯班市创建人--布里斯班爵士曾在爱尔兰、佛兰德斯和西印度群岛斯塔福德郡军团服役。他在担任新南威尔士州州长期间(1821~1825年),在此建立了定居点,并以其名命名了布里斯班河和布里斯班市。白色的星星代表了布里斯班爵士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他写了一本书,绘制了南半球的7385颗恒星。</h1> <h1>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23中队队旗(1971年)。队旗布置于市政厅,表明中队已被授予进入城市的自由。这是对其在保卫澳大利亚方面所做的服务和成就的褒奖。自由进入城市仪式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11和12世纪的城邦。队旗包含了中队的战斗荣誉,座右铭----无畏,以及包含雪豹和交叉棕榈树枝的纹章。盾徽与出现在布里斯班徽章上的一致,象征着中队与城市的联系。蓟、韭菜、三叶草和英国玫瑰代表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和英格兰。</h1> <h1>油画《萨莉安•阿特金森 AO》。她于1985年到1991年期间,担任布里斯班市市长,是迄今为止唯一担任该职位的女性。她在政治、文化和商业方面享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并为布里斯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她在澳大利亚引入了第一个地方政府文化政策,开始了全市范围的植树计划,重点关注布里斯班河,并在1988年世博会后支持南岸公园的发展。自2013年起,担任布里斯班博物馆展览的主席,并在一系列受人尊敬的昆士兰组织担任董事会职务。油画作者陈俊(Jun Chen)以大胆和丰富的色调突出了阿特金森的正直和优雅,其色彩缤纷的服装暗示着一个有天赋和活力的人。陈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本地艺术家,他的风格是由他在中国传统毛笔画方面的训练所决定的。1990年移居澳大利亚后,陈开始尝试油画颜料,以创造出富有质感和生动的艺术品。这张肖像是2020年布里斯班肖像奖的高度赞扬作品。</h1> <h1>政府大印</h1> <h1>市政厅至今仍是布里斯班市议会和部分政府机关的办公地。这是市长办公室,门前无任何标志。我问工作人员:市长在吗?回答:休假去了。</h1> <h1>布里斯班市市长照片</h1> <h1>市政府得到的部分奖牌和纪念牌</h1> <h1>深圳市2000年高级公务员进修班学员赠给市政府的纪念牌</h1> <h1>市政厅不仅是布里斯班的地标,更承载了市民的集体记忆。2013年修复后,它成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若到访布里斯班,市政厅是不可错过的文化之旅起点!</h1> <h1>乔治国王广场旁的三座名人雕塑。(左)亚瑟•霍伊•戴维斯(1868~1935年),笔名:Steele RuDD,澳大利亚最著名的作家和故事讲述者之一,出生于昆士兰州德雷顿,在布里斯班生活和工作多年。他的“爸爸和戴夫”角色已成为澳大利亚民间传说的的一部分。</h1><h1>(中)埃玛•米勒(1839-1917年),布里斯班著名工会领袖、妇女参政运动先驱。她大声疾呼反对社会不公,为争取妇女选举权而斗争。(右)查尔斯•利莱爵士(1830-1897年),曾是《摩顿湾信使》报的编辑,支持昆士兰与新南威尔士州的分离,并于1868年成为首席部长和司法部长,1879年被任命为首席法官。</h1> <h1>查尔斯•利莱爵士塑像</h1> <h1>路边雕塑</h1> <h1>布里斯班皇后街,建筑多为维多利亚风格,是一综合购物商场。</h1> <h1>路边雕塑。行车途中拍摄,不知名称。</h1> <h1>路边雕塑</h1> <h1>街边雕塑</h1> <h1>昆士兰大学口腔医院(布里斯班口腔医院)</h1> <h1>城市绿地</h1> <h1>流浪者之家</h1> <h1>老博物馆。建于1891年,最初名为 “布里斯班展览馆”,用于举办农业、艺术展览和公共活动。1899年至1986年间,这里曾是 “昆士兰博物馆”。1987年,昆士兰博物馆迁至南岸后,该建筑被称为“老博物馆”。现为昆士兰交响乐团 的主要排练和演出场地,并用于举办文化活动、婚礼和展览。</h1> <h1>维多利亚时代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融合铸铁装饰、拱形门窗和高耸的穹顶,具有浓厚的19世纪工业美学。中央穹顶高约30米,曾是布里斯班天际线的醒目地标。内部主厅可容纳约2000人,拥有卓越的声学设计,适合交响乐演出。该馆不仅是布里斯班19世纪末工业与文化的象征,更通过功能转型延续了其公共价值,见证了从农业展览到科学探索,再到艺术表演的百年变迁,是城市遗产活化的典范。</h1> <h1>皇家国家农业和工业协会办公地</h1> <h1>布里斯班皇家国际会议中心</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