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图文原创 塞北森林</p><p class="ql-block"> 美篇序号 2696536</p><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 绍兴柯岩鲁镇</p><p class="ql-block"> 摄影器材 华为P70Ultra</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在结束了鉴湖观光,心里急切地想着与鲁镇的邂逅,于是登上返程的画舫船,行驶向鲁镇景区方向。鉴湖上微风轻拂,湖面波光粼粼,旖旎如画鉴湖景色,好不令人陶醉!我不时的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鉴湖之美。画舫船激起的涟漪,愈发激荡起我对鲁镇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约莫二十分钟时间,船稳稳停靠在鲁镇社戏大剧院的码头。这座大剧院,是游客们品味绍兴社戏,感受绍兴人文历史的窗口。大剧院是景区的亮点,古朴典雅而又现代气派。只可惜时间仓促,前面不远处的鲁镇,还在等待着我去探秘,我只能怀揣着遗憾,与那精彩的社戏演出失之交臂,将这份期待默默留待来日。</p><p class="ql-block"> 图一是距离社戏大剧院不远处的鲁镇北入口。鲁镇,是柯岩景区的一部分,是为纪念鲁迅先生,临摹百年前鲁迅笔下鲁镇的样子,打造再现的主题文化园林。从照片北入口这里开始,就进入了柯岩风景区的鲁镇了。</p> <p class="ql-block"> 在鲁镇正门的入口处,一尊鲁迅先生的铜雕塑像端坐在古镇口,但见先生身穿长袍,危襟正坐,双手抱胸,目视前方。旁边一块石碑,上雕刻“民族魂”三个大字,那是前总书记江泽民的题字。</p><p class="ql-block"> 距离鲁迅雕塑像不远处,一座古朴的石牌坊矗立在鲁镇南路口正中。石坊三门四柱,斗拱翘角,颇具江南水乡风格,给人以沧桑厚重之感。坊梁正中刻有“鲁镇”二字,告诉人们:这里就是一百多年前,鲁迅笔下描写的那个鲁镇。</p> <p class="ql-block"> 既然我是从鲁镇北入口一路参观的,那么还是要从北边所看到的景观说起。</p><p class="ql-block">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进入鲁镇,一处高大古建楼宇闯入我的视野,这便是“魁星阁”。只见它巍峨耸立,庄严肃穆,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翘脚风铃,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俯瞰着鲁镇的各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水巷之畔一处硕大的社戏台,南北两面均有舞台,社戏台很具特色:它南西两面临水,乌篷船不时从它身旁划过。在午后暖阳的轻抚下,鲁镇的这个社戏台愈发散发着诱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一瞬间,鲁迅笔下江南水乡古镇的韵味,立刻具象化毫无保留的呈现在我的眼前。绍兴人看社戏,甚至如醉如痴,它是绍兴人汲取精神食粮之地,更是展示绍兴文化的传播窗口。</p> <p class="ql-block"> 只见硕大的社戏台南边广场上,不少的游客们坐在椅子上,观看着戏台之上的大屏幕,等待着即将开始的社戏演出。我没有观看社戏的计划,只好围绕着戏台广场一拍了之。</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鲁镇社戏台演出内容丰富多样;</p><p class="ql-block"> 鲁镇社戏舞台剧:以一个小学生偶然穿越百年鲁镇却找不到出路为线索,串联起闰土、阿Q、祥林嫂、孔乙己、狂人等经典人物,再现他们在五四运动前后,旧社会封建礼教压榨下的跌宕命运。全剧由序、鲁镇、闰土小船、社戏、阿Q、辫子、药和尾声等八幕组成。</p><p class="ql-block"> 越剧演出:越剧演员会在双面戏台和柯岩戏台上进行表演。</p><p class="ql-block"> 莲花落等地方戏:演员会在特定时间进行地方戏表演,如莲花落等,为游客呈现绍兴当地特色的戏曲文化。</p> <p class="ql-block"> 绍兴名士陈半丁纪念馆。陈半丁是中国近现代画家、京津画派领袖人物。1876年生于绍兴中医世家,幼年孤苦,后到上海谋生,师从吴昌硕。1906年到北京卖画,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画院副院长等职,1970年在“文革”中含冤去世,后平反。</p><p class="ql-block"> 艺术:早年学海派画风,后融合南北派形成小写意“陈派”画风。题材广泛,擅花鸟、山水,手法多样,常写意与双钩结合,色彩艳丽,师古而不仿。</p><p class="ql-block"> 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等画作,著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等。</p> <p class="ql-block"> 鲁镇里,水巷纵横交错,似一张细密的网,将整个鲁镇连接。石拱桥横跨在悠悠的河流之上,拱桥路面石头被打磨的锃亮,桥身镌刻着岁月的斑驳。临街的商铺鳞次栉比,黄底镶红边的招牌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招揽着往来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再看那江南特有的、修长的黄红两色灯笼,高悬于屋檐窗子之上。这红黄两色灯笼,在鲁镇街巷店铺前如串珠连缀,我非常喜欢鲁镇水乡这独有的文化元素;它是那么的婉约娇羞,宛如美人亭亭玉立,又像是跨越千年的灯笼秀!🏮🏮🏮!这悠悠古镇的温婉画面,立刻将我带入江南绍兴水乡而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身着华丽汉服的妙龄女子,宛如从画中走来,她们或在水畔优雅地摆姿拍照,试图将这美好的瞬间定格;或袅袅婷婷地行走于古镇街巷,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与灵动。乌篷船往来穿梭,船桨划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那“吱呀吱呀”的声响,宛如一首古老的歌谣,吟唱着江南水乡的柔情与静谧。</p><p class="ql-block"> 古镇水乡,小桥流水,鉴湖水畔,身着汉服的妙龄女子,这该当是多么美的画面啊!只是画面里这几位汉服女子,她们羞羞答答,不敢直面我的镜头,低着头加快脚步,快速的避开我这个陌生人。可也是哈!如果事先给人家打个招呼提个醒,告诉她们是在风光创作。谢谢人家,那随拍得来的画面,其效果可就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 踏入鲁镇,仿若踏入了旧时光的画轴,一切都被晕染得古朴又宁静。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静默矗立,河流分开两岸街巷,只有那一虹月桥将它们连接起来。 </p><p class="ql-block"> 水巷中停泊的乌篷船,被微风一吹,船儿左右摇摆,荡漾起层层涟漪。早春二月的树梢上,几只喜鹊叽叽喳喳;象征着新春的红灯笼,桥栏杆上的大红彩带,昭示着鲁镇仍沉浸在年味的氛围里。</p> <p class="ql-block"> 远处弯月般的古桥,平静的河流,民居白墙黛瓦,墙壁上爬满的藤蔓,高低错落的树木,偶然穿梭在街巷的游客,这,就是我眼里见到的鲁镇。</p> <p class="ql-block"> 鲁镇街巷里最吸引人的,当属街头那一组组栩栩如生的雕塑。图一是鲁迅“<span style="font-size:18px;">先生笔下的酒店”街旁</span>酒店的这组雕塑像,其雕塑内涵展现了以下信息:</p><p class="ql-block"> 社会动荡:雕塑像人物惊恐的表情暗示社会不安定,可能面临战争、灾害等突发状况或地痞流氓、苛捐杂税等威胁,反映百姓生活朝不保夕。</p><p class="ql-block"> 凸显底层困境:以卖菜人代表社会底层,担筐里的菜象征微薄生计,惊恐体现他们对生计的担忧和对未知风险的惧怕,凸显生活重压下的无奈与挣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阿Q戏弄小尼姑雕塑。生动呈现了《阿Q正传》中的经典场景。雕塑中阿Q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呈现出油腔滑调的模样。他呆笑的眼神中透露出不怀好意与轻薄,伸手摸着小尼姑的头。小尼姑则满脸通红,面露羞涩、惊恐与无奈,低了头想要躲避阿Q的骚扰,展现出她作为受害者的无辜与无助。</p><p class="ql-block"> 场景氛围:周围的一些“闲人”,他们在一旁哄笑,有的可能还在指指点点,这些人烘托出一种让阿Q更加“兴高采烈”地去欺负小尼姑的氛围。整个场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传递出一种荒诞、滑稽却又带着悲哀的氛围,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愚昧与麻木。</p> <p class="ql-block"> 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打阿Q”雕塑。这组雕塑生动地展现了假洋鬼子和阿Q鲜明的性格特点。假洋鬼子挥舞着“哭丧棒”,表现出他的嚣张跋扈、狐假虎威以及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模仿和对本国同胞的欺压。阿Q则呈现出挨打时的狼狈与无奈,凸显他的懦弱、愚昧和可怜,揭示了他在面对强者欺凌时毫无反抗之力的可悲状态。</p><p class="ql-block"> 图二是“势均力敌”雕塑。象征鲁镇社会中普遍的矛盾冲突,人们为利益等争斗,反映社会关系复杂紧张与民众的无奈挣扎。</p><p class="ql-block"> 国民性批判:呼应鲁迅作品,揭示国民盲目、狭隘、内耗等劣根性,凸显缺乏团结和目光短浅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启示意义:促使观者反思历史,认识内耗危害,启示人们要相互理解合作,推动社会进步。</p> <p class="ql-block"> 透过这些雕塑的影子,循着鲁迅先生笔下的描写,我仿若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清末那个充满烟火气的鲁镇。</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似乎看见了孔乙己穿着长衫,站在咸亨酒店的柜台前,排出几文大钱,要上一碗酒和一碟茴香豆;听见了祥林嫂逢人便诉说着阿毛的悲惨遭遇,那悲戚的声音在街巷中回荡;还能感受到阿Q那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精神胜利法”。</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此时此刻皆精彩呈现在鲁镇这里,演绎着荒诞又真实的人生百态。</p> <p class="ql-block"> 鲁镇的酒肆小吃比比皆是。那清一色的长条椅子,方方的木桌,一坛坛绍兴老酒,还有店家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你不怀疑自己的眼睛,这里就是鲁迅笔下的绍兴鲁镇。</p><p class="ql-block"> 绍兴独特的小吃,在这里应有尽有;寻着香味儿望过去,你还未曾品尝一二,光是那味香的刺激,就足以令你味蕾顿开,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 我也是个美食体验者,眼前的鲁镇小吃,绍兴味的珍馐佳肴,恨不能来他一桌子,再拎上一坛黄酒,喝他个淋漓酣畅,天旋地转,沟满壕平…。只可惜,来的只有我一个,没有对饮之人,思忖着又是来鲁镇寻幽探秘的,只好把贪吃的欲望压了下去,留待以后再体验吧。</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个北方人,家住祖国最北方。北方人性情豪放,崇尚饮食美酒。往往是朋友三五个,美食一大桌,这是我们那里的文化根基,大盘大碟子上菜,大杯大杯的喝酒,不醉不归。</p><p class="ql-block"> 君曾记得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期间,南方的小土豆们赏冰玩雪期间,不乏品尝北方的美食。哈尔滨的锅包肉,铁锅炖大鹅,一道道实惠好吃又便宜的美食,让南来的客人们开了眼界。面对那大如盆子的菜盘,让她(他)们望而生畏,吃不了只好兜着走。</p><p class="ql-block"> 再看南方这里,菜品讲究,菜盘娇小,清淡不腻,实惠不浪费,赏心悦目,便利快捷。这在北方人看来,南方的饮食文化特色,与北方人的胃口“不匹配”,<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即是南北饮食文化间的差别。</span></p> <p class="ql-block"> 鲁镇有各种文化展馆。这里是“美猴王”文化馆,看这名字,推断不是我这年龄段的人所看的内容,是否是我想象的那样我不得而知,随手拍了张照片就走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 鲁镇最具画意的是小桥流水,枕水人家,还有那一叶叶穿过拱桥,激起缕缕涟漪的乌篷船,这才是古镇最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但见船夫们一身绍兴独特的行头,头戴乌毡帽,口里吆喝着船家号子,手脚并用,轻松悠哉的划着两片桨叶。三五游客坐在船上,欣赏着水乡两岸的景色。正是水乡乌篷船的点缀,才使得水乡鲁镇平添了一抹韵动意境之美。</p><p class="ql-block"> 正可谓:船在桥下行,人在画中游,水乡绍兴的唯美画卷,在鲁镇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置身鲁镇,我仿佛穿越时空,真的来到了清末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时代。在这里,每一寸石板路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每一阵微风都吹来了往昔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鲁镇,它不只是一个景区,它更是一座连接着现实与文学的桥梁,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向往。你可尽情在这里找寻鲁迅笔下的影子,让你儿时大脑里鲁迅笔下的鲁镇故事得到了具象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我没有时间看一场社戏。社戏才是鲁镇游必尝的文化大餐,缺失了绍兴社戏,你的鲁镇之行是不完美的。</p><p class="ql-block"> 我只好把遗憾暂时撂下,期待着下次再与鲁镇重逢,去弥补这次错过社戏的遗憾,去探寻更多藏在鲁镇角落里的文化,续写我与鲁镇的下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中,所描写的“土谷祠”(土地庙),里面供奉着土地神和五谷神,也是阿Q的栖身之所。“土谷”代表着土地和五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偶遇土谷祠,祠内端坐着土地爷爷奶奶。我毫不犹豫走入祠内,双手合十,毕恭毕敬的向两位神仙鞠躬叩拜;想想我的大半生时间,所从事的“土地卫士”的工作,虽比不上殿宇上的神仙灵验,却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p> <p class="ql-block"> 路过鲁镇的乡公所。在历史上,乡公所即乡政府。旧时期的乡公所设乡长、副乡长各一人,办理乡中事务。内设民政、警卫、经济、文化四股,负责管理户籍,开展治安保卫、组织壮丁训练,推动农业生产、管理市场交易,举办学校、开展文化活动等,实行“管”“教”“卫”三位一体之制。</p> <p class="ql-block"> 绍兴柯岩风景区鲁镇主题公园中,乡公所是一个展示性的景点,主要是让游客了解和感受鲁迅笔下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乡村管理场景等。</p><p class="ql-block"> 鲁镇乡公所每天都有演绎过去上堂告状打官司的情形,以表演的形式重现阿Q受审等场景。通过演员们的生动表演,将清末民初的一些司法现象、社会矛盾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游客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深入体验鲁迅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增强了景区的文化氛围和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临近景区南大门这里,两旁明清时期的古建店铺鳞次栉比,空中的粉色小旗随风飘荡,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吃的用的,纪念品,地方土特产,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或许这就是当下景区共有的特色吧!我无心去欣赏选择绍兴土特产,因为满心的兴致都在寻幽探秘之中,更要把鲁镇最具韵味的元素采撷下来,这才是我的主要目的。</p> <p class="ql-block"> 我的好奇心很强,不失错过任何一个环节,只要认为是鲁镇元素,我是绝不放过拍摄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左顾右盼的走着走着,不觉间走到了景区的入口处,景区的石牌坊,乾隆下江南时在绍兴鉴湖的题刻,鲁迅纪念碑,年味浓浓的主街路口,那串串红灯笼,处处拉满了过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鲁镇是柯岩风景区环线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平常不爱拍照的我,也在鲁镇石牌坊这里留了个影,结束了柯岩景区的最后一站。循着手机导航的指引,寻找到去往市内的公交站点,乘坐上公交客车来到柯桥“中国纺织城”地铁站口,转乘绍兴地铁1号线返回了杭州。</p> <p class="ql-block"> 在即将结束本篇的最后,把鲁迅笔下的鲁镇作以概括:绍兴的鲁镇是根据鲁迅笔下的“鲁镇”还原的乡村小镇主题公园。</p><p class="ql-block"> 鲁镇位于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柯岩大道558号柯岩风景区内,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于2003年9月28日建成对外开放。 </p><p class="ql-block"> 建筑布局:鲁镇以白砖黑瓦、一河一湖两街为建筑格局,被流水大致分为三部分。中轴线上是民俗风情街、双面戏台。左手边是赵府、土谷祠、奎文阁。右手边有静修庵、百匾馆、鲁府、鲁家祠堂、当铺、钱府等,各部分之间有小桥相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鲁镇的特色景观有</p><p class="ql-block"> 鲁迅文化景观:鲁镇还原了鲁迅小说中的众多场景,如鲁家祠堂、奎文阁、阿Q栖身的土谷祠、祥林嫂帮佣的鲁府等。景区内还有一组组形象夸张的群雕,几十个故事人物的铜像,讲述着一个个鲁迅小说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民俗风情街:街河并行,店铺沿街布局,有毡帽店、油烛店、锡箔店等十余家景观商铺,集商业经营与作坊展示于一体,前街后坊,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双面戏台:位于鲁镇中轴线上的中心点,大型活动多在这里进行或作为起点,如抢亲、祝福大典等表演。游客可以在这里看社戏、品黄酒,再现了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p><p class="ql-block"> 文化活动:鲁镇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元宵节期间有戏曲演出、灯会、巡游、非遗演出等;平时也有演员扮演鲁迅笔下的角色,如阿Q、祥林嫂等,在街上游走与游客互动,还会不定期上演《鲁镇社戏》,将鲁迅小说搬上舞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