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值得投资的50只基金

刘晓春(岭南穿山甲)

<p class="ql-block"><b>点击蓝字|关注理财周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是股市从谷底中走出来的一年。随着9月政策的强力转向,“组合拳”力度空前,股市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上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12月29日,2024年上证指数上涨14.29%,沪深300上涨16.08%。创业板和科创板弹性更高。创业板50指数同期上涨24.68%,科创50指数上涨19.5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2024年市场的特点是整体转暖,大盘蓝筹股稳扎稳打,科技股以及中小盘股异常活跃,算是近几年来难得一见的暖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和2023年,股票方向基金连续两年发生集体亏损,这样极端的状况,在基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A股过去历史看,往往极端情况出现后,A股大概率会出现偏暖的市场环境。2023年年末,我们认为2024年可能会“否极泰来”,现在看来的确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市场走出底部,基金市场到了年尾已是暖意融融。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12月9日),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为12%,混合型基金平均涨幅为5.48%,债券型基金平均涨幅为3.57%。无论是股票型基金,还是债券型基金,都有不俗表现,并涌现出众多特别出彩的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基金能否继续延续热度?恐怕还是可以期待的。2024年12月9日央行对货币政策提出“适度宽松”的表述,预计2025年的市场环境或值得乐观以待。延续每年的惯例,我们奉上2025年值得投资的50只基金给大家参考,希望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基金新现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基金市场变得和以往非常不同,出现了很多新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现象:投资者热捧指数基金(包括ETF),资金(包括机构和散户)集中流入指数类产品,这是以往比较少见的。尤其是一些主流宽基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还有近几月新问世的中证A500指数,成为2024年基金规模增长的主要方向。经过前两年,投资者对主动管理型基金失去了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现象:2024年表现出彩的基金非常多,而且跑赢沪深300指数的不在少数。比如混合型基金中有1006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共8353只)跑赢沪深300指数,占到12%。股票型基金中有1586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共4288只)跑赢沪深300指数,占到3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表现最好的基金,投资方向也是多种多样。各类细分指数表现精彩,截至2024年12月9日,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ETF收益率为59.93%,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收益率为5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混合型基金中,也有众多主动管理型基金表现突出,比如大摩数字经济A(收益率为52.78%)、西部利得数字产业A(收益率为50.06%)、长盛互联网+A(收益为44.73%),还有如金鹰科技致远、工银新兴制造、万家臻选,其收益率均超过4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个现象:债券在一轮牛市中收益率中枢逐渐降低。上半年是债券牛市,纯债类产品从中受益,表现令人惊喜。很多纯债基金2024年收益水平超预期,甚至出现不少收益率超过5%的纯债产品。随着股市转暖,可转债市场转暖,二级债基在2024年三季度也开始有所表现,以至于债券产品2024年也是精彩纷呈。但在这一轮上涨后,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至2%以下,未来重点恐怕会切换至二级债基、可转债基金这类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个现象:经过2022年和2023年熊市洗礼后,如今主动管理型基金持股扎堆的现象已经不再,各类产品持股方向更为多元化,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寻找“长跑型基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把时间拉长到过去5年,会发现长期视角看基金表现,和2024年基金的短期表现又有很大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2019年11月30日到2024年11月30日的5年为周期(和50只基金的数据保持一致),这5年间上证指数上涨约15.8%,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上涨了14.83%。相比之下,5年中能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非常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30日,共有1176只股票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拥有5年完整历史业绩,过去5年平均收益率为33.88%,中位数收益率为29.77%,也就是说超过一半基金能跑赢沪深300全收益指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看混合型基金的表现,结论也接近。2794只有5年可比业绩的混合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过去5年平均收益率为33.06%,中位数收益率为29.18%,同样跑赢沪深300全收益指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在指数上下波动的5年间,还是有大量主动管理型基金提供了附加值的。从长期视角看,这一点非常明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再次说明一下,50基金榜单表格中的数据截止到2024年11月30日,这是为了避免年末的扰动因素。同时,用过去5年期作为衡量基金长期业绩的时间维度,主要是因为5年里通常包括一个牛熊周期,而这个时间跨度不算太大,是比较合理的。有些基金因为复利的原因,长期业绩看起来非常好,其实是因为这些基金早期有过一两年的高收益,但近些年上涨乏力,所以设置这样的时间跨度也有助于剔除这些基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编制过程中,还会剔除一些有明显瑕疵的基金,同时,因为篇幅有限也会遗漏一些好基金,请大家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是非常戏剧性的一年。股市从跌落谷底,到集体亢奋仅仅间隔几个月时间。每年岁末年初时,我们照例会推出“值得投资的50只基金”,这一系列至今推出10年有余,当红基金也随着时势变迁换了好几波。市场每年会呈现出一定的特点,2024年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悲喜交加。回头看这一年公募基金的表现也特别有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的Money50榜单,我们还是和以往一样,关注长跑业绩,尝试多挖掘“长跑型基金”。按照老规矩,我们会在主要基金分类中,按照长期业绩排名来做一份榜单,通过这个方法选出一些长期表现比较好的基金,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募基金的全局状况。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按图索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过往的经验看,很多现在耳熟能详的明星基金,用这样的方法往往比较早就发现了。虽说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然而,就“长跑”型产品而言,未来还能保持高水准的可能性相对高一些。</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gIaqYqnn6Ox8BOIfv1t8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