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龙务村里龙闹海</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文/黄增太</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乙巳年正月十六,乡间闹元宵的活动如火如荼,武安市民协一行在主席李志远的带领下,前往龙务村开展“强基工程”调研,助力“摆海眼”民间娱乐活动的开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龙务村地处武安市西部太行山区,据传于隋代建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有3000多人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摆海眼”是龙务村闹元宵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其始于何年,由何人始创,已无可考,在向村人了解其有何文化渊源时,也都没有答案,“摆海眼”这个神秘的民间娱乐活动,它的“神秘”大概也就隐藏在这一连串的说不清道不明之中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摆海眼”作为一项民间娱乐活动形式,从古到今,独独在一个山村流传下来,本身就是一个神奇,不用再赋予其别的什么“伟大”意义。若非要为“摆海眼”找一点什么依托的话,可能与龙务村“大雾三天生李密”的传说脱不了干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在很久以前,龙务村叫“河东村”,后有一年大雾弥漫三天,李密出生,李密后来成了瓦岗寨的头领,建立了“西魏”政权,坐上了龙椅,河东村便改名为“龙雾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龙雾村有了“真龙天子”,按照神话“海是龙家”的说法,这龙雾村应该有海才是,可龙雾村是个山村,怎么能和海粘上亲带上故?据神话传说,“海眼”与大海相通,这样“摆海眼”也就有根有据顺理成章了。这也不失为一个美好的戏说。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摆海眼”队伍环场三圈,再绕场地中心的两个石碾磙而出,一个清晰完整的轨迹便呈现出来,这不正是一个简化了的阴阳八卦阵吗?这绝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创设者的精心布局,后人之所以不知道其来历,是因为流传的年代太过久远,人们只记住了它的娱乐形式和形象俗称,而其真正的文化内涵,已被历史的泥沙所湮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阴阳八卦阵作为古代一个战阵,其最初的抗敌演兵功用不言而喻,但随着其流落民间为民所用,慢慢地便退去其战阵的功用,演变成了民间娱乐的活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现在参与“摆海眼”的队伍,要紧跟指挥官的“令旗”行动,行进有序,不得自乱阵脚(有受访者说:走乱了就会受伤,走不出去),场地中心又有烟火弥漫,制造紧张“敌情”等情景看,仍遗留了练兵演阵的痕迹。粗浅地分析可以肯定:“摆海眼”就是阴阳八卦阵的简化版,就是阴阳八卦阵的民间娱乐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是否可以说我们为“摆海眼”找到了历史依托,填补了其文化内涵?祈求风调雨顺、驱邪避祸、幸福安康等民愿的逐步加入,为“摆海眼”这项娱乐活动提供了精神活力,保证了这项民间娱乐活动能够久传不衰。其人人参与、老幼上阵的活动形式,凝聚了人心,和谐了邻里社会。全村人组成的浩浩荡荡的庞大的队伍,使“摆海眼”更具有神秘性、震撼性、观赏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的“摆海眼”活动现场,依然由村支书袁学斌执“令旗”担任指挥。我们祝愿龙务村在袁支书的带领下,各项事业兴旺发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们祈盼“摆海眼”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龙务村永远传承下去。 2025年2月1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