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8-19<div>玛瑙斯市(Manaus)为巴西亚马逊州首府,是巴西人口第八多的城市,被称为亚马逊的心脏。内格罗河(Negro,发源于哥伦比亚)和索里芒斯河(Solimoes,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在玛瑙斯交汇,两河交汇后成为亚马逊河,向东2千公里汇入大西洋。</div><div>由于它在一片热带雨林中央,交通主要靠船和飞机,只有一条公路通往外界,所以是一座森林之城。也因为有天然的地理屏障优势,政府把玛瑙斯设为自由贸易区,为玛瑙斯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br></div><div><br></div><div>1.18</div><div>全天我们包游艇沿亚马逊河北岸支流内格罗河参加特色旅游项目。<br></div> 玛瑙斯的旅游码头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游客们进行亚马逊雨林探险的起点。 游船缓缓驶离内格罗河码头。水边停靠了很多私家小游艇,远处岸上是平民窟,贫富就在一瞬间。 岸边难得看到高楼,尤其是像这幢被涂鸦了的高楼。 亚马逊河全长6440公里,为世界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div>那么长的流域,必须为过往船只设置水上加油站,以备不时之需啊。</div><div>一路上像这样的水上加油站遇到好几座。</div> 这是方便沿岸居民往来的穿梭于亚马逊河两岸的水上出租船。 远处飘浮在水中的浮动码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浮动码头,全长1313米,这个浮动码头也是玛瑙斯的一大特色景点。<div>码头上的吊车正在为集装箱货轮卸货。</div> 行船四十五分钟后,游船来到了内格罗河(又称黑河)与索里芒斯河相交之处。<br> 内格罗河河水为浓咖啡色,索里芒斯河河水为浑浊的黄白色。因比重、流速不同,两种河水在交汇处长达数公里的河面上互不相犯,妥妥的玛瑙斯版泾渭分明。 之后,我们的船进入了一条支流。河道两旁全是水上民居。 这些房子都是建在水上的,虽然在岸附近,但是又不靠岸。大量的亚马逊雨林木材支撑起了一幢幢民居,不管河水涨落,他家岿然不动。外墙上还有装饰壁画,要出门了就将门前小冲锋艇放入水中便可。房子之间靠一根木头当独木桥沟通。 我们来到了这家。 三面通风的大厅里展示着一条巨大的巨骨舌鱼的模型。 今天的活动是钓巨骨舌鱼。鱼是养在房子边的大型网箱里的,凶猛的巨骨舌鱼只要嗅到吃的就会一跃而起,非常容易上钩(其实我们的钓竿下根本就没有鱼钩,小鱼直接就绑在钓线上)。<div>我们被告诫,万一和鱼发生了拉锯战,一定要将钓鱼竿撒手。怎么听上去这鱼也会吃人啊,所以我根本就没有尝试。</div> 我就在边上欣赏别人钓鱼,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这时来了一帮老外也来钓鱼,我们也到了撤离时间啦。<div>游船继续向回程方向开,来到了这里一片安静的水域。前方水上的房子是我们今天中午吃自助餐的“水上餐厅”。</div> 午餐很好,但是油炸巨骨舌鱼味道一般,肉质有点老。西瓜和菠萝非常甜。<div>边上有售卖小商品的铺位。餐后大家就在商店栏杆边意犹未尽的又开始钓鱼了。</div> 这次钓的是食人鱼。刚钓上来的鱼在挣扎,不好拍,有点糊。<div>看食人鱼的长相和我们平时吃的鳊鱼有点像。</div> 看看这小小的鱼儿嘴巴四周一圈牙齿已经初长成了,被咬一口,估计一块肉没了,所以钓鱼直接用的就是一块牛肉。 餐厅前芦苇中的水道里一艘船开过,怎么有一种沙家浜里鬼子进芦苇荡扫荡的既视感。 屋后的另一片水域平静如镜。 之后走上这摇摇欲坠的独木桥去看亚马逊魔鬼沼泽地里的帝王莲。 栈道架在沼泽地上,雨林中的木栈道维护的还不错。 栈道尽头是一个凉亭。 只看到十几米的下方一朵已经闭了的花。 回程时发现,眼前是亚马逊版的小桥流水人家。 我们继续前进,途中经过内格罗河大桥。<br>内格罗河大桥(Rio Negro,又称黑河大桥)全长3595米,横跨玛瑙斯和伊朗杜巴(Iranduba)之间,是玛瑙斯链接外面的唯一陆路,也是巴西境内最长的跨河大桥。<br> 眼前又出现了一片水上人家。我们要在这里和亚马逊特有的江豚亲密接触。 曾经我国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豚类之一的白鳍豚,但是由于猎杀和环境恶化,二十一世纪初就已经灭绝了。<br>而亚马逊河流域生活着一种体型不输白鳍豚的淡水豚类——亚马逊江豚。亚马逊江豚目前依然有相当的数量,并每年都在稳定地繁衍着。<div>这是大自然的野生江豚,船家下到水中,以小鱼引诱它出水,可以看到其背部呈灰黑色,腹部为粉色。</div> 看看它的小眼神和微笑的脸,实在是太可爱了。 在亚马逊河里和江豚互动的唯一女性,还居然还没学会游泳,真是勇敢。 在回程路上,风浪太大,经验丰富的船老大将我们带入一个水湾,简直是世外桃源。 风平浪静后我们来到了黑河上游的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印第安人是亚马逊流域的原住民。 先是观赏他们民族的土风舞。然后大家被邀请一起跳,有年轻的团友参与了,被拉得团团转。 舞蹈结束后来张原住民合家欢。这是一个大的家族。 之后大家庭中最高最帅的19岁小哥哥带我们去徒步亚马逊雨林。感觉他还是有点害羞哦。 小哥哥带着我们的雨林徒步泛善可陈。 倒是回到码头边时天边的耶稣光有点意境。 劳累了一天的我们回到内格罗河游船码头啦。 1.19<div>今天早上起来,才有时间登上酒店顶楼俯瞰玛瑙斯全景及亚马逊河。</div> 今天第一站是要打卡老海关大楼。但是停车后发现这里有一个广场和教堂,就不顾地陪阻拦,先过来打个卡。<div>广场上喷水池和雕塑看着光鲜亮丽,其实边上好多流浪者。政府及爱心人士会免费给他们送一天一餐,所以也是越来越懒了。</div> 喷水池后台阶高处树荫里有个天主教教堂(拍照时屏住呼吸,估计草地是流浪者的天然厕所)。 走去教堂的台阶上七七八八躺着好几个流浪者,臭气熏天。怪不得来教堂的信众是从背后开车上来的。 当然教堂内部是另一个世界。遗憾的是由于这里也是黑帮贩毒者猖獗之地,所以不敢在外面停留,没看到教堂的名字就匆匆离开了。 玛瑙斯码头边上的老海关大楼。这是一座中世纪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据说建筑材料都是从英国运来的,右边靠河的塔楼当年还曾经起到过灯塔的作用。 来到内格罗河码头另一侧。 码头边有一个古老的贸易市场,这座建筑居然是由法国建造埃菲尔铁塔的公司建造的。 里面售卖的都是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商品。我买了此行唯二两件小东西,一个食人鱼冰箱贴,一个亚马逊江豚冰箱贴。 玛瑙斯大剧院是仿照巴黎歌剧院于1896年修建,耗资1000万美元。其建造的建材是当年用橡胶到欧洲换回的,它见证了巴西橡胶贸易全盛时期的容光。路边停着的煞风景的大巴是我们的。 剧院大厅里的大剧院模型。可以看到剧院上部的圆形屋顶是由巴西国旗颜色描绘的36000块装饰瓷砖覆盖而成。 剧院有685个座位,分为四层。整个观众席是圆形的,座位是木制的椅子,靠背用紫红色丝绒包裹。很多席位不对外卖票,也不开放参观,是为当时建设时的捐赠者所有,并世袭传承。 现在我们看到的不是演出,而是工人修缮舞台的工作场景。 地陪介绍,歌剧院大厅里,大理石石柱来自意大利、雕花铁栏来自西班牙、水晶灯饰来自法国、等等其他一切都从欧洲进口,唯有地板是巴西硬木做的。 我指着远处边柜上的三个掐丝珐琅花瓶问她,难道这景泰蓝花瓶不是来自中国?她只能讪讪回答,是来自中国。还介绍包厢墙壁的装饰布是来自中国的丝绸。 1897年,四幕歌剧《歌女乔康达》也叫《乔康达》在大剧院首演。随着橡胶贸易的衰退,剧院很快关闭了。在2001年剧院重新开业前,该剧院已有90年没有上演过歌剧了。<div>让我们在《乔康达》的歌剧声中梦回一百多年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下面链接看一遍这个歌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b4y1o7Mz/?vd_source=d0dda36948cdb070c4edd551425d388a</div> 来到外面看玛瑙斯大剧院,这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剧院的正面饰以白色浮雕,巨大的廊柱勾勒出建筑的气势。 玛瑙斯大剧院前的圣塞巴斯蒂安广场(Largo de São Sebastião)是整个城市最富有人文气息的地方。广场中间伫立着代表橡胶贸易的“起航纪念碑”。<div>往地上看,可以注意到广场的地面是黑白石子铺成的波浪状的地面。它象征着亚玛逊河黑白两个支流的交汇。<br></div> 纪念碑四面的四只船头分别代表了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并各有一个天使骑在船头。这代表满载橡胶的轮船正朝四大洲驶去。亚洲的船头装饰了龙头。 位于广场边的圣塞巴斯蒂安大教堂建于1888年,它是玛瑙斯最古老的天主教堂。这座著名的教堂以其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小巧精美的内部装饰而深得信众喜爱。<div>仔细看外形,它只有一座塔楼,是左右不对称结构。因为当时两座塔楼分别装在两艘船上运过来,但是其中一艘船在途中沉没了,所以另外一边该安装塔楼的位置空着。</div> 大剧院背后的皇家法院。 今天玛瑙斯人民赶大集。大剧院背后的街道热闹非凡。 今天中午在玛瑙斯唯一的一家中餐馆吃饭。由于玛瑙斯的鱼类不允许卖到玛瑙斯以外地区,所以店家为我们贴心准备了包含五种鱼的全鱼宴。<div>中间是食人鱼汤、两点钟方向是银龙鱼(我们国内当宠物鱼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肉质不好吃)、五点钟方向是水果鱼(味道最好),其他两条忘记名字了。也许你觉得怎么剩下几个盘子都是蔬菜?要知道这里的菜比肉贵。</div> 仔细看看这食人鱼鱼头。明明是一个鱼头,被摆拍得如同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晚上玛瑙斯回圣保罗,LA3567,18:00-22:55,飞行距离2689公里,时间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