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佐桥 <p class="ql-block"> 栋佐桥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窑市村,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建于1956年4月。该桥由新加坡华侨叶怡煎和叶怡宗兄弟遵祖命而建,名字取自他们的祖父和父亲名字中的“栋”和“佐”字。</p><p class="ql-block"> 栋佐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状况,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桥头桥尾各立有两座塔,桥中央和桥旁山坡上有楹联和碑刻,分别由厦门书法家高怀和厦门近代著名书法家罗丹题写,这些文字不仅赞扬了建桥者的善行义举,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华侨精神。</p><p class="ql-block"> 此外,栋佐桥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和工作,还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活动,使得周边商店林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p> 叶金泰故居 <p class="ql-block"> 叶金泰故居,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窑市村瓦窑36号,是一座建于1936年的红砖民居。这座建筑坐东南朝西北,采用前后两落大厝的合院式设计,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叶金泰故居的前落拥有五间进深一间的大庭院,石框大门上镶嵌着“澄波居室”的石匾,彰显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建筑物的开间布局宽敞,砖、石、木的用材考究,雕饰精美。</p><p class="ql-block"> 叶金泰故居的墙面采用胭脂砖,通过细缝拼砖和窑前砖雕手法,巧妙地嵌出“1936”的年份标识,并融入了各种锦地纹、几何纹、福禄寿纹以及楹联、文字等元素。门面拼贴了色彩艳丽的进口釉面花砖,门框环绕着精美的彩塑和石雕构件,墙裙、墙腰、门窗等部位大量采用花纹雕琢精细的白色花岗岩石板和青斗石雕板。</p><p class="ql-block"> 叶金泰故居的檐廊墙壁上装饰着釉面花砖图案和彩绘国画,与廊亭梁架上的人物、花鸟纹漆金木雕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叶金泰故居的每个房间都开有两个门,这是为了预防有人前来火并,方便逃跑。这一设计显示了叶金泰的智慧和远见。</p><p class="ql-block"> 叶金泰(1904-1950),号澄波,是20世纪20-40年代活跃于同安的著名人物,被誉为同安的“土皇帝”。他的故居不仅是他生平和成就的见证,也是同安历史文化的一部分。</p> 瓦窑梳妆楼 <p class="ql-block"> 梳妆楼: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窑市村瓦窑36号叶金泰旧居西南侧25米。坐东南朝西北,为双层欧式小楼,平面呈长方形,闽南传统砖石木结构建筑,面宽12.1米,进深10.2米,前、后有砖埕。一楼外墙为花岗岩石壁,二层以上为红砖墙壁,内墙为白灰墙面,硬山顶,马鞍形屋脊。一、二楼布局相同,前、后均为较宽的圆拱连廊,中为厅,两侧各1间房间,二楼廊道设有绿色琉璃瓶栏杆,一楼厅内及后廊有木楼梯通往二楼。二楼屋顶外墙檐下拼砖“王申”等字,为建房年代即1932年。此房为叶金泰为其夫人起居所建,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叶金泰为地方富绅,解放初期因从事违法活动,被人民政府镇压。此建筑是乡村中较为少见的中西合璧式风格建筑,为名人所使用,具有一定文物价值。</p> 窑市村简介 <p class="ql-block"> 莲花镇窑市村的由来是取自其内部两个自然村“瓦窑”和“东市”各取一字而得名。窑市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政府驻地东北部约3公里处,全村有1152户,3919人,辖14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和18个独立核算小组。该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台湾芭乐和蔬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