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营古城的城墙

老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北京的延庆县城,向东北方向大约五公里,便来到双营古城。 这是一座明代的古城。关于双营古城的历史,清朝所写的《延庆州志》有如此记载:“ 双营,明嘉靖年间,敌自白草洼出,居民罹害极惨,操守戚士登用砖石筑之。城高二丈四尺,周长二里七十五步正是下城。”。至于古城为什么叫双营,有多种说法,双营是因为城内有两座兵营;还有一说双营山西一个叫双营地方移`民迁入等等。想想明朝距今的时间并不很长,双营名称之源却无法考证,让人不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双营古城不大,城里已没得可看,建筑全是新的且显得很乱,没有章法。古城最引吸人、最让人惊喜的还是保护完好的明城墙。可是 “ 墙老城新 ”,让古城失去了完整性,游人不免有些失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有诸多不如意,但双营古城i的明城墙还是值得一看的。呈箕形的城池,东面城墙长249.7米,西边墙宽217.45米。南北城墙长度相同,都是328.5米。双营古城的城墙有着典型明代特征,人们愿意称之为原生风貌古城墙。远远望去,高高的土城墙仿佛一座旧时古堡,让你联想到金戈铁马、塞外风烟,沧桑之感震人心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延庆的清晨天寒地冻,住在古城中的我穿上带来的所有棉衣厚裤,走出古城的东门。沿土城墙急步而行,过西门后再行。绕城墙一周入东门而归。完成了对双营古城城墙的 “ 实地考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城有东西二门保护的很好,窄窄的城门只能容得车辆单向通过。城墙虽有残破和损坏,但总体完整。一眼望去依稀看出古城墙当年的雄伟。城墙有几处人为开出的洞口,破坏了古城墙,方便了出行,但也看得出这些洞口是多年前的 “ 杰作 ”。年代久远的古城墙已无法上人,城墙上长出了树木,在树技上落脚的喜鹊随着寒风左右摇摆、鸣叫。立于古城墙之下,残破的土墙、摇摆的枯树、边塞的寒风,凄凉的感觉由心底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双营古城古老的城门,走进双营村。此时,你如同穿越了明朝的城墙,一脚迈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双营古城内东西向的主街道不长,可村民各自为战,建出了花样百出的房子。街道两旁高大的楼房是宾馆,精致的小院是民宿,红砖灰瓦低矮房屋是老乡自家的三分地,村子的犄脚旮旯还养着鸡圈着羊。夯土的城郭内没有了老房老屋,没有了历史的痕迹。如果你不望向四周的城墙,双营古城与你常常见到的北方农村并无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是双营古城知名度不够,也许因为双营古城除了明代古城墙外再无新意。双营古城没有什么游客。我们入住的民宿,当晚也只有我们夫妻两人。春节已过,村里的年青人都外出打工,街道上变得十分的冷清。上午天气变暖,村里的老人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聚在古老的城门前,懒洋洋晒着太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老与现代,历史与未来。一座明朝的古城,在历史的洪流中,磨掉了岁月的痕迹,变成如今的模样。一座明代城墙包围着一个当代新农村,这就是双营古城的现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