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要

高山幽兰

<p class="ql-block"> 读书之要</p><p class="ql-block"> 温饱之于人,是最低等的生物需求。</p><p class="ql-block"> 富贵之于人,是随风逝的过眼云烟。</p><p class="ql-block"> 读书之于人,是气自华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为天下苍生的福祉读书,乃是人生最高远的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 因此,无论是宋真宗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还是苏轼的“气自华”,都不如王曾的“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来得慷慨豪迈。</p><p class="ql-block"> 温饱是生存之需,不必讳言,安身才能立命。但于读书人而言,温饱之余的追求该是什么?自古以来,人们热衷的是功名利禄、权势富贵,荣华显耀。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道尽了世间千万读书人的梦想追求。于是,我们看见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读书人的无良丑态:奴颜婢膝,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变节投敌;辱没祖宗,卖国求荣。为了富贵荣华,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一张张谄媚的笑脸,一条条弯曲的脊梁,一颗颗肮脏的灵魂,画尽了追求富贵荣华者的丑陋模样!什么秦桧、洪承畴、吴三桂、汪精卫、等等等等,这些读书人的行为让人齿冷,令人不屑,遗臭万年。</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本保证以后,其实我们可以有更美好更高远的追求,像苏轼般“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就是一种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读书人生活吗?而王曾的“为天下苍生而读书”则更值得读书人钦敬!</p><p class="ql-block"> 其实,自古以来,儒家就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作读书人的正事。求一人之富贵,不难;求一家之荣华,不易;求一国之繁荣,甚难;求天下之太平,殊为不易。也因此,中国的读书人多以“担当家国事,勇于救苦难,志在济苍生”为荣。</p><p class="ql-block"> 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到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其间千千万万有志者,无不抱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在矢志不渝地读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经成为华夏读书人的普遍追求。也就是说,读书的目的肯定不只是求温饱求荣华求富贵求显名立万,而是志在救国救民救苍生。</p><p class="ql-block"> 一言以蔽之,读书之要正是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我当终生践行,决不辜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