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导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可以借助外力。从一个角落走向一个基点,却要你倍加努力,在基点到高点,就得全身心投入,在高点到高点之间,那就是一种极限与冒险。</p><p class="ql-block">风雨有时候竟然是你的亲密伙伴,不管你接不接受,它都形影相随,与你亲密无间。有时候,你经过放开的使用自己,在设定的区间实验超出能力的活动,早早的出去晚晚的回归,不问后果,只图在冒险中寄托对自己的考验与信任,并与小团队来一次精诚合作。</p><p class="ql-block">在完全陌生的山野上实践前所未有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只有去路,就没有退路。前路明确,过程变化不定,你惟有把自己寄托给自己,也寄托于这条令人无法把控的线路上的群峰性格上,更寄托给队长一路对两步路的使用识别与判断上,在分毫不差的前提下从黑暗中走向黑暗的把三个人走出风雨相随、浑身浸泡在湿漉漉的寒冷与筋疲力尽艰难险阻的困境,并如意到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在根本没有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单身匹马”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弄得狼狈不堪的完成所谓的挑战,自己也纳闷自己为何鬼使神差的参与,那是在知道线路长山野无情的前提下加盟的。在好几次山重水复无路可走凭着头灯、队长的准确判断与恶劣情形下,没有充分保暖衣物和遮风挡雨装备的晚上在荒山野岭里无路可走的时候,你难道对自己的生命都一点不在乎吗?要是走不出,困在深山里求救?救援的就算立即响应,也是需要时间,且没有捷径可走,还得和我们一样徒手行动。要不,坐以待毙?所以,本次的神游只能用疯癫来形容,在这提醒业余驴友,在不熟悉线路和熟悉的人士带路的前提下,千方别轻易尝试高强度山野活动。</p><p class="ql-block">昨天凌晨3:10起床,自己比预约时间迟到几分钟在约定处上车出发,到达上山口调整一下,5:55开始荒唐的冒险之旅,穿越桀骜不驯的数不清的群峰,也在数不清多少次的崴脚、多少次的跌跌撞撞里、在风雨交加与迷雾不散中于22:35疲惫不堪登顶,在23:47到达终点,简单清洗后更换上准备的干衣服,坐上队友专门服务的车平安回家。</p><p class="ql-block">本次总路程30公里,爬升近3000米,耗时18小时30分。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白(马山)卡(子栋)莲(花山)刻骨铭心经历的简单概括。</p><p class="ql-block">在这感谢队长全情投入与付出!</p><p class="ql-block">在这感谢队友全程无私的后勤服务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时给自己借口,随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与买单。原来的一座白马山就足够你承受与攀登,想不到本次却以白马山作为起点,它仅仅是起点,只占行程的极少部分,没想到我们却要以此为开端且行程漫长的穿越,更没想到以为是一阵的小雨过去雨过天气原来只是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小雨一路不离不去相随,更没想到始终浑身湿漉漉的接纳着寒冷风雨的侵袭而能够坚持,没想到白马山与卡子栋之间的距离山重水复没完没了。</p><p class="ql-block">我反复的问队长走了多少公里。另一个队友讲你问这些干嘛?既然卡子栋迟迟不来,那就通过走过的路程判断来推测剩下的距离还有多远。没想到这次的活动过后竟然让自己麻木,而不是兴奋不已,总有点什么东西在心头搅动着你,反复质问自己为何要这样,要是早知道这样,你还会参加吗?其实,这个问题自己也搞不清,就算自己知道其难度太高,可能还是禁不住的要报名吧?这就是作为人的矛盾所在。想不到这一路所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风雨无阻,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令人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一方面感谢冷风冷雨的相伴,让我们不会因为连续不断的行动感到燥热难耐,影响心理的平稳;另一方面却让自己领教了什么叫寒冷和身不由己,浑身湿透不要紧,要是你想停下来休息喘喘粗气平缓自己,但浑身的寒冷马上占据主流,尤其是双脚,一点体温存在的感觉都没有,只有僵硬的感受贯穿在念头中。</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一路的跌跌撞撞不厌其烦的跟随着你,就要你好看的出洋相,但竟然没有受伤,小小的皮外伤是无关要紧的。我们不但因为打滑而失衡,有时候干脆与路面来个亲密接触,擦些黏糊糊的灰泥巴在我们的身体上和衣物上作为证据与记忆。没想到最严重的一次跌倒,竟然化险为夷,这得感谢背后的装得满满的超20斤重的背囊,没有它的强力阻挡,今天的我,可能一命呜呼,至少是头破血流。一个打滑,让自己没有任何防备与控制的将身体重重通过屁股迅速着地,后脑勺同时往后磕碰在石头上,自己感觉到一阵眩晕,不久,竟然没有任何不适反应,真的是神奇得不得了。</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路,在自己驱动下,一步一步与终点靠近,穿越了无数座山峰,在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已经感到吃不消,自己的建议是不要赶,量力而行,不要竭尽所能,留点体力到最后阶段,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一种教科书式的常识,但有时候在前方队长的速度较快的引领下,另一个队友还是要加快速度,我会善意的指出不要这样,路还长着呢。就算最后阶段队友已经身不由己,因为身体重心不受控制时不时发生打滑与失衡,表明体力已经透支,可他还是领先着自己跟随着队长,说明体力虽然到了极点,但还有余地,可见其身体体素质的扎实,不然,你一开始就展示出自己的所有能耐,不消一阵功夫,你肯定吃不消,不想让自己难堪都难。自己也庆幸自己保持定力,保持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心率的跳动和上行的节奏相一致。</p><p class="ql-block">面对雾气缭绕的耸立山峰,偶尔来一座倒是没关系,但事实是过了这座接着是下一座,下一座过后还有更高的一座横亘在你面前。队友的说法也是自己的经验,不要仰视它们,这样就可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平衡,不受魏然屹立的高山姿态所恐吓,我们埋头走自己的山路,陡峭也好,打滑也好,稳住身体,压住拐杖,借助路边植物,就这样,从容不迫将脚步交替上升。不理还有多少座山在你面前威武展现,既然来了,已经没有退缩的余地,你的每一次脚步的迈动,都代表着自己的行为,你必须保持应有的风度,就算随时受到困扰与阻止,也不可能退缩。</p><p class="ql-block">问队长卡子栋还有多远,在于自己不清楚白马山与卡子栋根本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地点之间的节点而已,它们相隔至少10多公里。我们上来白马山主峰路段,成片的竹林熟悉着自己的视觉,我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达成三分之一山峰的愿望?这个可就错了,刚才自己也说了,只是刚刚开始。本次路线的主要特点是各种竹子的地盘,品种较多,有几十厘米高的,有刚好淹没普通人身高的,也有几米十几米高的。总体上,我们的经过,它们都不失时机的拽着你不放,加上带刺藤蔓的作弄,这无形中要你增加力度通行。</p><p class="ql-block">在距离卡子栋还有较长距离的一条山涧边午餐。我们不能坐着,只能站着,在于坐下后可能就不想起来,宁愿在浑身湿透的寒冷中瑟瑟发抖,也不愿意忙里偷闲的让自己放松片刻。吃完了小汉堡与小披萨,已经没有了可以专注的对象,这时候寒流在身体的里里外外窜动,你不得不发出吼声来减轻浑身颤抖的问题。还在吃的队友表示讶异。没办法,这样就可以感觉不冷一些。</p><p class="ql-block">回到登顶白马山之后,雨潇潇洒洒在飘落,迷雾时刻不离自己的天职,把高山变得温和朦胧与亲切,你根本看不到险峻与高大。来到第一个露营地后不久,下行时我们的行动轨迹和路书吻合,因此可放心大胆的走。这一路段,属于一种假象的平缓,以为将这样一直走到卡子栋。现实却是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峰回路转,严峻形势因此拉开序幕,不管是山体的起伏还是遇到的情况,随时都可以把你打回原形,而结果却总是在我们这边倾斜,总是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来一个别有洞天的出处,不管是个体的挫折还是集体的去路。山随着我们的行动而转变,或高耸于你面前,或在你下面俯首称臣,要不,就在我们脚下。</p><p class="ql-block">队友说,今天的雨雾天气最大的好处是不让你看到大山的真面目,好让我们信心满满的上去下来。真的这样,虽然看不到完整的风景,却收获前所未有的体验,让我们在恶劣天气中也能够从容自如的实现本次高难度的穿越。卡子栋为何还没到?我们想见识第一次来队友们坐在巨石上拍照的那个画面。而队长总是说快了,过了芒山嶂就是了。就算已经在经过卡子栋,但和过去的卡子栋印象根本无法吻合,这种陌生中,倒是看到了熟悉路段,那就是感受到从鸡鸣寺古道上快到莲花主峰的熟悉路段。当然,只是相似而已,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到终点还有至少一半路程。</p><p class="ql-block">本次经过的卡子栋路线,为何没有看到和印象中相像的路段,自己总是发出说法,怎么和过去不一样?队长看了路书,说就是这条路线。所有的陌生都取代不了我们前行的理由和决心,在陌生的场景中我们坚持认为和过去的路线不同。</p><p class="ql-block">天快要黑下了,我说,到了垭口,无论如何要休息十几分钟,同时吃晚饭。自己以为路线不同,那么,经典的垭口肯定没有经过时,队长在路上说的露营点竟然就是垭口,它也和过去不同了。因此,也许是队长讲这几年山体植被变化大的缘故吧,只能这样认为,自己连一点熟悉的痕迹都看不到,真的有些想不通。想不通还得接受现实。虽然是垭口,山风在这里找不到肆虐的借口,在相对避风的所在吃了和中午一样的食品后,一个队友把湿透了的衣服换掉。自己不是有一件雨衣吗?那就脱下湿了的果绿色运动风衣和宝蓝色运动长T,好久不穿着的米白色雨衣里面的胶粘连一起,试着把它们分离开来,可以,也不会撕破外层的纤维。以为雨衣不透气,其实,这种涂层胶的雨衣还是有细微透气功能的,穿上它,一点都不闷热,也可见天气的寒冷。</p><p class="ql-block">收拾行囊与心绪,背上背囊,开始最后阶段的行动,这时候时间来到晚上6点出头,我们已经完全走完了两座打卡山峰,剩下最后一座,相信问题不大。队长说的,活动前队长预计在晚上八点多就可到达,按照这样的测算,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应该轻松吧?开始上山,天虽然灰蒙蒙的,但可以不开头灯。我们就这样在起伏的山峰中起伏自己的身体与心情。山脊上的风呼呼作响,脚步这时候从未有过的轻松,在于休息了、填饱肚子、和穿上干干的雨衣缘故吧,就算裤子没有更换,继续被水分包围。这一段还是遇到麻烦,找不到准确的去路,队长上去山头试探两步路,也许是让GPS信号强一点,经筛选,找到准确的下行途径。自此,我们的行动开始在摸索道路与摸黑中行进。以为一味地向上,不料下行的比向上的多,这是极不好的事情,我们知道,你下行多低,就要弥补上去。</p><p class="ql-block">在以为快到主峰的时候,竟然还在持续下行,且下行得更彻底。难道主峰降低自己的高度?也就是在这时候开始,多次遇到出路问题,老套的,队长担负起这个探路任务,总是在无法摆脱困境的时候找准我们的必经道路。这个我们不得不叹服队长的神勇,也不得不叹服自己竟然可以在完全陌生的深山老林里进行暗夜行动。</p><p class="ql-block">远处零星的灯光在表示我们已经靠近人间烟火,但并不表示我们已经如愿达成目标。越往后,遇到困难越多。就在于野草丛生灌木交错的局部里面没有了去路。你走着走着,还是回到原地,队长唯一一次与外界电话联系,却因为信号弱而中断通话。队长才说出我在这里,莲花山下找不到路,断线了。就算对方熟悉,莲花山下,究竟在哪个区域,你能准确说出?既然无法达成求助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冒险一次,自己开路,队长且挺有经验的说就是这里。他平白无故的在密切关系的杂草灌木中开路而上,只能说队长用心良苦,他在平稳队友的心理负担吧。不过,真的找对了出路,这种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能经常尝试。</p><p class="ql-block">不久,队长接听电话,一个队友问队长情况。队长讲在莲花山下。队友的声音隐约听到,大家都在担心你们。这就是温度,也是户外精神的一种体现。</p><p class="ql-block">前路可期,但前路漫漫。就算队长讲只剩下800多米了,这个说法我误以为是800多米的距离,其实,应该是800多米的高度吧。从此,大家都在往登顶这方面想。继续遇到无路可走问题,继续解决问题。来到一个分叉口,我们的冲刺正式开始。这条路线虽然难度大,分岔口也随处遇到,说明这是一条相对原始的最符合户外要求的户外线路,虽然整个过程路迹清晰,以这点看,可以说,该线路成熟,但就是没有成熟到绝对不会让人迷路这个程度。</p><p class="ql-block">主峰你是根本看不到的,天黑了,雾气的水分子在头灯强光照耀下纷纷扬扬的舞动,我们的心情复杂凌乱,这样的登顶路,很快能够实现?我们真心希望如此,现实的骨感在崎岖的山路上突兀着,我们越往上走,越感到力不从心,我们的能力已经到了尽头?但自己还是高兴自己这个状态来得这么迟,要是提前一个小时到来,我们的表现堪忧,就算能够如愿达成目的,也将是走走停停的,且速度奇慢。我们多么希望领先的队长突然发出到了的声音。</p><p class="ql-block">在漆黑一片中几束灯光的摇晃下,你能看清的就是黑暗和近在眼前的队友形态。这是在近距离的情况下。你落后的有点距离,有时连灯光都看不到,队友和灯光被树木、雾气与黑暗淹没,因此,我们这个幻想快点到顶的预期,只能说是在安定激励自己,一定要坚持,绝对不放弃。多想突然出现一条我们想要的下行路。</p><p class="ql-block">风没有遮拦的刮着,有席卷一切的气势,寒冷继续伴随,时刻不离。终于,终于听到队长的声音,你们听,听到红旗的声音没有。我回答,我只听到心跳的声音。不久,真的听到红旗在劲风中啪啪飘扬的声音。就算近在眼前了,我们为何连一点激动迹象都没有,更别说轻松喜悦了。是上来了,一个队友坐着靠在平台的墙角上,他不久说下去吧。我提出拍集体照?他说不用了。队长提出拍红旗,自己的手机装在手机防水套里,因此拍摄出来的效果不清晰。</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线路长,正常情况将拍个不停的,因为雨雾原因,只象征性的拍,因此,手机电源用了10多个小时还有剩余,这是前所未有的。</p><p class="ql-block">自己之所以高兴不起来,是知道向下的路不好走,除了陡之外,就是路面滑,要是平时的话,一旦路面潮湿,肯定存在滑感,而现在满世界都是水分,因此,你得倍加小心的试探着下行。还可以,本路段打滑次数屈指可数。原以为这条熟悉的路段很快走完,它却顽皮的把你引向深入,没完没了的让你以为已经快到了却不想马上兑现。</p><p class="ql-block">我们还能说什么?能够突出的感受可能许多,能够记取的事情也许就那么几个关键节点的片段,但存留心底的风险却已经无法抹去。说真的,这次活动让自己重新思考,我们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进行一次合适的活动,却产生出不合适的危险情形,就算大家平安无事完成,时间也超出预计的3个小时,可还是要为这次没有把握的活动给自己存留点什么,也许,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吃饱了撑的表现,对自己而言,是参加普通户外的一次深刻考验和完全彻底的评估。我们还有下次吗?真的不敢想象,还是不要再假设吧。</p><p class="ql-block">自己对本次活动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满意,满意于自己的精神状态竟然保持健康积极,满意于自己的体能竟然能保持得这么好,满意于自己竟然临危不惧散淡应对。在行动过程中,自己下定决心不要写这些经过,在队长和接送我们的队友的说法下,还是下定决心编写个短文,算是对自己参与户外的一次小结。(2022-01-22苦情穿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