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大楼的记忆

二马在途

<p class="ql-block">一幢西式大楼,矗立在南京建康路145号。1978年底从部队转业进入这幢大楼,在这里工作了近18个年头,我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大楼里书写。它位于南京太平南路与建康路的交汇处,建于1931年。2011年,列入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名录。自落成以来,一直发挥着现代银行的经营功能,由于银行的发展,多年来一直空关着。大楼的各个角落留下了我的印迹。</p><p class="ql-block">初入大楼,正是中国大地开展轰轰烈烈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吹响集合号的关键时刻,银行同样经受着震荡与考验。来到银行,我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纠正冤假错案。受领这项任务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当兵出身,曾经在部队担任公检法军管会负责日常工作的军代表、县人武部助理员、武警指导员,比较熟悉政治工作;劣势是对南京的政情不甚了了,只从一些政治简报和资料中略知南京解放前后的零星政治舆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大楼现状,旧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南京分行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党的工作责无旁贷。受领任务后,立即在单位成立“纠错”领导小组和组建工作办公室,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的落实工作。全面搜集基本信息,组织学习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熟悉政策,开始正式办公。设立信访接待室,亲自负责接待,细致掌握情况,认真负责地工作,一年时间,为100余人的各种冤假错案落实了政策。</p><p class="ql-block">我工作不喜欢说空话,喜欢实打实地做事情。接待来访,认真听取申诉,细心做好笔录,回答问题绝不拖泥带水,以政策暖人心。很多冤假错案的造成,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按政策办事,处理问题带有主观偏见。面对上访人员要求研究研究时,不轻意回绝,共同探讨,打消了要求反复研究的顾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好消除了再次上访的弊病。</p><p class="ql-block">对本人没有申诉,而按政策确实需要落实的对象,依然给予立案核查。如,有职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因生活困难伪造肉票骗购猪肉一案,被处以坏分子遣散回家劳动。深入该职工原籍核实并了解遣散期的表现,按错案给予改正为退职,发放退职津贴。改正一人,解放一个家庭,同样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大楼文物牌及闲置的旧貌</span></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位当年进驻银行,转业留下工作的老兵。转到地方工作后,放松学习,滋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和部门领导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运动”中被定为右派、开除党籍,留单位劳动改造。我转业来到单位,他常在我面前吹嘘当年在部队时,如何如何端着机枪扫射敌人的场景,查他厚厚的档案并未有立功受奖。显然,爱吹嘘是他犯错误的根源,经过帮助教育,作了错案改正,恢复党藉光荣离休。</p><p class="ql-block">我喜欢边学边干。部队“军管”时,认真学习中央的各项政策法规,这不仅是国家的权力,同时也是人民的权益。按政策办事,即使工作上有了错误,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落实政策,关键在于认真细致,亲自接待,亲自谈话,亲自复核,虽然接待量很大,外出调查非常辛苦,却感到工作非常快乐。落实政策的工作完成后,经上级组织核查验收,圆满完成任务。总结表彰时,有一个优秀工作者的名额,领导对我说:“这个名额,本来是给你的。但有一名被落实政策者在做落实政策的工作,比较特殊,名额想给他,另给你以大会表扬。”听了领导的话,表示非常理解。任务结束,被提拔市人民银行办事处副主任,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当年南京日报登载的工作原照</span></p> <p class="ql-block">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到省银行学校进行了三个月的业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学习很认真,对我日后工作影响很深。人民银行总行的一名资深的副行长亲自授课,他是银行专家级人才,银行管理有很高的造诣,讲课全用数据板书,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在讲银行改革设想时,他从苏联及东欧国家银行的现状,讲到美国日本及西方银行的运行,还分析了民国时期银行的机构设置,听他讲课眼界大开,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在他的讲课中,银行改革的话题第一次在心中生根。他让我们思考银行改革,还给我们带来了大学里的参考资料,特别是那些国外银行的实际资料,细细翻看真让人醍醐灌顶。当年的人民银行从上至下是服务型,为国家经济建设为人民群众服务,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温度计,银行计划科直接管理到各单位的财务现金流。为国家筹集社会资金,管理国家的发行,工作的口号是:踊跃参加人民储蓄,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现金要一分不差管好钱,投放与回笼严格执行计划。比较差距,银行改革势在必行,应该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完成任务第一,上级发的贺信</span></p> <p class="ql-block">三个月学习,满载而归。以学到的知识,细分金融市场,在现有模式下,针对“拨改贷”<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span>的新变化,关注改革新形势,存、贷款采取ABC的管理模式,筹集与发放银行资金。在政府部门、各型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按ABC分别管理,成立各级存款推动委员会,聘请分管经济的区长或单位、企业负责财务的领导担任主任委员,层层组织落实,较好地突出了重点,完成存款任务不仅有组织保证,而且是水到渠成。<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拨改贷,即国家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span></p><p class="ql-block">对公对私存款,由推动委员会一把抓,利国利民,全民动员,没有存款就难以发放贷款,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存款同此凉热。银行定期召开大会进行表彰和动员,分管财经的区长大会作报告,存款由我亲自作动员,银行内外齐心协力。多年来这一套抓存款的办法逐步形成了制度,受到上级的重视。政府领导、驻区部门的厅长、院长、厂长经理,部队首长,亲自到银行参加会议,热情是鼓励,更是浓浓的爱国情。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的鼓舞作用,做到: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文章,上下内外齐努力,形成浓郁的经济氛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市银行发生多次金融危机,存款极速下降,我们却顺利完成任务,和这幢大楼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市领导的视察</span></p> <p class="ql-block">空闲了,每当路过这幢大楼,心中总会想起那个奋斗的岁月!大楼由于年代久远,被搁置了,我也因为年龄退休了,楼我均老,都进入了憩息状态,我的足迹印在大楼里。当年“三伏”奋战,不能用电风扇,赤着半身打算盘记账,“三九”寒冬,烤火煤炭困难,铁皮桶锯木屑做火炉,烟熏火燎,笑声盈盈。政治学习,苦练基本功,业务能手层出不穷,不缺后来人;为了不错一分钱,加班到深夜,灯火通明,一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历历在目,浮现眼前,路过大楼,总是留念着不忘回头瞧上一眼。</p><p class="ql-block">过去,每年年关省市领导上门慰问成了惯例,给予极大鼓舞。虽然辛苦,乐于这种愉快的环境,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上级部门和一些单位动员我去工作,都被我一一回绝,喜欢在这里做奉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体员工齐心努力,单位各项工作取得空前发展,主营业务、中间业务、电脑发展、党团工会工作名列前茅,取得多个第一的好成绩,我也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转业干部的光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写作/二马在途</p><p class="ql-block">图片/相册、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8日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