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壳厝 簪花女

丽丽

<p class="ql-block">昵称:丽丽</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743896</p><p class="ql-block">摄影者: 丽丽</p><p class="ql-block">出镜者:丽丽/家华/利萍/卫红/秋红等</p><p class="ql-block">文字/后期制作者: 丽丽</p><p class="ql-block">丽丽出镜由利萍/家华摄影</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泉州市的蟳[xún]埔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村落,这里的“蟳埔女簪花围习俗”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相传蟳埔女的簪花风俗起源于汉唐时代,到了唐代簪花逐渐成为社会风尚,不仅在宫廷中流行,民间也出现了专属妇女的簪花大赛,并且一直传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  在泉州蟳埔村,满头银发的阿婆盘发梳成圆髻,系上红头绳,插着满头花……</p> <p class="ql-block">  簪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象征意义。我们姐妹五人不仅游览蟳埔村,而且从服饰和头饰“簪花女”,融入到浔埔村特色的簪花景象。</p> <p class="ql-block">  那人,那房的蟳埔村,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是历史和现代的碰撞,游人的快乐和人文历史交相辉映,仿佛是穿越时空时进入欢快节奏,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成群结队的美女游客们争相梳妆打扮,在村里的街头巷尾,满头簪花的“簪花女”随处可见,成为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蟳埔村位于泉州中心市区东南部,古刺桐港畔,泉州湾晋江出海口北岸,属丰泽区东海办事处辖区,蟳埔村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小渔村,以盛产红蟳、蚵虾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蚵壳厝是闽南蟳埔的特色建筑,用蚵壳和海泥构造,起源于宋末元初,用从非州东海岸带回的蚵壳建成。在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牡蛎;也称为蚝宅,是泉州海丝文化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  蟳埔村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美丽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这里的古老建筑、美食和丰富的人文风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美丽蟳埔村,进行了2天体验,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蟳埔民俗是闽中沿海一大民俗奇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们进行了2天体验,成为两天“蟳埔女”。</span></p> <p class="ql-block">  蟳埔村不仅风景如画,美食也非常诱人。新鲜的蟳头蟹被誉为福建省内的海鲜美味之一,这里的海鲜大排档提供着蒸、煮、炸等多种做法供游客选择。特别推荐的是蒸粉丝螃蟹,蟹肉的鲜美和粉丝的口感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此外,白灼九节虾、闽南海鲜卤面等地道美食,也绝对值得一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进行了2天体验,成为两天“蟳埔女”。</span></p> <p class="ql-block">  俩位头戴簪花的蟳埔阿婆,笑盈盈的要看我照相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街上推着车子带着小孩,头戴簪花的阿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历史传说(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据传说,蟳埔原是一面背小山丘,三面临晋江下游二平方公里左右的海边地带,约于元末明初,一姓氏为候的富者身后墓葬于蟳埔,墓主人立一墓牌长1.8米,宽约1.2米,上书明朝候氏之墓,墓身何处至今不明,同时两根文笔,两对石马倒下埋于海边的泥沙里,为管理此墓顾一翁氏为之守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历史传说(二)</span></p><p class="ql-block"> 翁氏定居后,先后有庄、陈、吴、蔡、张等相继外地迁入居住,开始上述姓氏仅是垦地造田,从事农耕先计,直至明永乐年间紫云蟳埔始祖黄驾山,从惠安 下村。逃荒抵蟳埔定居住于现厝[cuò]仔海边,搭竹棚为厝,开始从事渔业生产, 经数年发展,生产规模、作业形式逐步改善提高,且人丁培赠,又推动生产的快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  蚵壳厝是闽南蟳埔的特色建筑,用蚵壳和海泥建成。在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牡蛎,也称为蚝宅。</p> <p class="ql-block">开心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做生意的头戴簪花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历史发展(一)</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由蟳埔、金崎、霞圹合为一村,故取临江的临字,金崎宁海庙的海字,合称临海村。20世纪60年代初,泉州市委为加速渔业生产的发展,便于对渔业的领导,由东海公社的临海大队与城东公社的金凤屿大队合并为泉州市渔业公社,蟳埔则由原来的临海大队划分为捕捞大队与临海大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历史发展(二)</span></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捕捞大队撤销后,依旧合称临海大队,直至人民公社改制为镇政府后,临海再更名为蟳埔大队,于2003年改为蟳埔社区。之后,蟳埔村出现了海鲜餐馆、旅游体验店以及专门的摄影基地,为游人提供盘头插花、换装拍照等服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历史传说(三)</span></p><p class="ql-block"> 当时外海作业以扫坂业为主《捕鲳渔》内海以捕红蟳为主,据说当时的扫坂船从现在枪城至坎下海边排列,已有数百条渔船,由于历史的世袭,从事渔业生产的村民,绝大多数是贡氏后代。</p> <p class="ql-block">合个影留念</p> 谢谢您的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