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问答】君在故乡居,应知故乡事|一道头顶上的“风景线”

冰是睡着的水(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初,统治中国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人们剪掉了“辫子”,头顶上不由觉得“凉凉的”。帽子,成为了那个时期男士们的时尚单品。</p> <p class="ql-block">  在宋庆龄故居中,有一顶孙中山先生曾经戴过的海龙皮帽,这顶帽子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在天津盛锡福购买的,而生产这顶帽子的厂商“盛锡福”,如今已被列入天津市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身穿瑞蚨祥,头戴盛锡福,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这句老话在天津流行了几十年,时至今日,依旧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曾几何时,能够拥有一顶盛锡福制作的帽子,也是天津人的时尚标志。</p> <p class="ql-block">  1911年,刘锡三在天津估衣街开了家小帽店,就是盛锡福的前身。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196号的北京盛锡福帽店,就是天津盛锡福帽店于1937年开设的分号。迎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刘锡三适时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呢帽,在时帽市场一炮打响,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盛锡福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沈阳、青岛和武汉等地设立了20多家分店。</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中国市场上,全是一些欧美的西方产品,盛锡福的产品为国货长了志气。由于盛锡福的帽子质量好、样式新,所以从1924~1934年十年间共获得当时各种政府奖状15个,在国内市场可谓是大发异彩。</p> <p class="ql-block">  盛锡福的帽子极其讲究工艺技术,并且从进料及生产到出厂检验都有严格的质量规定,使每顶帽子的质量均为优等,因此,在天津畅销,一度垄断市场的日本草帽逐渐被冷落。</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盛锡福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精心制作出了圆顶礼帽、皮帽、礼帽、金丝草帽等各式帽子,许多外国政要也都在盛锡福制做过帽子。</p> <p class="ql-block">  “帽不差分,衣不差寸”,这些老字号里,藏着老天津卫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 过去,戴上盛锡福代表品质生活,如今,再看盛锡福,看的也许不仅仅是帽子,而是百年商业文明的荣光与梦想。</p><p class="ql-block"> 君在故乡居,应知故乡事。美友们,您知道还有哪些描写天津著名品牌商品的文章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