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天涯(二)三都澳

Amy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Amy</p><p class="ql-block">‍文字:Amy Yin</p><p class="ql-block">‍摄影师:</p><p class="ql-block">‍大雅、杨敏华、黄保良、陆云、孙氽之</p> <p class="ql-block">三都澳修道院亭子里站着一座圣约翰怀抱圣子的雕像,高耸的双塔、圆形的彩玻璃窗,以及人字形屋架、窗拱和浮雕,都让它跟约克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些相似,恍然间让我以为身在欧洲。</p> <p class="ql-block">下船后,沿着山路走一小段就能看到罗厝里修道院。这座建筑建于1934年,曾被用作部队家属院,后来部队条件改善后才归还给教会,日常进出修道院一般走侧门,按门铃即可。外表非常破落,反而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异国风情浓郁,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匠心独运。彩色玻璃窗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绘制的图案宛如梦境,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走在这里,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节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怀旧气息。</p><p class="ql-block">那些被岁月打磨过的墙壁、门廊和柱子,都在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尽管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但罗厝里修道院依然保持着那份神秘与厚重。它像一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段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出了修道院沿着山路继续往山上走大概十分钟,就能看到福海关税务司公馆旧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为偿还甲午战争借款,正式开放三都澳,次年5月设立了福海关税务司。福海关成为当时福建省三大海关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茶叶为主的通商口岸。</p> <p class="ql-block">福海关税务司旧址的设立与清政府偿还甲午战争借款有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为偿还甲午战争借款,正式开放三都澳,次年5月设立了福海关税务司。</p> <p class="ql-block">福海关税务司旧址为砖木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进深30米,通面阔20米,高15米,具有双层正方脊顶和拱形门窗。建筑风格为西洋风格,墙体为明黄色,圆拱形百叶门窗为朱红色。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该旧址破坏严重。</p> <p class="ql-block">福海关的设立,大大刺激了三都港口经济的发展,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的三都岛,几年时间就变成了“商号林立,商贾云集,渔舟唱晚,驳船竞渡”的繁荣港口。</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教廷在此修了天主教堂、修道院等。美孚石油、德士古、亚细亚油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洋行纷纷在这里开设分销处。1905年6月,铺设海底电缆。当时“三都澳”被誉为“小上海”。</p> <p class="ql-block">但是好景不常。抗日战争爆发,三都澳成为盟国运送石油的中枢。日军对此进行多次狂轰滥炸,并且登岛进行烧杀掠夺,使三都成为废墟一片,人口锐减。福海关从此进入衰败消亡时期。</p> <p class="ql-block">金蛇头村是个看落日晚霞的好地方,可是由于云层太厚的原因,错失了这次看日落的机会,不过在这里同样可以欣赏到海上列车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金蛇头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这里就开始筑堤建坝了。作为宁德的第一码头,这里曾经是海盐、茶叶等商品外销的重要通道。1965年,300多名归国华侨在这里奋斗了6年,凭借愚公移山的精神,筑成了一条高1.75米、长2493米的海堤。</p> <p class="ql-block">蛇头村位于宁德蕉城区的东南角,是一个隐藏在蕉城市区的小渔村。这个村子之所以得名“金蛇头”,是因为它的地形像一条蛇,而村子正好位于蛇头的位置。金蛇头村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渔村,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登上金蛇山,可以俯瞰整个宁德市区的美景,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海景、错落有致的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观赏日落,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眺望远方,海水与天空相映成趣,阳光洒满水面,让人沉醉在美景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