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十多岁的农村老太太,有心有趣有情。她三进大观园,也把农村的淳朴的风,带进了贵族的大院深宅。她是寡妇,青年丧偶,生活清苦,只种了两亩地,维持生计。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闺女,嫁个不务正业的王狗儿,闺女下地,两个小孩无人照顾。只得把刘姥姥接来看孩子。冬天到了,王狗儿揭不开锅了,小孩还穿着单衣。王狗儿就拿家人撒气。刘姥姥想了想说,你不是和荣国府王夫人家有点亲戚吗?你爹不是还帮过王夫人的陪房(陪嫁过来的仆人)周瑞家买过地吗?王狗儿说是太远了,八竿子打不着,我的祖父和她父亲认过亲,二十多年没有来往,与周家也一样,年头多了,谁还记着?俗话讲,势败休云贵,家贫莫认亲。这王狗儿只有这点嘴上的功夫,除此之外,再没啥能耐,还挺犟,不会变通。刘姥姥一心帮着闺女姑爷,没和他计较。说,人家拔一根汗毛,都比咱们腰还粗,去一趟碰碰运气,也不搭啥。王狗儿让她带着几岁的外孙子板儿同去,增加点怜悯之心,多点成功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姥姥到了贾府,小保安,也就是门子,咋咋呼呼,不让进,让他在犄角旮旯看着周瑞家的人出来。周瑞家只能走后门,一个老仆人告诉她去后门找。刘姥姥对小孩也相当尊敬,一个小孩领着她找到了周瑞家。周家的女人尽管看不起这老太太,想起以前的事,还是带她去见管家王熙凤。凤姐在穷人面前摆足了面子,满眼鄙夷和不屑。刘姥姥颤颤兢兢,语无伦次,充满了畏惧和崇拜。正赶上凤姐心情好,再加上王夫人的面子,说,给你二十两银子,给孩子买些冬衣吧!这银子虽不多,但却让王狗儿一家过上了小康的生活。</p> 刘姥姥丰收了,没忘恩,给贾家送去了土特产,还给贾老太太讲些乡里的趣事。后来还救了卖到妓院的凤姐的女儿巧姐。凤姐是女人,女人善良的天性还是有一点的。刘姥姥穷,生活在底层,家业萧条。但老太太坚强,没有怨言,不惊不畏,放弃尊严,绷着老脸,在瑟瑟秋风里,为了闺女,为了小外孙能有一身棉衣,穿着褴褛,“宁撞金钟一下,不敲破鼓三千”,到荣府打秋风,受尽冷遇和白眼,她没有记恨。她好像粗鲁,但不鲁莽;她似乎无知,但不低能。刘姥姥聪明善良乐观的精神,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曹雪芹花费了不少笔墨来刻画这个人物,接地气,有声有色,让人物活在读者的心中,独见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