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14700</p><p class="ql-block">图:各位知青拍摄</p><p class="ql-block">文:徐维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沉痛悼念赵大砥先生:追忆光辉一生,传承不朽精神</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月15日,一场毛毛细雨笼罩着沪杭大地,仿佛连天空也在为一位杰出人物的离去而哀伤。清晨7时39分,我搭乘C402次火车,怀着沉重的心情奔赴上海。为了及时赶到,我早早订好了网约车,于9时50分准时抵达上海龙华殡仪馆。此时,江苏知青云开庆也从南京专程赶来,上海知青李春生在殡仪馆大门口迎接我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天,告别仪式在云霄厅举行,现场人潮涌动,众多亲友、同仁以及来自各地的知青纷纷赶来,送别赵大砥先生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0时30分,告别仪式正式开始。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泓董事长率先致悼词,回顾了赵大砥先生光辉的一生。赵大砥先生于1943年出生在上海,青年时期便奔赴兰州专攻铁路自动化,自此与铁路事业紧密相连。1961年,他扎根郑州电气化工程局,在长达十八年的工段长生涯中,凭借精湛的技艺,为守护铁道动脉默默奉献。1978年,他率领通号工程队南下上海,在自动化段计算机室与试验室中开拓创新,主持的铁路信号课题填补了行业空白。他编著的《铁路信号》一书,成为铁路院校的经典教材,为培育铁路人才贡献了力量。改革开放后,从上海实用机电总工程师到海得控制联合创始人,他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以产业报国为己任。退休后,他的文化情怀愈发深厚,创立颐若文化,投资拍摄《勇敢往事》《父亲在远方》等影片,用光影记录知青岁月,传递人间大爱。</p> <p class="ql-block">随后,知青代表钟德津沉痛致辞,高度赞扬了赵大砥先生对知青文化事业的无私奉献。赵大砥先生出生于革命家庭,自幼受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熏陶,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他一生在铁路建设和科技发展领域成就斐然,退休后更是积极投身公益慈善和文化活动。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如一地支持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为知青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以及学术考察调研提供资助,助力知青图书杂志的出版发行。他还出资建成了国内唯一的颐若知青史料文献库工程,为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成立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老辰光网,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承和老年文化建设,并成功制作发行了知青题材的红色文化电影《勇敢往事》和《父亲在远方》,两部影片在国内外屡获殊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赵大砥先生的女儿在致答谢词时,特别感谢众多知青前来参加父亲的告别仪式。全体人员向赵大砥先生遗像三鞠躬后,依次瞻仰了赵大砥先生的遗容,并献上一束菊花,表达最后的敬意。仪式结束后,众人和家属一同前往花圈燃烧炉,将挽联和花圈放入其中,送别赵大砥先生最后一程。</p> <p class="ql-block">家属盛情邀请众人参加“豆腐宴”,宴席正中摆放着赵大砥先生的遗像,大家一起为他敬酒,缅怀他的一生。“豆腐宴”结束后,我匆匆与大家告别,赶傍晚的火车返回杭州。在归途中,我静静回忆着赵大砥先生对知青历史文化传播的贡献,泪水不禁夺眶而出……。</p> <p class="ql-block">赵大砥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他的事迹也将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公益事业。</p><p class="ql-block">赵大砥先生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国知青文化产业联合会杭州联络站</p><p class="ql-block"> 站长:徐维新</p><p class="ql-block"> 2025.2.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