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著名作家张永和《-代更比一代强》感言

剑兰

一代更比一代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张永和</span></p> <p class="ql-block">再过两三天就是春节了,本想安下心来好好过年吧.但是在这信息爆炸的年代,一条微信发来,又把我这85岁老翁赶上车座,迎着晓月奔向我几十年如美梦萌发中的永福花乡秀峰茶花园,天亮后参加"2025年闽台(漳平)茶花展",我这几乎要静下来的心潮,又如戴云山万倾松涛翻滚起来了。一大早,我们驱车从闽西大山深处的龙岩市,朝着九龙江畔风驰电掣前进。一团团红霞从绵延的群峰上跳跃出来,一缕缕金色的射线溜进车廂.我这老迈的心安静不下来了,心头一直在冲闯着前面戴云山中"秀峰茶花园",一条长长的思念之线,把我的心一直悬挂在半空中,早奔进古老花乡了……说來令人痛心,在上世纪十年"文革"动乱中,永福花乡也未能幸免,同样遭受惨重摧残。当时我在连城新地林场当工人因赴京出席全国工农兵青年作家代表大会,传达贯彻周扬同志讲活精神,被打成"周扬黑帮分子",进行公开批斗.我被逼逃难到永福花乡,与当时一同赴京开会的永福农民诗人陈一灵一起在里寨笔架山割松脂,度日如年。我特地在深山大树上刻下对联"高楼大厦无我份,青山绿水任我游"。当时,我感叹个人受点苦算不了什么,但看到大好花乡,古老珍贵的花卉遭受破坏,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残酷宰割,不少花王和花卉专家惨遭逼害,令人发指。进入1980年代,改革开放东风劲吹,我有幸从深山林场调往龙岩地委通驻站当记者。古老花乡成为闽西农村改革试点.地委书记程少康嘱我要搞好花乡报道,成为花乡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我目击广大花农积极性空前高涨,花乡花卉生产迅速复苏和发展.特别是20多岁的回乡知识青年张寿丰兄弟俩创办"秀峰茶花园",专心培育名贵茶花,年收入2.8万多元,成为当时少有的"万元户"。我对他们兄弟作出了系列报道后,影响迅速扩大。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花农花商,涌进茶花园,只见满园名贵茶花,绽开着烂熳的新春花色.乡亲们都赞扬张寿丰是花乡好青年,不仅自己富,还带领大家一起富起来,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成为花乡致富领头羊。</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流逝,日子过得很快。张寿丰的“秀峰茶花园”,在改革开放中一天天发展壮大,心头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当时,大多年轻人向往城市,不愿住农村,他的儿子张陈环,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海南工作,儿子顺利就业这本来是好事,却给老实憨厚的花农张寿丰带来新问题,"秀峰茶花园"这一茶花招牌由谁来继承和发展呢?不行!张寿丰下定决心,于2010年新春,奔走天涯海角,如数家珍,好说歹说,从南宋老祖宗开拓永福花乡,一直讲到省委书记项南想方设法请求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题写“永福花乡",1984年兴建茶花仙子纪念亭;随后又路远迢迢到厦门鼓浪屿请来福建农学院老院长著名国际园艺大师李来荣教授到花乡指导茶花生产,迎来今日花乡改革开放大好年景。如今接力棒到了我们花乡新一代手上,怎么能废花断根呢?</p> <p class="ql-block">听差老父亲花农这刻骨铭心、理直气壮的一席话,如同点石成金,张陈环这花乡后生听得入心入脑入耳.虽然当时他在海南收入比在家乡高出好几倍,生活条件优越,但他毫不留恋。而他的恋人段女士,湖北人士,也很支持张家父子的人生行动,当即搬家从海南回到戴云山下的永福花乡老祖宗的根据地,投身到开创花乡辉煌的拼搏中。张陈环与段女士雷励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他们从海南返回花乡后,不久结婚。夫妻俩分工合作,男主外,全身心搞好茶花园生产建设;女主内,认真主持家务和茶花园外事财务.</p><p class="ql-block">别小看花乡的茶花园,其内外事务涉及海内外及几十个省市,也不亚于相当规模的国际花卉公司。张寿丰眼看自己年岁大了,儿子顺利接上班,自己只管10亩茶花园,其余都让下一代放手干了。张陈环1986年1月出生,属牛。干起工作很有一股牛劲.他继承了花乡老祖宗,特别是父亲"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大智大勇,自已认准了茶花园这利国利民的文明产业,决心干出个样子来。他一年调研,二年试种,三年就把茶花围扩展至200多亩。其中大棚30亩,每年生产20万盆茶花苗,地栽205亩,种植10万株茶花大树,年产值急剧上升至200多万元,成为花乡一面鲜艳的五彩茶花旗帜,多次评为省市镇茶花花王和金獎以及多项茶花赛冠军。当广大花农赞扬张陈环,他总是谦虚地挥挥手说:"这样说太客气啦,我们花乡早脱贫了,希望大家再努力更上一层楼!"他接着说:"我听老前辈说过,在我们古老花乡,一人紫红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张陈环说到做到,从不虚言。为了让大家更上一层楼,他抽空四处奔波,深入千家万户,把自己钻研积累的种花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父老乡亲。为了永福茶花长足发展,张陈环牵头成立漳平市永福茶花协会,并被推选为首届会长。他经常组织花农们一起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特别是1997年7月24日习近平在省领导任内考察永福花乡的关于发展花卉生产的重要指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刻苦攻克花卉科研难题,为花乡鼎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花卉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作出新的贡献。为了不断充实自己,吐故纳新,张陈环近年多次出国和到省外学习取经。2016年8月在云省大理参加茶花研讨会,2018年参加法国国际茶花大会,2019年赴日本同行交流学习,他先后应邀在会上介绍永福古老花乡山茶花的前世今生,早在南宋就名蜚江南,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陈环向海内外同行介绍说,茶花原产我国,后传至朝鲜、日本及欧美各国,一跃成为世界名花。张陈环娓娓道来:1979年1月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白宫为之举行盛大国宴,特地从卡特总统家乡佐治亚洲精选1500枝粉红色、红色和白色的山茶花,在国宴上展出,白宫发言人说:"选用山茶花是特别合适的,因为这种花是公元前2737年首先在中国发现的。”于此足见中国乃山茶花之故乡,我国人民具有悠久的栽培茶花的历史经验。张陈环的精彩介绍,博得同行赞扬,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张陈环获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先进个人荣誉奖。2023年5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请张陈环为国家林草乡土专家,由花乡花农一跃成为国家专家的荣誉称号,成为古老永福花乡又一亮丽的风景线......突然,我发现车窗外的东方天际溢出一片焰火般的红霞,紧接着迎面扑来一大片山茶花林地,正值百花斗妍的新春,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粉红的,浅绿的,芳香扑鼻的鲜花,如同一幅幅彩画横铺在地上.我凭感觉就知道进入古老花乡了,永福秀峰茶花园就在车轮底下.乡亲们拥上来热情欢迎,身穿节日礼服的老友张寿丰和他的接班人张陈环就把我拥上"2025年闽台(漳平)茶花展"的会场上了.主席台上山茶艳花涌动,正是"曾将倾国比名花,别有轻红晕脸霞。自是太真多异色,品题兼得重山茶"的迷人彩色杨妃茶古图啊!在两岸茶花大师的参与下,会议进行得紧凑有序,向评上金奖和银奖的茶花老农们一一颁奖,在得奖的名单中,“张陈环”的名字在我眼中闪亮,大家向张家父子表示热烈祝贺.突然,会议主席邀请我上台讲话,我真有点手足失措了.但我这见证"秀峰茶花园"半个世纪的八旬老头很快静下心来,激动地奔上主席台,把刚才路上回忆的故事说了一遍,声音洪亮地呼喊道:“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已是花盛时”。今天我的心情如戴云山上瀑布翻滚般涌动。我是最早向五洲四海报道古老花乡改革开放成果,最早祝福"秀峰茶花园"问世的历史见证者!说着,我在会场上展示1984年8月26日《福建日报》"武夷山下"文艺副刊发表记述"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张寿丰乡亲先进业绩的报告文学《播种文明的兄弟》,现场采访的闽台两岸记者争相拍下珍贵的历史镜头。我接着告诉闽台两岸乡亲,如今41年弹指一挥间,古老花乡在新时代焕发青春,"秀峰茶花园"茁壮成长。72岁的老花农张寿丰顺利交班张陈环会长。我即兴献上一首闽西山歌,以表达我对古老花乡和广大父老乡亲们由衷爱戴和思念的绵绵情思!我放开喉咙唱道:闽台乡亲喜光临,古老花香花更香;遥望茶花红似海,一代更比一代强!</p> 赏读著名作家张永和《一代更比一代强》有感一贾兰仙 <p class="ql-block">张永和先生的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他在85岁高龄时,怀着对永福花乡的深厚情感,奔赴“2025年闽台(漳平)茶花展”的经历。文章中,他回顾了永福花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秀峰茶花园”在张寿丰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下,从文革时期的摧残中走向繁荣的历程。</p><p class="ql-block">张先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在永福花乡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花农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文章中,他对张寿丰和张陈环父子的奋斗历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他们不仅带领家族走向富裕,更带动了整个花乡的发展。</p><p class="ql-block">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不仅感受到永福花乡的自然美景和茶花的芬芳,更体会到花农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张先生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激励着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家乡的繁荣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张永和先生的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他在85岁高龄时,重返永福花乡参加“2025年闽台(漳平)茶花展”的所见所感。文章不仅展现了他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对茶花事业的热忱,更体现了他对家国发展的深切关注和参与。文章中,他回顾了永福花乡在“文革”时期遭受的摧残,以及改革开放后焕发的新生,特别是“秀峰茶花园”在张寿丰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下,从10亩发展到200多亩,成为花乡的标志性产业。张永和先生以亲身经历,见证了花乡从衰败到繁荣的历程,体现了他对家乡发展的关切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精神。他的文字充满激情,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一位耄耋之年的作家对家国的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在文章中,张老回顾了永福花乡在“文革”时期遭受的摧残,以及改革开放后焕发的新生。他详细描述了花乡从破败到繁荣的历程,特别是以张寿丰和其子张陈环为代表的花农,通过不懈努力,使得“秀峰茶花园”从最初的10亩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亩,成为花乡的标志性产业。</p><p class="ql-block">张老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从深山林场调任记者,见证并报道了花乡的改革与发展。他不仅是历史的观察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为花乡的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文章还强调了代际传承的重要性。张寿丰在年迈之际,将茶花园的事业交给了儿子张陈环。张陈环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家乡,致力于茶花的培育和推广。他们父子二人的努力,使得永福茶花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展现了家族对家乡和国家的深厚情怀。</p><p class="ql-block">更让人感动的是张老激动地奔上主席台,声音洪亮地呼喊道:“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已是花盛时”。今天我的心情如戴云山上瀑布翻滚般涌动。我是最早向五洲四海报道古老花乡改革开放成果,最早祝福"秀峰茶花园"问世的历史见证者! 此时此刻我感觉到张老己经与花乡融为一体,互为你我啦!张老即兴献上一首闽西山歌,以表达对古老花乡和广大父老乡亲们由衷爱戴和思念的绵绵情思!他放开喉咙唱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闽台乡亲喜光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老花香花更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遥望茶花红似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代更比一代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个人经历与家乡发展的交织,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国家的热爱和期盼。细细读来,深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85岁高龄的老作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怀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奔赴闽台(漳平)茶花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见证花乡的复兴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他以笔为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耕耘于文字的田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民族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他的作品如同茶花般绽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沉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他的笔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国情怀如涓涓细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滋养着读者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花绽放映霞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笔耕不辍著华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五高龄心系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丹心热血永难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笔耕不辍著华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五高龄志愈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系家国情怀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丹心一片映朝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花绽放映山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笔生花写盛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系家国情未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丹青妙笔著华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著名作家张永和简介</p> <p class="ql-block">张永和,中国作家协会归侨作家,曾任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省九届人大代表、闽西客联副会长、《世界客家人》主编,出版作品有《胡文虎传》《李光耀传》《项南传》等30多部,累计1000多万字。</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贾兰仙(昵称剑兰)简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