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一玉笥山风景区

志氣灵雲(聚贤堂)

<p class="ql-block">  玉笥山,位于江西省峡江县。玉笥山方圆40平方公里,峰峦连绵不绝,自秦代以来,为方士、道士修真炼丹之所,成为江西道教名山。玉笥山被中国道教称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七大秀法乐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郁木福地"。玉笥山原名群玉山,因为此山遍地都是青黄红白黑五色石,故称"群玉"。</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曾游遍天下名山,相传游到这里时,西天王母授他《上清宝箓图》。一天,见天降白玉笥(箱子)在太白峰,武帝命人去取时,风雨突降,席卷玉笥而去。玉笥山因此得名。自秦汉到元代,许多高人雅士如秦代孔丘明、何紫霄,汉代梅福,晋代郭桂伦,唐代罗子房,宋代沈道麟等,或躲避战乱,或不满现实,或羡慕神仙,或奉旨弘法,都到山中练气修道。唐宋时期,由于皇帝的尊崇,道教异常昌盛,玉笥山宫观坛阁、亭台楼榭遍布山中,当时计有承天、大秀两宫;开明、冲虚、乾元等21观;梅仙、麻姑、白鹿、送仙等24坛;等鹤、百花等11亭;杜真、鸣琴等12台。</p><p class="ql-block"> 玉笥山从北至南,拥有覆箱、太白、元阳、送仙等32座山峰,皆如削玉染黛、凌云摩霄。漫山古木森幽,重重掩映,四季如春,清泉长流。山脚有紫霄、仙人、温涧、泰、鹤、龟等6石,或钟灵毓秀,或突兀奇峭,或虎踞龙蟠,形态各异,呈奇献瑞。元代大诗人揭傒斯在《承天宫记》中称:"天下称名山者有三,曰匡庐、曰閤皂、曰玉笥,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p> <p class="ql-block">  玉笥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峡江县的中北部,兀立赣江中游东岸,飞峙南井公路西侧、京九铁路之旁。它“根蟠百里、山峰连绵”,以峰奇、石怪、洞异、水好四大特色而著称,主要景点有:云腾飙驭祠、先觉楼、百花桥与百花亭、汉帝金井、九溪十八井、九仙台、大秀宫遗址、郁木湖、覆箱阁、承天宫遗址、宫门桥等。同时玉笥山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中记为“第十七大秀法乐洞天”、“第八郁木福地”,元代大诗人揭奚斯在《承天官记》中写到:“天下称名山,在大江之西有三:曰匡庐、日阁皂、玉笥又为天下绝境。”被列为“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p><p class="ql-block">  玉笥山属石灰岩岩溶地貌,素以峰奇、石怪、洞异、泉清而闻名遐尔。大小32峰竞秀争胜,百壑千崖,浮青拂绿。海拨486米的覆箱峰,四周有近十万亩的森林苍翠欲滴。小鸟鼓簧在林中,野花缀红于涧边,奇瑰无比。登上峰顶的隙望阁,峡江诸胜一览无遗。怪石遍布山中,有“拔地数千仞”的紫霄石,“据蟠数百亩”的泰石,“洞深窃然无底,羊肠九折”的仙人石,“泉从石底流出,洞洞有声”的温涧石,“矫首引吭如元鹤”的鹤石,“伸头低伏如寿龟”的龟石等,奇形怪状,点缀山间。洞有大秀洞、郁木洞、元龟洞、云储洞、归云洞、白云洞等,洞洞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正如古人题诗所描绘的:“举火相照争骇怪,金鸟碧鸡出化工。所见愈奇路愈仄,火尽偏恨境难穷。”</p><p class="ql-block"> 玉笥山风景区自古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玉笥山风景区不但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神奇动人的传说,以及道教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相传玉笥山原名群玉山,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遍巡天下名山,至群玉山接受西王母所赐之“上清宝录符图”,受图时忽见天降白色玉笥于太白峰降真坛,遂赐名曰:“玉笥”。唐贞观年间,吉州刺史吴云偕弃官在山中修道。唐玄宗为他建了座云偕寺。宋代,真宗为云偕寺赐额“云腾飚驭”,玉笥山更是名声大振,鼎盛时达到“两宫两祠三庵三园,六宅十一亭十二台三十六坛”的规模。现已修复的“飚驭祠”、“先觉楼”等,掩映在绿树丛中,引来了众多的游人香客。</p><p class="ql-block"> 玉笥山风景区1995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面积108平方公里,具有游览观光、度假疗养、道教文化考察研究的价值。随着旅游开发的蓬勃发展,玉笥山风景区将建成集文化旅游、观光休闲、绿色生态保护、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于一体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玉笥山景区1993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1995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2009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2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