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蒲松龄故居印象记</p><p class="ql-block"> 作者:苗安东</p><p class="ql-block"> 蒲松龄故居是全国著名旅游景点,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一九八四年七月,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淄博矿务局机厂工作,淄博矿务局机厂离蒲松龄故居比较近,一点五公里,步行半个小时。正是从此以后我与蒲松龄故居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王志广先生是我参加工作后拜访的第一个书法老师,洪山镇解庄村人,在蒲松龄故居工作,擅长书法,蒲松龄故居有很多书法作品都是他写的,工工整整的颜体楷书。王老师不但擅长书法,还多才多艺,《蒲松龄》电视剧蒲松龄结婚时,主持婚礼的司仪演员就是王志广老师当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声音高亢有力,生动活泼,至今回荡在我的耳旁。王志广老师在蒲松龄故居是搞书法工作的,通过王老师,我又认识了鲁童馆长、周雁翔王幼学副馆长和办公室主任杨海儒老师。由于我经常去蒲松龄故居,和蒲松龄故居的讲解员也都非常熟悉,见了面热情地打招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迷上了《聊斋志异》和蒲松龄文化,并经常向各位老师请教,不耻下问。我那年二十三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干好工作热爱文学是我的理想追求。</p><p class="ql-block"> 我拜访的第二位书法老师是解庄村的王志兰老师,字“树三”,也是洪山镇书法界的名人,洪山镇所有村的村碑都是他写的。书法相当精妙,原来干过国民党文职,以后起义投诚。洪山镇解庄村在蒲松龄故居东南一公里处,出了很多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蒲松龄景区主要包括蒲松龄故居、柳泉和蒲松龄墓三个旅游景点,那时还没有聊斋宫和狐仙园。出了东门从柳泉往北走是通着的,再向东北就是莪庄。莪庄也以蒲姓为主,莪庄姓蒲的和蒲家庄姓蒲的是同宗,都是蒲松龄的后代。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就是因柳泉而得名。柳泉又名满井,一年四季水流不断,井满则溢,形成潺潺细流。为什么叫柳泉?满井旁有两棵大柳树,绿荫成盖,与流水相映成趣,风景秀美。到了夏天,蓝天白云,红花绿树,蛙声悠扬,虫鸣蝉唱,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履仙境一般。我那时步行上下班,路过蒲松龄故居和柳泉,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为了欣赏蒲松龄景区的美丽景色。蒲松龄是清朝人,为什么能写出不朽名著《聊斋志异》,盖与蒲松龄景区的美丽景色有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p class="ql-block"> 时间就象流水,一晃四十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蒲松龄故居旅游景区又焕发了青春。特别是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的问世,更为蒲松龄景区带来巨大的流量,每天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成了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淄川是我参加工作的地方,也是我的家乡,特别是蒲松龄故居对我来说有一种难忘的情结。</p><p class="ql-block"> 苗安东2025年元月18日撰并上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