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于“麻鬼帽”的故事,已经很多年不被人们提起了,它似乎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可关于它的记忆却从未被抹灭过,无论何时何地说起它,我们都能侃侃而谈。</p><p class="ql-block"> 麻鬼是流传于大田三十九都一带的鬼,传说麻鬼有一顶帽子叫麻鬼帽,谁戴上就有隐身的功能,他能看得到别人,别人却看不到他。老一辈人的说,拥有了麻鬼帽一辈子不用再劳作,因为有了隐身功能后,你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直接去拿。好友炫说,他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顶麻鬼帽,他还特意强调,麻鬼帽只有在清水井旁捡到。而那又何尝不是每个三十九都少年的梦想呢?</p><p class="ql-block"> 那么麻鬼到底是何方神圣呢?笔者曾经以为麻鬼就是傩。傩的本义是一种驱鬼的祭祀仪式,并不是一种鬼怪,于是这种看法很快被笔者所排除。</p><p class="ql-block"> 炫的弟弟俊说,麻鬼就是黄大仙,麻是黄鼠狼,黄鼠狼修炼成精就是黄大仙,传说中的黄大仙脾气古怪与麻鬼性格相符。相传麻鬼闲来无事会通过法术将小孩子“使”走,这里的“使”是三十九都的一种说法,大抵是“通过法术控制孩子的思想,支使孩子对其言听计从”的意思。麻鬼对孩子并无十分的恶意,大多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使”去玩玩而已。它会喂孩子吃土,让孩子失去记忆等等。大人发现孩子丢失后,剪一些纸钱沿路撒过去,孩子就会自己回家。孩子回家后只记得在外面睡了一觉就回来了,整个人也像丢了魂一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麻鬼有时候也不仅“使”孩子,也会“使”东西。东西丢失了通过撒纸钱的方式一样可以失而复得。故而笔者认为俊说的麻鬼就是黄大仙有些道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不十分完全赞同他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黄鼠狼到底是不是“麻”呢?如果不是,那“麻”到底是什么呢?笔者突然想到,“猫咪”三十九都本地话叫“麻麦”(大致的音译,三十九本地话的发言很难用现有的拼音拼出来),那么“麻”就应该是“猫”。“狸猫换太子”就被当地人翻译成“猫咪换太子”。那么“麻鬼”是不是“猫鬼”呢?当然,我不能通过这个不成熟的推断就否认俊的说法。因为本地话表达方式的限制以及当地人对野生动物认知的有限程度,这里的“麻”很有可能是指所有个体较小的“野猫”“狸猫”“狐狸”“黄鼠狼”等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于是笔者又上网查了“猫鬼”方面的传说。关于“猫鬼神”的传说在大西北有着广泛的分布,特别是青海。那里的人们认为供养猫鬼神可以获取财富。这与三十九都人认为“拥有麻鬼帽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有异曲同工之妙。青海那边还传说要是谁家的东西丢了,只要求助于猫鬼神就可以失而复得。而三十九都人丢了东西只要给麻鬼撒些纸钱也可以失而复得。种种迹象表明,“麻鬼”几乎可以肯定是“猫鬼”了。于是笔者迫不及待将“研究成果”在微信群里与炫他们分享。</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样的自信,我向母亲求证此事。</p><p class="ql-block"> 她说,“六月六、鬼翻曝。吃过早饭去捡麻鬼帽,捡到了就一辈子衣食无忧了。”。农历六月六是鬼翻晒衣服的日子。这一天,地下的鬼将所有衣物翻出来曝晒,所以日神低的孩子(大概意思是个别孩子阳气不足,容易接触到阴间的东西)就很有可能恰好看到“麻鬼”晒的“麻鬼帽”。我追问母亲,那么六月六到底是什么节日呢,跟我们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她说,在这一天,老人们也会将准备好的寿衣拿出来翻晒。寿衣是老人们为死后装备穿着下藏的,将其归为阴间的衣物也无可厚非。六月六似乎跟阳间并无太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好奇心使我将“六月六”输入搜索栏,我想知道六月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是地方独有的还是与其他地方有关联的。搜索结果让我很满意,关于六月六的资料很多,洗晒节、晒秋节、洗象日、晾经节等等都是六月六。虽然各地叫法不一样,庆祝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大都与“洗”“晒”有关。这与我们的“六月六、鬼翻曝”多少还是能扯上一点关系的,只不过“洗”“晒”的东西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条谚语“六月六、浴猫狗”吸引了我。据说,六月初六这一天,养了猫狗的人家会带着猫狗去附近干净的河流或者水井去洗个澡。这与炫说的麻鬼帽只能在清水井旁捡到似乎又对上了。我们不妨这样假设,六月六这一天除了猫狗要洗澡,猫神狗神应该也要洗澡。猫神狗神洗澡的时候就会把衣帽脱下来放在边上,这就给了日神低的孩子们捡到的机会。这么看来麻鬼应该就是猫鬼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不必过于纠结麻鬼是什么鬼,并不是所有的鬼神都需要考证其源头和由来。比如说三十九都一带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人主公,谁也讲不清楚人主公是何方神圣,哪怕是强大如AI也无法查到关于它的记载,但这不影响当地人们对它的信奉。从另一方面说,虽然三十九都地处闽中大田,虽然历史上曾经是蛮荒之地,但是我们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未脱节。笔者以前写过的“中秋节”“中元节”“端午节”等等节日,虽然与普遍流传的故事略有区别,但总体上都大同小异。这些也证明三十九都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既有传承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