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树”下, 我等你

微不足道

<p class="ql-block">  武汉,每天不一样。五百年汉阳树,终于有了家,再现崔颢诗中意象,旧貌换新颜。很是高兴,想起近些年的几次寻觅,狗尾续貂,权作回味,感叹岁月不再如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晴川历历汉阳树”,孩提时代对这句诗就耳熟能详了,武汉知名景点“晴川阁”修复后也曾去过多次,却没有去看过这传说中的“汉阳树”,一来这没有列为景点,二来听说其在小巷深处,不是很客易寻觅。事情就是这样,再不做也许就不会做了;也许哪次不经意间说声再见,可能就真的不会再见了。岁月越来越厚,日子却越来越薄,多少事,从来急,想做的事,还是要争朝夕,午睡后头脑一热,念了六十多年的“汉阳树”,今天一定要去看了。</p> <p class="ql-block">  晴川阁,因“晴川历历汉阳树”的而得名,与武昌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襄阳的仲宣楼齐名,被誉为楚中四大名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钟家村地铁出站后,我们一路打探,来到五医院,门口居然立有白求恩雕像,顿时感觉到时光凝固,仿佛回到十年探索。我们这一代人,知道加拿大多缘于背诵“纪念白求恩”。当年可以不背课文,不背单词,不背唐诗,但不可不背“老三篇”。感谢这座保留下来的革命作品,让我们想起曾经风行的那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p><p class="ql-block"> 感谢“汉阳树”的无穷魅力。今天,看到了不只是“汉阳树”,还有我们那从喧嚣到沉寂,从下乡到回城,从接受再教育到再接受教育,从下岗到退休……我们的回忆也许依然停留在原地,但曾经已被岁月的荡滌,却终生难忘风云激荡这伤筋动骨无法说尽的昨天。</p> <h3>  原来五🏥医院的前身是圣科隆-伴医院,1938年白求恩医生曾经在这里为中国军民动过手术。</h3> <p>  “汉阳树”源自唐代诗人崔颢的诗《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雄浑奔放、气势恢宏的诗句表现了崔颢站在黄鹤楼上眺望汉阳“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情景:长江隔岸,一棵棵汉阳树历历在目,远望去一片翠绿。因此,汉阳树是泛指晴川阁一带的树木。今日的“汉阳树”是汉阳凤凰山南麓凤凰巷11号的一棵古银杏树之雅称,其实已不是崔颢描述的那棵树了。历经530多年依然巍然挺立,葱茏舒展。高25m,主干胸径1.36m,投影面积达334㎡。</p><p> 清·同治年间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十五世祖张行方将凤凰巷12号宅院买下,并给庭院取的堂号取名“张教忠堂”,雅号“银杏轩”,自称“银杏轩主”。 “银杏轩”是座面北的两层楼大三合院,南北长50m,从凤凰巷12号大门至汉阳树公园铁栏杆院墙外“汉阳树”碑石处;东西宽约20m,从西边的院墙,至现五医院住院部。他把银杏树东西两侧的厢房作为儿子的书房,为儿子买了很多书,还有意结交一些读书人。后来,张仁芬将南边的几个房子买下,使该宅院往南延伸到显正街,并取名为“怀清斋”。</p><p><br></p> <h3>  树下的墙体上刻着崔颢的《黄鹤楼》全诗。其实此树并非诗句里写的那棵树,此树龄标明为530年(2005),据说是武汉市城区最老的树,因它坐落在汉阳,而被俗称为“汉阳树”。</h3> <h3>  来了以后才知道,这座为“汉阳树”专门修筑的小院是有门的,需要穿过这个小巷,实在是有些难寻。</h3> <p class="ql-block">  凤凰巷12号庭院曾是清同治年间张氏家族的宅院,取名为“张教忠堂”,并被称为“银杏轩”。这个庭院不仅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p> <h3>  亲近了汉阳树,往前行数步就是显正街。抬头一望红底白字的“耶稣復活”四个大字尤为醒目。方知这是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 —— 汉阳天主堂、也称显正街天主堂(汉阳圣高隆邦堂),其前身西门天主堂,系高尔文主教于民国十年(1921年)购买民房于1936年建成,是一座内部为罗马式结构于外形属哥特式风格相结合的欧式教堂建筑,单层砖木结构,正立面有方形钟塔一对,正门上的山花圆窗,设计精美。堂内设三廊高拱,线条流畅,素洁大气,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弥撒。教堂后现存圣母山和主教公署楼等建筑,是汉阳目前最美最大的一座教堂,</h3><h3> 武汉市人民政府2006年8月12日将其公布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2008年 — 2011年)列入不可移动文物。</h3> <p class="ql-block">  天主堂门前的西大街,汉阳最老的一条街,没有之一。虽然风韵犹存,可惜要拆迁了……</p> <p class="ql-block">  作者是谁?俺不得而知。(拙作发布后,方知是易小阳,是俺一位同窗的学生)第一次来西大街,就如此获得惊喜,应了那句老话“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唯有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更为惊喜的是,这么长的围墙上,居然没有张小广告。此刻正在编辑美篇的我,真的很后悔了,当时怎么没将这幅长卷全部拍下来呢……</p> <p class="ql-block">  在汉口和武昌人眼中的汉阳多指钟家村、归元寺和古琴台。班上有位汉阳的同学说,显正街、西大街,才是真正的汉阳印记。半个世纪后,走在这略显衰败的老街上,看到两旁是布满岁月痕迹的社区民房,与咫尺为邻钟家村商圈的繁华相比,确实有些格格不入,但却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想起当年老同学的话语,真正的汉阳人,没有谁没来过。也没有谁不记得这两条街。</p> <p class="ql-block">  悄悄的站在街边,从匆匆的脚步声、轻轻的吆喝声,母女间的嘻笑、大妈间的耳语,弥散的包子香味、淡淡的烧饼焦气……,真切的感受到这条街道变迁的同时,正轻轻拔开这历史的烟云,走进那故去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从显正街出来经过汉阳大道立马就可看到“汉阳公园”,这是一座有着苏州园林风情的精致公园。园内有文汇堂、九曲桥和几座各具特色的小亭子,园内林木茂密并广植花卉,我就是闻听园内杜鹃盛开而来凑热闹的,来后方知盛花期已过且园内多有封闭维修,确实令人有些XⅩ,不知“满城挖”的热闹何时可以……</p><p class="ql-block"> 花卉为该园最大之特色,现有牡丹、芍药、杜鹃、月季等数百种名贵花卉。园内各种风景林木密茂,游人既游园又观花,情趣无穷。</p> <h3>  这根石柱的两侧分别刻了一行字,合起来正好成为一幅对联:花色树色色色赏心/琴声泉声声声悦耳”。文字平实浅显易懂,套句应景之语,就是“接地气”,换句行话,就是“雅俗共赏”,知否知否,都挺好!<br></h3><h3></h3> <h3>  多年前曾数次走进“汉阳公园”,却没有注意到有这样一座石榴花塔,而且还是武汉市重点文物。建于南宋时期,塔铭文显示,有个女子丈夫参军在家伺候婆婆,婆婆因喝了媳妇做的鸡汤死去,被诬认为毒杀婆婆处死,临刑前她插了一枝石榴花枝说,如果明年此花不开证明婆婆是我杀死,如果花开了就证明我没有毒杀婆婆。次年石榴花开并繁茂成萌,人们为了纪念冤死的媳妇建塔以记。 塔原址在汉阳西桥街外添福巷,后移建到汉阳公园西侧。那么生活在元代的关汉卿《窦娥冤》的创作是否可能受此借鉴呢?</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对“汉阳树”进行“彩超”体检。体检显示这株530岁的银杏树总体健康,树内有部分腐朽。目前周边正进行改造,汉阳树的生活环境定得到大大的改善。我们拭目以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青瓦小院围墙已被拆除,“汉阳树”走出老城深处,新修的“汉阳树公园”扑面而来。五年前拍的照片已成回忆,来往路人在街面就可看见这棵传奇古树,也可以走进公园与古树近距离互动。公园还配套了“时空之廊”“正字广场”等打卡点,帮助大家了解汉阳古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历经岁月沧桑,五百多岁的汉阳树见证了见证了汉阳地区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诉说着汉阳人勇于奋进、不懈追求的精神。成为永不斑驳的精神底色,也成为了大家怀古和祈福的文化之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