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乌峰

风信子

<p class="ql-block">  说到乌峰山,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特别久在异乡的镇雄人,都有浓郁得抹不掉的家乡情结。一说到家乡,就会谈到"七峰耸秀"的乌峰山。</p><p class="ql-block"> 乌峰山,位于镇雄城北五公里,属云贵高原乌蒙山脉山系,海拔2181米。山顶有玉皇阁,毁于民国年间。乌峰耸翠,是镇雄的外八景之一,数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从石和尚到三足蟾,从刘海到龙潭,从玉皇阁到钟鼓楼,总有文人骚客,写诗著文,吟之咏之。</p><p class="ql-block"> 清朝年间,镇雄诗人熊绰勋写诗赞道:"巍然城北耸乌峰,秀插云霄翠霭浓。横亘东向拖凤翅,文明佳气满雄封"。</p><p class="ql-block"> 张壁作了一首词《浪淘沙.乌峰耸翠》,赞美乌峰山:"半壁峭雄州,瑞霭峰头,苍松翠柏古今秋。送绿拖兰推谷口,雅趣长留。无事强登楼,雾散烟收,平云远眺黛光浮。拾翠归来侵蜡履,润滴如油"。</p> <p class="ql-block">  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四川人与镇雄人论比山高。四川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镇雄人说:"镇雄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在天里头"。四川人甘拜下风。其实,镇雄人说的"镇雄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在天里头"是指镇雄的雾雨大,乌峰山经常被雾雨笼罩,好像半截插在天里似的。至于钟鼓楼是不是《镇雄县志》记载的乌峰山上已毁的玉皇阁,史料上没有记载,人们</p><p class="ql-block">已无法考证。</p><p class="ql-block"> 登乌峰山,可乘车到山脚,再从山脚拾级而上五百米左右,即从乌峰山山腰穿过。在乌峰山山腰,可看到镇雄城全景,凤翅山、元宝山及附近山头,像一个个田螺,雅致俊美,秀气多了。镇雄城像一个大大的村落,安详地匍匐在乌峰山的脚下。</p> <p class="ql-block">  从乌峰山山腰穿过后,斜上两三百米,就倒了一片丛林。这里,路虽不太陡,但林木参天,枯叶铺地,大有原始森林的感觉。在这里可感觉到是另外一方天地,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反正也看不了多远。这时候最关键的是停下来,先休息一下,积蓄能量,因为紧接着,就要四肢着地开始爬山了。</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每走一步,都要踩实了,最好是抓住大树的树干。当然,能带着一根拐杖拄着,你会省力不少。这两百米的山路,是最陡的。但爬过后,就看到乌峰山电视转播台了。也就是说,到了乌峰山的山顶了。</p><p class="ql-block"> 一到乌峰山山顶,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油漆写的红色的"乌峰转播台"字样的墙体。墙体上的红色油漆大都已脱落,铁门已锈损,但"乌峰转播台"的红色字迹仍清晰可辨,但这一切都可昭示:"乌峰转播台"的时代已经远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转过残壁断垣,就是几根破败而折断的柱子。掀断了的铁塔,就只有圆柱似的塔基基座斜靠在断壁上,指向远方,像天乳,像炮台,这一切都掩盖不了失去了的辉煌。 </p><p class="ql-block"> 站在塔基基座旁,往前看,整个镇雄城一览无余;往后看,远山一片苍茫;往西看,大木桥水库像一汪碧潭,静伏在山下;往东看,在山坳的上空,有三朵白云像三个外星人从天而降,好像是外星人一家三口来地球观光度假似的,那欢快欣喜状无法言表。仔细分辨,原来,是塘房那三根直插云霄的烟囱排向天空的浓烟和水蒸气,好像又多了一些韵味。镇雄网民说,这是生产白云的地方,又好像增添了一丝诗和远方的味道。这铁塔下面有一个不大的坝子,是不是就是石和尚遇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五年,乌峰山山顶上建有电视差转台,乌峰山就成了登峰游览,寻花采药的地方。在乌峰山山顶上,建有两间屋,是安装电视转播设备的,还有一个人专门负责看守。在屋顶上,安装有三十米左右的铁塔,直插云霄。有人说,在铁塔上搭张桌子,站在桌子上面就可以看到毕节城了。但人们每爬上铁塔,都不敢站起来,生怕突然掉下来似的,只能坐在那铁塔顶上的圆兜里,转转头,四处张望。那圆兜里只能坐两个人,人们上去几分钟后,又顺着铁塔的架子退下来。当时,护塔的人,遇见登山的投缘、谈得上话的人,可以请你吃饭,但很少请喝水。在山顶上饮水是很困难的,因为背水要从后面山梁上下山去背,每次只能背三四十斤,一个来回,就要两三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用上闭路电视、无线电视了,铁塔也拆了,只剩一个像锤草棒似的圆轱辘似的基座斜躺在屋顶上。两间屋子也很破败,大门已名存实亡,只是墙体上但还看得清楚的红油漆写的"乌峰转播台"的字样。在斑驳日影下,仿佛还看得见乌峰转播台"曾经有过的辉煌的历史和难以忘记拥有无限幸福的时光。那里可为镇雄人民带来了外面世界的声音,让镇雄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后来,乌峰山下曾经挖过煤炭,办过石厂,将山顶上扯下多条裂缝。但每逢天清气朗,趁天晴日暖时,还是有人去登乌峰山,看看转播台遗址,这见证了镇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镇雄城市发展的过去和未来。</p><p class="ql-block"> 上山难,下山也不容易,如果你误打误撞,可能就会走向悬崖。下乌峰山一般很少原路返回,都从后山下,那又是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虽然不是很高大,但可以让你找不到北。四周都是藤蔓,地上尽是落叶,不借助树枝难以下行。抓住朽木,咔嚓一声,会吓你一大跳;抓住刺竹,会疼得你大叫;突然踩住虚掩树叶的缝隙,会吓的你冒身冷汗。这山上还有几尺宽、几丈深的裂缝,宽的可装得下几辆车,那是山下开石厂、采煤炭的杰作。反正,山垮了,兜满了,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  下到半山,有一尊酷似人像的石头,那就是人们常说的石和尚。你看那石头像头顶的地方,好像被斧头削去了大半边,看镇雄民间故事,说那是石和尚偷吃宝珠被刘海劈的。</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很早以前,乌峰山上有一只狐狸与一尊石头已修炼成精,石头幻化成石人形,在山上闲游。有一天,他在山上遇上砍柴的刘海,就唆使刘海,骗取了一白衣女子的宝珠,那女子那便是狐狸精变的,也就是所谓的狐仙。由于石和尚泄露了天机,遭到天谴,被刘海砍去了头颅,取得藏在后脑勺里的宝珠。然后,刘海回家,经过龙潭,骑着在乌峰山后已修炼成精的三足蟾上天去了。这就是镇雄流传的"三仙凑一仙,凑成刘海当神仙"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现在,还有人来石和尚处挂红、烧香,是在为石和尚消灾,也是在为自己祈福。如今,狐狸精不知所踪,刘海已骑三足蟾上天去了,只有石和尚化身一尊石像,伫立东望,看着那龙潭若有所思,好像在说,这原本不该是这个样子,意思是成仙的应该是他。</p><p class="ql-block"> 如果顺石和尚而下,往东而行,是一片偌大的草坪。每到春夏,五彩缤纷,俨然是一个天然花海公园,不但有孩童来此放牧牛羊,还有远道者来此玩耍、摄影、野炊,跳舞,这里成了远足者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草坪尽头就是龙潭,这是刘海骑三足蟾成仙上天的地方。如今,龙潭已被乌峰山北麓垮下的石头占去了大半,尚有百平方米的泥塘,也变成了牛群打滚嬉戏的场所。顺泥塘往东,经公路直下,就倒了五星煤厂,这是一个曾经为镇雄人民提供煤炭燃料,为镇雄人民送去温暖的地方。现在,煤厂关闭了,只有那煤炭水,默默地穿过城池,默默无语地流向乌江。</p> <p class="ql-block">  如果顺石和尚而下,往西而行,是一片参天大树,有几户人家,这里叫仁家丫口,是几十年来山后人们入城务工求学的唯一通道。从仁家丫口往镇雄城方向,道路两侧,便是茂盛的杉树林,是镇雄城附近保护得最好的天然林。每逢晴天,浓荫蔽日,是休闲避暑的最好去处。走出这两百米的天然林后,便是当年开山办石厂的石厂遗址了。辉煌过后,一片狼藉,不忍触目。</p><p class="ql-block"> 芳华已逝,乌峰山许多美丽的故事已渐渐远去,在《镇雄县志》、《镇雄风物志》上,只有刘海戏蟾遗址的记载,刘海戏蟾与湖南刘海砍樵故事基本相同,其他石和尚、狐狸精修道成仙的故事,已只是道听途说罢了。关于镇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悠久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就是文化部门和宣传部门的事了。虽说镇雄三大城市主题公园已纳入规划建设,一个魁星阁就修了四五年,至今尚未完工。毓秀塔、风来阁,还不知又是何年何月。镇雄"桂林山水"的小山峡已被开发了,变成了游乐园,被评定为国家三 A 景区;镇雄湖的方案设计也只是纳入了规划,市民早晚锻炼仍集中在景观大道上狂走。虽有"白人仙影"的凤翅山森林公园,吸引了一部分人,可曾有过玉皇阁,刘海戏蟾遗址,有清代熊绰勋、张壁题诗赞美的镇雄人民的保护神的乌峰山,却很少有人问津,就是政府的城市规划和文化建设,也没提上议事日程,更不要说引起人们的关注了。</p> <p class="ql-block">  "翠壁扶摇耸云峰,一半天中,一半地中。月夜狐仙游平坝,来从月宫,去从月宫。空漆相思寄千里,月色朦胧,夜色朦胧。婵娟花气窗乱影,魂系乌峰,梦系乌峰。"</p><p class="ql-block"> 这是笔者三十多年前身在异乡的家乡情结,对乌峰山的憧憬的偶感而作。近几年来,每年都要去登一次乌峰山,好像就像欠债似的。就是身在镇雄的外地人也认为,没去登过乌峰山,就好像没到过镇雄一样。有几个浙江人就找个镇雄人作向导,去登乌峰山,说在山上看镇雄城,感觉就是不一样。特别是身在镇雄城里的镇雄人,不去登一次乌峰山,总觉得是个遗憾。</p><p class="ql-block"> "抹不去岁月的伤痕,唤不回燃烧的激情,诉不完千年的哀怨。尽管心有城府,总是素面朝天。"</p><p class="ql-block"> 也不是说乌峰山想低调,但经历过开石厂、办煤厂后,确实是老了,也没有当年的激情了。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找回失去的青春。只有当乌峰山像镇雄凤翅山和昭通凤凰山一样,健康步道和石梯子都修到山顶,每天都有人登顶锻炼的时候,也就是乌峰山焕发了青春,真正的变年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