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一一海岱名都

曾建明

<p class="ql-block">青州作为上古时期“九州”之一,位于中原大地的东方,按照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色为青”,便有了“青州”之名。其疆域在渤海和泰山之间的齐鲁大地,有“海岱惟青州” 之称,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不仅是一座有2200多年的城建史的城市,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古城内保留了大量明清建筑风格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李清照纪念祠、三贤祠、阜财门、偶园等达上百处。此外,还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云门山,因其明代摩崖石刻“寿”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寿山”。</p><p class="ql-block">2013年11月18日,青州市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6日至7日,我们一行4人慕名而来,走进青州博物馆、走进青州古城、走进青州范公亭公园、走进青州云门山。虽然只有短短二天时间,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未涉足,但总算领略了古城的丰采,看到了古城的春韵。</p> <p class="ql-block">12月6日,上午9时从淄博火车站乘G453次高铁,9:18时就扺达青州市火车站。18分钟时间似乎在乘公交车,两城都是齐国故城的核心地带。</p> <p class="ql-block">到青州,安顿好行李,首站就来到青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青州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同级别,也是全国唯一县级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一流,小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州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东汉“宜子孙” 玉璧。是国内最大,玉质温润,色泽饱满,保存最完整的一件刻有汉字的汉代大型玉壁,采用新疆上等和田玉雕刻而成,寓意“子子孙孙,宜室宜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州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二的明代赵秉忠状元卷。该卷为明代万历二十六年青州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全卷2460字,无一涂改。该卷是中国近代1300年科举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州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三的龙兴寺佛造像,这批造像时间跨越北魏至北宋,数量多、品种全、雕刻精美,贴金彩绘保存完好,被供奉600年,埋在地下800年。该造像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观赏国家一级文物“状元卷”等三大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不仅大开眼界,更为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喝采与点赞。</p> <p class="ql-block">从青州博物馆出来,无意中我们踏上寂静的听涛廊之路,走向青州古城,走往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阜财门是古南阳城的南门。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路、行省、府.署所在。古城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衙署、庙宇、教堂、书院、府邸、会馆、商号、店铺、票号、镖局等罗布其中 ,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牌坊文化而闻名。</p><p class="ql-block">自阜财门进入青州古城后,看到的第一座牌坊是“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历史地位而设立的这座牌坊,是给人们初到青州古城的见面礼。</p> <p class="ql-block">“一门科第”牌坊是为了表彰青州冯氏家族而立。历史上冯氏为青州的名门望族之一,被称为“北海世家”。明清时期,先后出了冯裕、冯溥、冯琦等名人。</p> <p class="ql-block">青州古城中的偶园,又称冯家花园,系清朝康熙初年所建,是国内幸存为数不多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p><p class="ql-block">文华殿大学士兼邢部尚书冯溥因为在京城为官时住在万柳园,所以他就将皇帝赐给他在青州的宅第称为“偶园”,取“无独有偶”之意。</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槐植于宋代,树高10余米,冠丛直径10米,树围4.7米,树龄约1000年,为古城偶园街区内重要的历史标志物。</p> <p class="ql-block">“大学士”这座牌坊是明朝朝廷为翟銮而设立的。翟銮是青州府诸城县人,宫至谨身殿大学士。翟銮曾代表皇帝进行了长达三万多里的“九边巡行”,推动了嘉峪关加固加宽,才有了此后被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固若金汤。</p> <p class="ql-block">范公亭公园是青州百姓的乡情地标,已伫立千年,其始建于北宋,因范仲淹惠政青州而得名,后经历代修葺扩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范公亭公园风景秀丽,溪水潺潺,古树葱葱,鸟语花香,以其园中的三贤祠、李清照纪念祠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齐鲁大地上声名远扬的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纪念祠位于青州市南阳河畔的范公亭公园内,建筑古朴大气,彰显青州厚重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成屏居青州二十年,专心金石研究和诗词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章,如《如梦令》和《一剪梅》等。</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塑像石材为广西汉白玉,身高2.2米。塑像凝目沉思,冰洁挺拔,清秀不失刚毅,婉约而见风骨,刻画了一代女词人的娴静典雅与卓越不群,也体现了其超越世俗的独立精神与历经磨难却依然坚守自我的人格风范。</p> <p class="ql-block">三贤祠是为纪念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三位青州知州而建。范公祠始建于宋代,富公祠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由青州知府夏一凤移建至此,后经不断修缮扩建形成现在面貌。</p> <p class="ql-block">进入青砖灰瓦的高翘门楼,首先映入眼帘是高大的唐楸、宋槐,历经沧桑,老干虬枝,虽然树龄千年有余,但仍然枝繁叶荗,生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树荫下是建造别致的范公井亭。六角檐古亭,相传是范仲淹在青州时建造,当时为草亭,元时改成木石结构。</p> <p class="ql-block">正对范公井亭,是远近闻名的三贤祠。三贤祠为院内中心建筑,里面供奉范仲淹、欧阳修、富弼三位宋代贤人。</p><p class="ql-block">范仲淹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担任青州知州期间,推行“以款代粮” 平抑粮价,并制成“青州白丸” 治疗红眼病,深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欧阳修为北宋名相、文学家。担任青州知州期间,推行“宽筒而不扰”的施政方略,使青州出现安定乐居景象。</p><p class="ql-block">富弼为北宋名相、文学家。担任青州知州期间,面临黄河水灾和瘟疫,采取有效措施赈灾和防疫,留有“七招治青州” 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范公祠,始建于宋,后多次重修,其房为砖木结构,飞檐翹角,一进三阔,现为明代建筑风格。祠内,塑有范仲淹像。</p> <p class="ql-block">范公祠两侧,分别是欧阳公祠和富公祠。</p> <p class="ql-block">后乐亭,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知府夏一凤重修三贤祠时于祠后筑高台,并建房三间。康熙五十七年(1718),知府陶锦起名“后乐亭”,源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之意。</p> <p class="ql-block">云门山地处鲁中山区沂山山脉北麓和鲁北平原洽接地带,主峰大云顶海拔421米。</p><p class="ql-block">云门山古迹众多,自古为鲁中名山,是青州古十景之首。云门山被誉为“中华古寿文化第一山”,成语寿比南山即出此处,是国家5A级景区含青州古城旅游区、云驼山风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云门山石窟及石刻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云门山山门坐西面东,居高临下,建于1983年,为四柱三门的牌坊式建筑,以四根立柱和三个门洞为基本构成。坊顶匾额“云门山”三个大字为红军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写。</p> <p class="ql-block">望寿阁民间俗称灵官殿。北宋末年,王灵官孝文化的故事即源于此。民国末年毁于战火,20世纪90年代重建,与大云预摩崖巨寿相互对应,故更名为“望寿阁”。</p> <p class="ql-block">“云门献寿,寿比南山”指的是云门山的寿字,位于云门山大云顶北壁,云门洞西侧,坐南朝北,以硕大著称。</p><p class="ql-block">该字特点是结构严谨,端庄大方。高7.5米,宽3.7米,仅寿下“寸”部,即高2.3米,故有“.人无寸高,何须自大”之说。此“寿”字为我国古代摩崖“寿”字之最。</p> <p class="ql-block">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滾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如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p> <p class="ql-block">天街云衢,古称“神路”,明崇祯四年(1631年)衡王府命工开凿,全长三丈五尺。盘垣而上,极为陡峭。每逢夏秋时节,云雾弥漫,常呈现“人在天街走,云在脚下流”的奇观,敌称“天街云衢”。</p><p class="ql-block">崖壁间有明代工部尚书青州人钟羽正撰写的《施茶重修祠祀》等题刻多处。</p> <p class="ql-block">云门仙境碑为云门山标志性碑刻,明朝所立,后因战乱被损。清顺治庚子年,青州知府夏一凤重修。</p> <p class="ql-block">三皇殿,殿内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位华夏祖先,故名“三皇殿”。始建年代无考,历代多次修葺。建筑采用青石筑墙,石木结构,临崖而建,座北面南,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西阆风亭,由青州知府首建,因此处高入云中,故称耸云亭。20世纪80年年代重修,更名为“西阆风亭”。置身亭中,可近观云门西峰,这眺驼山全貌。</p> <p class="ql-block">驼山风景区距青州城5公里。驼山海拔408米,与云门山东西相望,因山形似驼,故称“驼山”。</p><p class="ql-block">驼山除天然景观外,主要以它众多的石窟造像而闻名海内外。驼山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文化公园,位于青州博物馆南面,始建于南北朝,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明初,因建齐王府而湮灭。龙兴寺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长20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最初为私人佛堂,后发展为官方大寺,宋金时期因战火荒废。1996年,佛教造像意外发掘,出土600余尊,跨越500多年,被评为重大考古发展,改写东方美术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