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范村圆智寺

泰可

范村圆智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范村镇旧村北,村南临象浴河峡谷,北依钟山,依山傍水。范村圆智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1300多年,明清两代多次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2月13日下午,我随丽华携程旅游团来到了范村圆智寺。<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范村圆智寺占地约9000平方米,现有殿宇七十多间,为二进院落,东西均有跨院,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倒座天王殿、钟鼓楼、东西厢房、过殿、东西配殿、大觉殿及东西禅房。 踏入圆智寺大门,仿佛穿越回了千年之前,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这里的每一处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进入山门是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 范村圆智寺一进院的正殿是毗卢千佛殿,内有保存完整的千佛壁画。据说千佛殿为国内少有的无梁大殿,因殿中千佛壁画故得名千佛殿,里边供奉的是西方三圣。 殿前的扁额是范村有名的财主范朝引写得福海慈航。 遗憾的是我们来时殿内没有开放。 东殿是伽蓝殿,供有关公佛像,西是祖师殿,供有达摩祖师。 钟楼和鼓楼在天王殿两侧。一般的寺院,钟鼓楼是两层,范村圆智寺的钟鼓楼为三层,由于年代的久远,钟鼓楼已破败不堪。钟鼓楼里置备的大钟已遗失。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两边侧门进入二进院落。 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三世大佛像,保存有明代佛教水、陆、空、大法会壁画和释、儒、道三圣像。遗憾的是我们到访时没有开放。 资料介绍,范村圆智寺大雄宝殿绘有明代水陆壁画和释道儒三僧像,象征三僧合一,古人云:“儒门释户道相同,三教从来一祖风”。壁画人物逼真、股本、工匠独特,虽逾千年色彩依然艳丽,是绘画艺术珍品。范村圆智寺建筑与壁画的结合体现出他的艺术价值和高超建筑工艺。 据说范村圆智寺里壁画面积达485平方米,这些壁画分布于太雄宝殿和千佛殿里。在这些壁画中,可以看到释、儒、道三圣像,你看老子可聃的大智若愚下的消遥自在,再看孔子圣人不偏不依乐天知命的豁达大度,还有释加牟尼的襟危座下的大慈大悲的襟怀,无不表现的淋漓尽致,只是不知道,因何把儒、道、释三教合为一体,或许,这就是本土化的佛教的特色。范村圆智寺壁画中所讲叙的故事,引导人们一心向佛,积善积德,表现出佛教特有的教化功能,表现出佛教特有的教化功能,壁画文化让虔诚的人们有心灵寄托的场所。 东殿是观音殿,内有樟木雕像、千手千眼观音、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西殿是地藏殿,内有道明、闵公和十殿阎君塑像。 据说,李世民北上太原经太谷水秀,耳闻范村是个商业繁华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冲,故绕道范村提察民情视察商业发展情况。只见街道整齐,商号林立,行人熙熙攘攘。观看之余,只见人群拥挤,中间围着个老和尚讲经说佛,就带着随从挤了进去,一直听到老和尚讲完佛法,人们都陆续散去,李世民也正要走开,老和尚紧走两步赶上世民,双手合十道:“贫僧看施主是帝王之貌,同理民情,贫僧有缘幸会施主,这是贫僧前世的造化啊。”李世民听了很是惊奇,便问:“师傅如何称呼?宝刹何处?”老和尚倒:“贫僧小号真空,小寺本镇雪峰山静园寺。”“离此多远?”“四十开外”。“范村有无寺院?”“有寺院但只有一些小庙。”李世民紧蹙眉头:“这么大的村镇怎么没有个大的寺院呢。”真空和尚道:“倒有一个,但只盖了五间大殿因耗资巨大,故而停工许久了,贫僧策或多时资金寥寥无几,一时还不敢奢望,故讲经说佛,求得十方施主恩赐。”李世民接着说:“如有机遇拨来些许银两,建个大的寺院,大师可否担此重任?”“贫僧八方求贤敢担此任,多谢恩赐。”李世民说:“师傅可否带鄙人看看这个停工的寺院?”“请随贫僧来。”世民等人跟随真空师傅来到了只有五间大殿的寺院里,李世民站在大殿的屋檐下,望着高高大殿,久久不肯离去。 后来,李世民果然在太原登基了,取年号贞观。他并没有忘记范村建寺院的事,随即拨来银两。据北京有关资料记载,李世民即位后下旨,全国建一百个寺院,山西只有五座,其中就有太谷范村的范村圆智寺,雪峰山静圆寺的真空师傅接到御用银两后,立即来范村筹建寺院。建起后接天时,地利,人和,以二智离二障,十方同圆,也圆了李世民许下的范村建寺院的愿,就取名范村圆智寺了。圆智禅寺,禅武合一。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倡导:“禅武一家”,禅和武均注重实践,所以偈曰:“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想纸上求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从大雄宝殿的西侧小门可进入西院。西院有个大殿及其他的厢房没有开放。 从一进院东侧的小门可进入东院,这里是圆智寺捐赠修缮布施登记处。 在往东走,就来到了藏经楼大院。这里是一个一进院落,正北是一个二层小楼的藏经楼。 两侧的厢房没有开放。 ‌范村圆智寺的藏经楼位于寺庙的东面院落,是一座两层楼阁,主要用于存放佛教经典和文献。‌藏经楼的具体位置在东面院落,紧邻华严殿。华严殿供奉华严三圣,而藏经楼则位于其上,用于存放佛教经典和文献‌。此外,藏经楼内还分布着彩塑的伍佰罗汉,形象各异,展示了精湛的工艺‌。遗憾的是我们到访之时这里没有开放。 藏经楼的北侧是龙宫。 东院的南侧是弥勒殿和太岁宫。 穿过小门在此进入到了一进院落,走到圆智寺大门。 参观了圆智寺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宁静与历史的厚重,深感这里隐藏着浓厚的古韵,感受这份超脱尘世的宁静,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由于时间关系,这里的许多文物还没有看到,这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还未了解,期待着再有机会前来学习和拜访。同时,也希望圆智寺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缮,让这座千年古刹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