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小就性格安静的我,不喜像同龄孩子那样疯闹玩耍,却独爱沉醉在书的小径里,以至不知归路。</p><p class="ql-block"> (一)小人书</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第一本小人书是哥哥买的。哥哥跟着母亲卖瓜子,一个钢蹦、一个钢蹦攒起来的钱,只有他能接触到。一天早晨,母亲做饭去收煤时,在煤堆下发现了三本小人书。于是伴着哥哥的哭泣声,全家人都好奇地翻看起了小人书。</p><p class="ql-block"> 小人书真好看,里面有精彩的插图,生动的文字,让人爱不释手。于是,在米柜里,在哥哥的书包里,小人书接连被发现,妈妈的责骂和哥哥的哀求声也从未间断。后来哥哥用小铁条编了一个小书箱,每天睡前,一家人就围着一支小蜡烛,津津有味地看起小人书。红烛点点滴落成花,烛光摇曳中,小人书里的故事,飞出薄薄的纸页,在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p><p class="ql-block"> 《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故事越来越多彩,少年们的内心世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p><p class="ql-block"> 小学一年级时,我参加县绘画比赛获得的奖品,就有两本小人书。上了初中后,我用节省下来的伙食费,买来我爱看的小人书。《白蛇传》《血疑》,我将它们放在书包的里层,可还是被发现,于是一顿责罚之后,又是全家人抢着翻看。责罚的对象,也就从哥哥变成了我。</p><p class="ql-block"> (二)讲闲话</p><p class="ql-block"> 窗外,风雪打着窗纸,发出“沙沙”的响声;屋子内,地中央的炉子里,燃烧的煤炭噼啪作响。墙洞里的那盏煤油灯,映出昏暗的光,每个小枕头上都探着一个小脑袋,静静地听老人讲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时讲得最多的,就是一个歹毒的嫂子想方设法陷害傻弟弟的故事。嫂子嫌弟弟傻,还吃得多,就几次三番想害死弟弟。弟弟虽傻,但是正直又能干,总会化险为夷。故事很简单,却让这漫长的夜变得饶有兴趣。</p><p class="ql-block"> 表哥来串门,给我们讲《一双绣花鞋》,解放初期,凶杀案接连发生。而在血泊中,总会留有一双绣花鞋……讲到诡秘处,他就会极力渲染,至今想起来还有一种挥抹不去的诡异和惊悚。</p><p class="ql-block"> 爸爸单位的技术员是上海知青,读的书多,夜班时,就会给工人们讲故事。爸爸会回到家后就讲给我们听。印象最深的就是《画皮》,一个漂亮的女鬼被书生带回家,每天晚上都要剥下面皮描画,为了驻颜挖走了书生的心。妻子为了救活丈夫,求到济公和尚,无奈之下吞下济公脚上的臭泥丸。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委屈地跑到丈夫的尸体旁哭泣,却把呕吐物吐进了丈夫的胸腔,去抓时,丈夫竟然复活了。这个故事让我很震惊,第一次感到,生活中一些危险的东西,往往会以美丽的面目示人,刺激而又凶险。于是在每天放学的路上,我又坐在田埂上,将这个故事讲给伙伴听。</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夜很漫长,却不乏有趣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慢声细语,绘声绘色;听故事的人专心致志,又竭力发挥想象,在心中描绘出无数个动人的场景。遇到惊恐的情节,胆小的孩子就会用被子蒙住头,捂出一头大汗,甚至接连几宿都不敢露头。</p><p class="ql-block"> 讲闲话,大概就是童年里读到的,没有文字的“书”吧。</p><p class="ql-block"> (三)读新课本</p><p class="ql-block"> 每到开学的第一天,家家都十分热闹。孩子们把攒了一年的牛皮纸或挂历都取出来,把所有的新课本都摆在桌上,开始包新书。屋子里飘着的,是真正的纸和油墨的香味。</p><p class="ql-block"> 我的书一般都是自己包,然后再给妹妹包。此时的妹妹会表现得特别听话,乖乖地递剪刀,取胶水。我总是先包语文书,用最好的纸,小心翼翼地包,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翻看。那里有生动的故事,有优美的诗词,读得挪不开眼。自己的书读完了,就到别人家读。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一下午的功夫,我就能把小学五个年级的语文书都读过一遍。读的时候,只是喜欢,没想到每次考试写作文时,都会有一篇跳出来,这让我十分欢喜。</p><p class="ql-block"> 于是,每到开学初,我就乐此不疲地挨家读新课本。小学的,初中的。而这些新课本,就成了我最实惠的课外读物,让我的眼前洞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对语文,也有了别样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四)读小说</p><p class="ql-block"> 表姐的老叔藏有一个小书箱。一次,表姐神秘地把我拉到一个神秘的小木箱前,撬动箱盖,从缝隙里掏出一本本泛黄的书。有些书虽然书脊是完整的,但是书页却被拦腰撕断。现在想来,很有可能就是“禁书”,是被人为撕破的。</p><p class="ql-block"> 表姐每次只允许我借一本。《白蛇传》《水浒传》《长征秘闻》等,都是繁体字,我就猜着读。 </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虽然故事很精彩,却提不起我的兴趣,《白蛇传》我却是反复地读。尤其是白素贞为了救许仙,到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结果遭到重重阻碍的片段,我看了好多遍,为白素贞的痴情和勇敢而感动。</p><p class="ql-block"> 后来,哥哥买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我也跟着偷看。还记得那时外面下着小雨,我趴在炕上边翻书,边悄悄地流泪。书中人物的悲苦命运让我同情难过。妈妈和哥哥常常会抢走我的书,我就在晚上把书藏在被窝里,打开手电筒偷着看。</p><p class="ql-block"> 也许就在那时,我对古典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又和一位同学到小剧院观看县里评剧团演出的《西厢记》。读师范时有了借书证,读的书多了,眼界也变得开阔起来。</p><p class="ql-block"> 做班主任后,我跟校长要了一个大书架,把所有初中生必读的书都买了回来,每个周末都让孩子带走几本书,不仅孩子们读,家长也跟着读,有的家长在来接孩子时,还会跟我交流读书心得。</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的床头柜上还摆着李娟、余秋雨和林语堂等人的书。不但读,还坚持写作诗歌、散文、小说,并向一些平台和报刊投稿。</p><p class="ql-block"> 人生,一半烟火,一半书香。在繁杂的尘世中,慢下脚步,让内心静下来。读一本闲书,品一盏香茗,写一行随心的文字。安静,温和,从容。</p><p class="ql-block"> 书香醉流年。一个转身,春已远去,夏正葱茏,秋亦翩然随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