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Alan

<p class="ql-block">青城山游记</p><p class="ql-block">清晨,我踏上了前往青城山的旅程。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一路上,青山绿水相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抵达山脚,抬头望去,青城山巍峨耸立,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水墨画卷。我选择从山门步行上山,沿着蜿蜒的石阶,一步步向山顶进发。石阶两旁,古木参天,藤蔓缠绕,偶尔有几声鸟鸣从林间传来,更添几分幽静。</p><p class="ql-block">行至半山腰,我来到了一座古朴的道观——天师洞。这里是青城山的主要景点之一,相传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修炼的地方。道观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几位道士正在诵经,气氛庄严肃穆。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祥和。</p><p class="ql-block">继续上行,山路愈发陡峭,但风景也愈发壮丽。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的溪流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终于,我登上了青城山的最高峰——老君阁。站在阁顶,俯瞰群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这里的景色美得让人窒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p><p class="ql-block">下山时,我选择了另一条小路,沿途经过了几处瀑布和古亭。瀑布飞流直下,水花四溅,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古亭则静静地矗立在路边,仿佛在等待着过往的游人歇脚。我坐在亭中,听着瀑布的声音,感受着山风的轻抚,心中无比宁静。</p><p class="ql-block">下午时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青城山。回望这座巍峨的山峰,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青城山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更让我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次旅行,将成为我心中一段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青城山,幽静而神秘,仿佛一位隐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的美,不仅在于山水的秀丽,更在于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祥和。如果有机会,我定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去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城山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距成都市区约68公里,属于岷山山脉的支脉。其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p><p class="ql-block">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时期张陵(张道陵)在此创立天师道,因此被誉为“道教祖庭”。山中有众多道观,如天师洞、上清宫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青城山以其“幽”著称,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山内植被茂密,四季常青,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主要景点包括:</p><p class="ql-block">天师洞:青城山的主要道观,相传为张道陵修炼之地。</p><p class="ql-block"> 上清宫:位于山顶,是观赏日出和云海的绝佳地点。</p><p class="ql-block">建福宫:山脚的道观,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p><p class="ql-block"> 老君阁:青城山的最高点,登顶可俯瞰全山美景。</p><p class="ql-block">青城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适合登山、徒步、避暑和养生。前山以道教文化为主,后山则以自然风光见长,适合喜欢探险和自然的游客。</p><p class="ql-block">2000年,青城山与都江堰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重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p><p class="ql-block">青城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朝圣者,是四川乃至中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月成湖</p> <p class="ql-block">林中小道</p> <p class="ql-block">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掷笔槽</p> <p class="ql-block">天然图画</p> <p class="ql-block">老君殿</p> <p class="ql-block">玄圃门</p> <p class="ql-block">慈云阁</p> <p class="ql-block">道不外我</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上清宫</p> <p class="ql-block">上清宫</p> <p class="ql-block">青龙殿</p> <p class="ql-block">白虎殿</p> <p class="ql-block">道</p> <p class="ql-block">德</p> <p class="ql-block">大道无极</p> <p class="ql-block">东华殿</p> <p class="ql-block">三清大殿</p> <p class="ql-block">五洞天</p> <p class="ql-block">丹崖翠嶂</p> <p class="ql-block">神</p> <p class="ql-block">神</p> <p class="ql-block">古木参天</p> <p class="ql-block">青城天下幽</p> <p class="ql-block">古木参天</p> <p class="ql-block">古木参天</p> <p class="ql-block">天师洞</p> <p class="ql-block">天师洞</p> <p class="ql-block">蓬</p> <p class="ql-block">莱</p> <p class="ql-block">全真演化</p> <p class="ql-block">悟空学艺</p> <p class="ql-block">文武大殿</p> <p class="ql-block">五洞天</p> <p class="ql-block">五洞天</p> <p class="ql-block">五洞天</p> <p class="ql-block">西游记打卡处</p> <p class="ql-block">大赤天宫</p> <p class="ql-block">洞府重辉</p> <p class="ql-block">老君阁</p> <p class="ql-block">老君阁</p> <p class="ql-block">司神</p> <p class="ql-block">济雨阁</p> <p class="ql-block">朝阳洞</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顶</p> <p class="ql-block">青城天下幽</p> <p class="ql-block">青城天下幽</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游记</p><p class="ql-block">清晨,我踏上了前往都江堰的旅程。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抵达都江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牌坊,上书“都江堰”三个大字。穿过牌坊,我沿着一条宽阔的石板路向前走去,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汽,令人感到一丝清凉。</p><p class="ql-block">我首先来到了宝瓶口,这是都江堰的核心工程之一。宝瓶口是岷江水流被分流的地方,江水在这里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向成都平原,另一部分则继续沿岷江而下。站在宝瓶口旁,我望着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带领百姓,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造福了无数后人。</p><p class="ql-block">接着,我来到了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防止泥沙淤积,确保水流通畅。站在飞沙堰上,我看到江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水流湍急,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壮观的景象,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智慧。</p><p class="ql-block">随后,我来到了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它将岷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则用于排洪。站在鱼嘴旁,我望着那分流的江水,心中充满了敬畏。这巧妙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还避免了洪水的威胁,真可谓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在景区内的一家小餐馆用餐,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都江堰鱼。鱼肉鲜嫩,汤汁浓郁,令人回味无穷。饭后,我继续游览了二王庙和安澜索桥。二王庙是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的,庙内供奉着他们的塑像,香火鼎盛。安澜索桥则是一座古老的吊桥,横跨在岷江之上,走在桥上,脚下是滔滔江水,令人心惊胆战,却又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都江堰。回望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都江堰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滴水。</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古老而神奇,仿佛一位智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的美,不仅在于工程的宏伟,更在于那份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智慧与力量。如果有机会,我定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去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始建于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主持修建。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至今仍在为成都平原的灌溉、防洪和生态保护发挥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当时秦国为了巩固对蜀地的统治,发展农业经济,决定在岷江上修建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地形和水流特点,设计并修建了都江堰。这一工程不仅解决了岷江的水患问题,还为成都平原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使这里成为“天府之国”。</p><p class="ql-block">二、工程结构</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核心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以及离堆等辅助设施。</p><p class="ql-block">1. 鱼嘴</p><p class="ql-block">鱼嘴位于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鱼嘴的设计利用水流的自然规律,实现了“四六分水”(枯水期六成水流入内江,洪水期四成水流入内江),有效平衡了灌溉与防洪的需求。</p><p class="ql-block">2. 飞沙堰</p><p class="ql-block">飞沙堰位于内江的末端,与宝瓶口配合使用。它的主要功能是泄洪和排沙。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的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会从飞沙堰溢出,流入外江。同时,飞沙堰利用水流的离心力,将泥沙和卵石抛入外江,减少内江的淤积。</p><p class="ql-block">3. 宝瓶口</p><p class="ql-block">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咽喉,位于玉垒山的山体中。它控制着内江的进水量,将江水引入成都平原的灌区。宝瓶口的形状类似瓶口,能够自动调节水量,确保灌区的稳定供水。</p><p class="ql-block">4. 离堆</p><p class="ql-block">离堆是开凿宝瓶口时形成的山丘,位于内江与外江之间。它与鱼嘴、飞沙堰等设施配合,进一步调节水流,减少泥沙淤积。</p><p class="ql-block">三、工程原理</p><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利用。它利用岷江的水流特点和地形条件,通过无坝引水的方式,实现了分水、引水、泄洪、排沙的多重功能。这种设计不仅简单实用,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根据季节和水量变化自动调节。</p><p class="ql-block">四、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1. 农业发展</p><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为秦国的统一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它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使这里成为富饶的农业区。</p><p class="ql-block">2. 防洪减灾</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有效解决了岷江的水患问题,保护了成都平原免受洪水侵袭。它通过分水、泄洪和排沙的设计,大大降低了洪水对成都平原的威胁。</p><p class="ql-block">3. 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至今仍在使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p><p class="ql-block">五、现代价值</p><p class="ql-block">1. 灌溉与防洪</p><p class="ql-block">都江堰至今仍在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和防洪减灾发挥重要作用。它灌溉了1000多万亩农田,保障了成都平原的粮食安全。</p><p class="ql-block">2. 生态保护</p><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无坝引水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是现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它为岷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p><p class="ql-block">3. 旅游与文化</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典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岷江分水的壮观景象,感受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智慧。</p><p class="ql-block">六、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与青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以其独特的工程设计、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文化价值,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紫薇佛学</p> <p class="ql-block">清溪苑</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章仇兼琼</p> <p class="ql-block">岷江如碧</p> <p class="ql-block">岷江如碧</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吊桥</p> <p class="ql-block">离堆</p> <p class="ql-block">离堆</p> <p class="ql-block">离堆</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安澜索桥</p> <p class="ql-block">鱼嘴</p> <p class="ql-block">秦堰楼</p> <p class="ql-block">玉垒阁</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人工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开凿的一个口子,因形似瓶口而得名。它起着“节制闸”的作用,能够自动控制内江的进水量。</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宝瓶口的开凿始于古蜀国杜宇称帝时期,丞相开明带领人民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岷江左岸玉垒山坡度较缓处凿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重新选址并开凿了宝瓶口。当时没有火药,李冰采用“火烧水激”的方法,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岩石爆裂,最终成功开凿出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宝瓶口。</p><p class="ql-block">作用与原理</p><p class="ql-block">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咽喉,与飞沙堰、人字堤溢洪坝联合运用,起到分水、引水、防洪、灌溉等多重作用。它通过控制内江水量,将江水引入成都平原,灌溉大片农田,同时在洪水期通过飞沙堰泄洪,防止成都平原遭受洪涝灾害。</p><p class="ql-block">自然景观与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是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离堆是开凿宝瓶口后形成的山丘,它与宝瓶口相互配合,产生局部雍水和旋流现象,进一步减少泥沙淤积。此外,宝瓶口上还埋有四根卧铁,用于标记水则划数,是都江堰水文观测的重要标准。</p><p class="ql-block">宝瓶口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键部分,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至今仍在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内,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关键功能。</p><p class="ql-block">功能与原理</p><p class="ql-block">泄洪功能: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的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会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在特大洪水时,飞沙堰甚至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从而保护成都平原免受水灾。</p><p class="ql-block">排沙功能:岷江从山区带来大量泥沙和石块,如果这些泥沙顺内江而下,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利用水流的离心力和压强梯度,将泥沙和卵石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p><p class="ql-block">调节水量:飞沙堰的设计高度和坡度经过精心计算,能够有效调节内江的水量,确保宝瓶口的进水量稳定。</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飞沙堰最初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唐代时正式建成,并被称为“侍郎堰”或“金堤”。如今,飞沙堰已改为混凝土浇筑结构,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p><p class="ql-block">文化与旅游价值</p><p class="ql-block">飞沙堰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都江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理念,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飞沙堰的泄洪排沙过程,感受其震撼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飞沙堰作为都江堰的核心工程之一,至今仍在为成都平原的灌溉、防洪和生态保护发挥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离堆离堆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它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开凿而成的。</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离堆的形成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密切相关。李冰父子在开凿宝瓶口时,将玉垒山的一部分山体凿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山丘,即离堆。离堆与宝瓶口、飞沙堰等共同构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结构。</p><p class="ql-block">作用与原理</p><p class="ql-block">分水与引水:离堆位于内江与外江之间,起到了分水的作用。它与宝瓶口配合,引导岷江水流进入内江,进而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水源。</p><p class="ql-block">防洪与排沙:离堆的设置有助于调节内江的水流速度和水量,同时配合飞沙堰的排沙功能,减少泥沙在内江的淤积。</p><p class="ql-block">稳定水位:离堆的存在使得内江的水位更加稳定,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p><p class="ql-block">文化与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离堆不仅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智慧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如今,离堆已成为都江堰国家遗产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离堆的开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至今仍在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和防洪减灾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吊桥</p> <p class="ql-block">离堆</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安澜桥碑记</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离堆</p> <p class="ql-block">鱼嘴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岷江江心。它因形状类似鱼嘴而得名,是古代水利工程智慧的结晶。</p><p class="ql-block">功能</p><p class="ql-block">分水作用</p><p class="ql-block">鱼嘴的主要功能是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内江用于灌溉,是都江堰灌区的主要水源;外江则是岷江的正流,主要用于排洪。</p><p class="ql-block">在枯水期,鱼嘴将约60%的江水引入内江,40%的江水流入外江;而在洪水期,内江的水量则减少到40%,外江增加到60%,这种“四六分水”的设计有效平衡了灌溉与防洪的需求。</p><p class="ql-block">排沙作用</p><p class="ql-block">鱼嘴与金刚堤(江心洲)的结合,利用水流的弯道环流特性,将泥沙从内江带入外江,减少了内江的泥沙淤积。</p><p class="ql-block">调节水量</p><p class="ql-block">鱼嘴与飞沙堰、宝瓶口等设施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能够根据季节和水量变化自动调节内江的水量,确保成都平原的灌溉需求。</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利用,开创了无坝引水水利工程的先河,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p class="ql-block">都江堰至今仍在使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p><p class="ql-block">旅游价值</p><p class="ql-block">鱼嘴是都江堰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岷江分水的壮观景象,感受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安澜桥</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p> <p class="ql-block">秦堰楼</p> <p class="ql-block">南桥</p> <p class="ql-block">南桥</p> <p class="ql-block">南桥夜色</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蓝眼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