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和小王

阳明天下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糟了!”大王刚喝了一口剩下的酱酒,顿时惊叫道。</p><p class="ql-block">  “啥事这么咋咋呼呼的?”老婆不解地问。</p><p class="ql-block">  大王满脸懊恼:“瓶子里装的是水!”</p><p class="ql-block">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水你都不知道?”老婆一脸嗔怪。</p><p class="ql-block">  “一直没开瓶,我哪能晓得啊!这下可糟了,肯定把柳书记给得罪了。”大王说完,一屁股重重地落在沙发上,满脸的沮丧。</p><p class="ql-block">  在清水镇,大王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初中毕业,就顶替在伙食团工作的父亲参加了工作,端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从一个伙夫,当上了水利站的站长,着实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大王请柳书记到家里吃饭,是为了儿子小王的事。小王高中快毕业了,大王瞧着他那成绩,考大学肯定无望,便打算送他去当兵。当兵除了体检和政审得合格外,最终谁能去谁不能去,还得镇党委拍板,说白了,就是柳书记一句话的事儿。毕竟今年征兵名额比报名的人少,竞争很激烈。</p><p class="ql-block">  为了招待好柳书记,大王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他亲自下厨,红烧了一条鲜嫩的翘嘴鱼,炖了一只肥美的大公鸡,还炒了几道颇具家常风味的小菜。不仅如此,还特意拿出一瓶珍藏了二十年的酱酒。这瓶酒,是承包水库的齐老板为感谢他帮忙,特意送给他的,很贵,要两个月工资。</p><p class="ql-block">  一上桌,大王赶忙给柳书记毕恭毕敬地倒上一杯酱酒,自己则倒了一杯亲手泡的药酒。柳书记见状,疑惑地问:“为啥你不倒酱酒呢?”大王嘿嘿一笑,挠挠头说:“实在不好意思,我喝不来酱香的。”其实,他不是喝不来,是因为家里就这一瓶,担心两个人喝不够,到时候场面尴尬。</p><p class="ql-block">  酒过三巡,大王小心翼翼地表达了想让儿子当兵的愿望。柳书记听后,笑着说:“参军可是支持国防事业,好事啊!何况小王还是职工子女,我们理当大力支持!”大王一听,大喜过望,赶忙端起杯子,激动地说:“谢谢书记!我敬您一杯!先干为敬!”说完,一仰头就把杯中的药酒一饮而尽。柳书记也不含糊,跟着干了。可刚喝完,就立马皱起了眉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来!我给您满上。”大王见状,赶紧拿起酒瓶。柳书记摆了摆手,拦住说:“别别别,给我也来点儿泡酒尝尝吧。”大王劝道:“泡酒口感不柔和,怕您喝不惯。”但柳书记坚持要喝。就这样,直到下桌,柳书记都只喝的泡酒。</p><p class="ql-block">  送走柳书记后,大王心想,二十多年的酱酒,味道应该很不错,酒瓶都开了,不如自己也尝一杯。这一尝,他才恍然大悟,明白柳书记为啥坚持喝泡酒了。</p><p class="ql-block">  “这可咋办呢?”老婆一脸焦急。</p><p class="ql-block">  “明天我去找柳书记解释清楚。”大王眉头紧皱,无奈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次日,大王找到了柳书记。</p><p class="ql-block">  “柳书记,昨晚那酒……”大王刚开口,柳书记就接过话头,说:“别说了,我知道那酒不是你自己买的。”</p><p class="ql-block">  “我儿子当兵的事……”大王忐忑不安。</p><p class="ql-block">  “放心吧,我说话算话。”柳书记微笑着说。</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大王心里还是不踏实,直到儿子当兵的事儿彻底定下,他才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p><p class="ql-block"> 不久,大王碰到齐老板。“你可把我害惨了!”见面,大王就说。齐老板知道原因后,一脸委屈:“那酒也是别人送的,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啊!”</p><p class="ql-block">  小王去部队前,请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吃饭。巧的是,大王也在同一家餐厅接待县局的人。出于礼节,他过去对儿子的同学们表示感谢。同学们一听是王叔,热情地向他敬酒,而且还非要一个一个地上。大王心想,学生娃能喝多少,便豪爽地说:“行!”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二话不说,一口就将一两二一杯的酒干了。大王无奈,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了。接下来的几个学生,都照着第一个的样子,一杯接一杯。一圈下来,一斤多白酒就进了大王的肚子。大王顿时头晕脑胀,站都站不稳,身子直摇晃。可看那些学生,却跟没事人一样。大王吓得赶紧借口说有事,匆匆溜了。</p><p class="ql-block">  小王当兵回来后,被安置到外地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后来交了个女朋友,是老家这边的。大王心疼儿子,想把小王调回本县。于是,他四处托关系,终于落实了接收单位。可谁能想到,调出单位却死活不放人。大王通过多方打听,得知调出单位的老总和他一个朋友是老乡。老乡曾帮过老总很多忙。在老乡的牵线搭桥下,他好不容易请老总吃了顿饭。几杯酒下肚,老总拍着胸脯,十分爽快地说:“没问题!”大王一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可谁知道,这之后的半年,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打电话过去,不是提示在通话中,就是无人接听。</p><p class="ql-block">  正当大王焦头烂额之际,小王突然打来电话,让他准备一万块钱。小王的工资不高,向来只够自己花,大王满心疑惑,问他要钱干啥。小王只回了句:“办正事!”钱打过去才几天,小王就打来话,说老总在调动表上签字了。大王问啥原因,小王说,他结识了老总的小舅子。那一万块钱,拿去给小舅子过生日买单了。</p><p class="ql-block"> “妈的,不见兔子不撒鹰啊!”大王感慨不已,“看来,我真是老了,跟不上时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