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

陈江

<p class="ql-block">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2004年,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阁名“滕王阁”。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p> <p class="ql-block">唐大中二年(848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观察使纥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宋大观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元初,滕王阁几经战乱破败不堪。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滕王阁,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晋、大中丞王佐发起募资重建。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围攻南昌,滕王阁毁于兵火。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江西巡抚蔡士英重建滕王阁。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阁毁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滕王阁毁于大火,安世鼎重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滕王阁毁于大火,由中丞宋荦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巡抚张志栋重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惟“御碑亭”幸存,江西巡抚郎廷极重建。清雍正九年(1731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清乾隆元年(1736年),江西总督赵宏恩、巡抚俞兆岳重建滕王阁。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滕王阁毁于大火,后重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巡抚傅绳勋重建。</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国起义军翼王石达开奉命出征安庆,赖汉英、胡以晃率军进攻南昌,围城三月,滕王阁毁于兵火,后重建。清光绪末年(1908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滕王阁,规模减小。1983年10月1日,滕王阁重建工程正式奠基。</p> <p class="ql-block">1985年10月22日,滕王阁重建工程正式开工。1989年10月8日,重建的滕王阁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