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突日记2.17日

心中有佛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路程特别长,需要八小时,实际九个多小时。目标梅祖卡,进入撒哈拉沙漠,梅祖卡称之为沙漠之门。</p><p class="ql-block">从瓦尔扎扎特出发,摩洛哥的南部没有高速公路,道路还算不错,但是经过村落城镇或者颠簸路段,车速必然降低,所以时间虽长,路程未必就长。我们坐的大巴有52位子,实际只坐26人,算是宽松的,但是时间太长也是吃力的。大约每两个小时大巴停一下,下车上个洗手间,活动活动腿脚。其中弯了一小段路,去看看托德拉峡谷。峡谷不长,但极其陡峭,中间谷底狭窄,一路一溪,几十米宽,两侧几百米高的山壁近乎九十度,直挺云天,仰看山顶几乎帽子都戴不住。</p><p class="ql-block">途中的景象和新疆有点相似,无际的戈壁赤野千里,公路往前见不到尽头。戈壁荒凉,群山裸露,天蓝地黄,罕见绿意。摩洛哥的海拔不高,最高的阿特拉斯山脉也不过2500米,但却有好多座雪山,看来雪山和高度也不完全是同步的。大自然奇怪,地球是圆的,应该是均匀的,为什么有的地方四季雨水充沛,有的地方终年干渴苦旱。不公平,没有道理。</p><p class="ql-block">沿途的建筑没有高楼,四层五层的都没有,都是土色的平顶房,和周边的土地浑为一色。北部的卡萨布兰卡是白色之城,到这里只能称为土色的南方。和建筑材料的来源,和土著柏柏尔人的风格有关。</p><p class="ql-block">奔波千里,只为一睹。去一次美国,去一次欧洲,都算不了什么,去美国去欧洲是看他们的发达繁华,中国的发展让中国的老百姓对美国欧洲不再那么羡慕。撒哈拉大沙漠920万平方公里,摩洛哥管辖是其中一部分,30多万平方公里,其他在利比亚、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苏丹、咋得、马里、尼日尔,不太可能有机会,既然到了摩洛哥,终生一遇,人生难得,去一次撒哈拉大沙漠才是正确的选择,其意义不亚于去美国去欧洲,也不亚于去西藏,去西藏易,去撒哈拉难。</p><p class="ql-block">大巴无法开到梅祖卡,大巴走的公路虽然还在向前延伸,但通向是另外的方向,到梅祖卡没有公路。</p><p class="ql-block">事先安排,有七辆越野车等候在路边。除了必须用品,行李箱扔在大巴上,越野车装不下,今晚要在沙漠酒店过夜。</p><p class="ql-block">戈壁滩没有路,越野车恣意行驶,七辆车走七条道,朝着梅祖卡的沙漠酒店。二三十公里,半个多小时,进酒店上个厕所洗把脸马上再出发,向着沙漠的深处前进,赶在太阳下山之前拍沙漠的日落。</p><p class="ql-block">撒哈拉大沙漠,见到之后才被它恢宏博大的体态震撼,高低起伏形状不一的沙丘连成无尽无际的沙漠海洋,沙海纯净得不含任何杂色的金黄,下车真舍不得轻易踩上去,唯恐不小心踩坏它的身体踩坏它的颜色,脱掉鞋子,光穿袜子下地。</p><p class="ql-block">下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尤其是女人们,摆姿势,做造型,真想把自己和沙漠混为一体,永世流芳。照片是永远拍不尽的,移步移景,一步一景,哪能拍得完呢?何况撒哈拉大沙漠,叫来全世界的摄影师也拍不尽这里的风景,上一分钟拍的和下一分钟拍的就不一样。可是,才拍了半个多小时有些人就拍厌了,吵着回酒店。此时才六点钟,离太阳落山还有一个多小时,到这里来拍个留影,不拍落日,算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奔波千里,只为一睹,撒哈拉大沙漠的落日一睹,是精华中的精华。七个车走了六个,只留下一个车四个人,李同学,戴老师,大华和我。</p><p class="ql-block">沙漠的落日是美仑美奂的光影大餐。没有一丝云彩,太阳逐渐靠拢沙漠的山脊线,斜射的阳光褪去了白天的刚烈,漫散地洒落在远近的沙丘上,明暗清晰,线条柔和,金黄色的沙粒泛着特有的微光,在风口经过的地方还有一条条的波纹,不是一般的漂亮。沙漠美的境界是自然的美,是任何人工美达不到的境界。人本身是自然创造之物,对天然之美具有本能性的共振。体验到了撒哈拉大沙漠落日之美,既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满足了这次摩洛哥旅行的最高价值!</p><p class="ql-block">当晚住在沙漠酒店。不要以为土著风格的沙漠酒店简陋,我们住的酒店除了没有公路交通,其他的方面给五星可能过分,给四星完全应该可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