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端王朱观(火定)/明鲁藩世系考(1-7)

齐鲁拍客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明鲁藩世系考1</b></h1> <h1><b>明鲁藩世系考2</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明鲁藩世系考3</b></h1> 三、鲁惠王朱泰堪 姓名:朱泰堪 封号:鲁王 谥号:惠 生卒:永乐九年(1411 年)闰十二月十六日生,成化九年(1474 年) 十月二十四日薨,享年六十四。 封爵:宣德二年(1427 年)七月十二日封世子,成化三年(1467 年) 十月十九日袭封鲁王,在位七年。 父母:鲁靖王嫡长子,父朱肇煇、母严妃。 婚配:妃赵氏,知县赵禠之女。 子女:子一人,女二人。 墓葬:葬于泗水县圣水峪乡皇城村 北二歧山之阳。 朱泰堪是鲁藩第三代鲁王,生于永乐九年(1411 年)闰十二月十六日,是鲁靖王的第二个儿子,但是嫡长子。他虽然在宣德二年(1427 年)七月十二日,十七岁时即被封为了世子,但却一直到了成化三年(1467 年)十月十九日九才袭封鲁王,此时他已经五十七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是一个迟暮老人了。他虽然做了七年的鲁王,但在其父鲁靖王贤王的光环下,应该是没有什么作为的。故在文献资料中,对其记载也甚少。《明实录》 中也仅仅记载了他的出生、婚配、封爵等大事。黄虞稷《千顷堂书目》 载其著有《悔斋稿》。 光绪十八年的《泗水县志·旧迹志》中收录了朱泰堪的墓志,但内容简略,且残缺不全,所传递的信息也不多。从中可知他与赵妃育有一子,当时已封为鲁世子,女二人,长封栖霞郡主,次封章邱郡主。孙四人,庶生的二个已请名当渍、当㳻,嫡生长孙年幼未名。孙女一人,年幼未封。朱泰堪薨后谥“惠”,意为“柔资惠民”。他的墓在泗水县圣水峪乡皇城村后的二歧山之阳,这里还埋着第七代鲁王朱观 和第八代鲁王朱颐坦,故当地百姓称之为“三王墓”。 四、鲁庄王朱阳铸 姓名:朱阳铸 封号:鲁王 谥号:庄 生卒:正统十三年(1448 年)二月六日生,嘉靖二年(1523 年)十一 月五日薨,享年七十七。 封爵:成化三年(1467 年)十月十九日封世子,成化十二年(1476 年)四月三日袭封鲁王,在位四十八年。 父母:鲁惠王嫡长子,父朱泰堪、母赵妃。 婚配:张妃,济南府儒学训导张仁之女。 子女:子十人,女八人。 墓葬:嘉靖四年(1525 年)四月二十日,葬于滕州市东南约十公里的 南沙镇上营村孤山。 <br> 第四代鲁王朱阳铸,生于正统十三年(1448 年)二月六日,成化十二 年(1476 年)四月三日,年二十九岁袭封鲁王,嘉靖二年(1523 年)十一月五日薨,享年七十七,在位四十八年。万历版《兖州府志》称他“享国五十年,在宗室诸王最称尊属,朝廷敬之。”他作为一国之主,一族之长,对封地内颇多照应,多次为贫穷者申请求助。灾年,他曾捐禄赈灾,乱民攻城,他协助地方官率众退敌,因而屡受朝廷嘉奖。但是,鲁王朱阳铸并不是一个安份守已的人,他年青时也与其他宗室弟子一样,过着醇酒妇人,醉生梦死的富贵囚徒生活。他经常招集聚会,饮酒作乐,有时连他的王妃张氏也参加进来,致使男女溷淆,有伤风化。其中还发生了宫女朱花荣与军官袁彬及张妃之兄张时举淫乱之事。成化十六年(1480 年)十一月,朱阳铸的异母姊妹栖霞郡主与之有隙,探之此事后,连并其僭份、害人违法等,向朝廷奏其十大罪状。皇帝闻奏,派官前往兖州调查。朱阳铸为对抗栖霞郡主的告发,也向朝廷上奏,揭发栖霞郡主的丈夫仪宾冯佳奸占歌妓的事。事情很快调查清楚,二人所诉皆为事实。最后皇上下诏,革除鲁王朱阳铸三分之二的禄米,革除张氏的王妃称号;革除栖霞郡主及仪宾冯佳的禄米和职名。而袁彬被判斩刑,张时举和朱荣花被判绞刑。其他与之有关联的官员,如王府的长史等,也都受了相应的处分。皇帝就这件事,还下敕训戒鲁王朱阳铸:“栖霞郡主奏尔与妃张氏不法重情,其罪凡十。尔之所为,虽市井小人尚顾廉耻,不肯为之。尔为一藩之长,享有爵位,乃蔑弃礼法,姿意妄行,如此邪淫,本当革尔王爵,行取赴京,以彰大法。但念亲亲,曲加宽贷,止革禄米、削妃号,薄示惩戒。其余内外人犯,俱重加处治。尔其痛加省念,改过自新,庶保名爵。如或执迷,法难再宥。”从这件事的处理上看,皇帝还是给足了鲁王面子的,但敕书的语气也还是十分严厉的,对其应是严重的警戒。这样一件惊动朝野的案子,就这样以两败俱伤完结了,但在各藩府宗室间,锦衣玉食的皇亲国戚们,互相攻讦,摘发隐私,倒是一种特有的生活状态,只要不闹到皇帝跟前去,朝廷一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任其胡闹去了。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鲁王朱阳铸收敛了许多。弘治元年(1488 年)二月, “鲁王阳铸成化年间以罪减禄米三分之二。至是,王奏,修省已八年,援赦例,乞复。上曰:王既省过自修,所减禄米准复三之二。”这次赦免,应该与孝宗皇帝新登基也有关系的。张妃的封号则是待他们的儿子朱当漎被封为世子后,屡次向朝廷上疏奏请恢复母亲的封号,直到弘治十一年(1498 年)三月,朝廷才从其所请,复张氏王妃封号。 正德五年(1510 年),刘六(宠)、刘七(寰)在北直隶发动农民起义,义军很快攻入山东。正德六年(1511 年)十月,义军围攻兖州府城,鲁王朱阳铸率众协助地方官守城,将义军击退。随后,他又上奏朝廷,请求在兖州设兵备。“鲁王阳铸奏贼攻兖州,虽率宗室公守诸门,射退之,然虑其复至,乞添设兵备官,会提督侍郎陆完亦请改临清兵备于济宁。兵部议覆,乃命调临清守备指挥宗敏于济宁,兼援兖州,以王有守御功,赐敕奖励。”(《武宗实录》)可见,在面临共同的敌人时,宗室们还是能团结在一起的。正德七年(1512 年),进士出身的童旭出任兖州知府,这是一个生性刚介耿直的人。面对兖州府内诸多鲁王府中人的不法行为,童旭十分不满,他在处理鲁王府与地方士民发生纠纷时,他总站在地方士民一边,尽力为民争取利益,因而成了鲁王府诸恶小的眼中钉,肉中刺。正德十一年(1516年),童旭又一次拘捕了鲁王府的亲信。对他早就不满的鲁王朱阳铸大怒,决定报复。于是他上疏朝廷,弹劾童旭贪赃枉法。按当时的制度,藩王虽然不得干预地方行政,但对地方官员却也有监督的职责。所以,朝廷收到鲁王的上疏,十分重视,即派刑部郎中盛茂、锦衣卫副千户蓝华,会同山东镇巡官来处理此事。这些官员到兖州后,立即拘捕了童旭,童旭不服,提起上诉。他历数了鲁王府的种种不法,使得朱阳铸十分尴尬,穷于应付。好在最后皇帝认同了童旭的说辞,放了童旭,并对鲁王进行了戒饬。 但为了照顾鲁王的面子,童旭也被改调到其他地方任职。“鲁王阳铸忿兖州知府童旭屡禁治其私人,遂诬奏旭不法事,旭亦奏辨。诏遣刑部郎中盛茂、锦衣卫副千户蓝华会山东镇巡官勘问。既而,茂以后期为华所奏,被逮,乃遣官校执旭下镇抚司鞠之。至是,镇抚司以旭辞不承服,请仍械送山东镇巡官覆勘。得旨:旭奏辩明,且干王府人众,姑存大体,皆已之。仍赐书戒饬鲁王,旭改别府。”(《武宗实录》)其实这几年对鲁王朱阳铸来说,也真是多事之秋。在此前的正德九年(1514 年)十一月,他的幼子归善王朱当沍,被诬谋反,废为庶人,送往凤阳高墙内禁闭终身。当沍被送到凤阳才知道,气性颇大的他,一头撞死在高墙上。朱阳铸虽贵为亲王,但在这件事上不仅没能救自己的儿子,为了鲁王府的利益,还主动揭发了儿子,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鲁王朱阳铸的一些做法,一切都是围绕着鲁王府的利益展开的。无论是弹劾童旭,还是揭发自己的儿子,都有着他这个天潢贵胄无可奈何的原因。他要的是在当时朝纲混乱,宦官专政,宗室叛乱,乱民群集,社会矛盾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保持鲁藩的稳定,在政治上与朝廷保持一致。这也许就是在有这么多的负面事态的情况下,还能得到朝廷优容的原因吧。 朱阳铸的正妃张氏,是济南府儒学训导张仁之女,成化十二年(1476 年)四月初三被册封为王妃,正德十年(1515 年)七月二十日以疾薨。她曾在成化十六年(1480 年)十一月与棲霞郡主的互劾案中,被革去封号达十九年。朱阳铸育有十子,嫡长子朱当漎被封为世子,嫡次子朱当沘被封为东瓯王 ,嫡三子朱当滋被封为郯城王,嫡四子朱当淴被封馆陶王,嫡五子朱当沄被封 为翼城王,庶长子朱当渍被封为滋阳王,庶次子朱当㳻被封为阳信王,庶三子当湄被封为高密王,庶四子朱当沍被封为归善王,庶五子朱当泘被封为新蔡王。八女,嫡长女受封为宁海郡主,嫡次女受封为新义郡主,嫡三女受封为宜寿郡主,嫡四女受封为淄川郡主,嫡五女受封仪封 郡主,嫡六女受封为陈留郡主,嫡七女受封为永城郡主;庶一女受封为归化郡主。朱阳铸是历代鲁王中子女封爵最多的亲王。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中记载朱阳铸著有《尊德堂稿》。 嘉靖二年(1523 年)鲁王朱阳铸薨,享年七十七,在位四十八年。于嘉靖四年(1525 年)四月二十日葬于滕州市东南约十公里的南沙镇上营村孤山。谥曰“庄”意为“履正志和”。朱阳铸与王妃张氏合葬,同穴不同室,2007 年前后出土了其夫妇墓志各一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鲁悼王朱健杙/明鲁藩也系考6</b><br></div>六、鲁悼王朱健杙 姓名:朱健杙 封号:鲁世孙 谥号:悼(追封) 生卒:弘治七年(1494 年)十月七日生,正德十五年(1520 年)十一 月二十九日薨,享年二十七。 封爵:弘治十六年(1503 年)三月五日封为鲁世孙。 父母:鲁怀王嫡长子,父朱当漎、母王妃。 婚配:妃孔氏,衍圣公孔弘泰长女。 子女:庶生四子皆夭,薨后次月,孔妃遗腹嫡生一子;女二人。 墓葬:嘉靖元年(1522 年)八月二十九日葬于平邑县白彦镇小山后村 北毓秀山之阳。 <br> 朱健杙生于弘治七年(1494 年)十月七日,弘治十六年(1503 年) 三月五日,他十岁,被依制封为鲁世孙,至正德十五年(1520 年)八月二十九日薨,享年仅二十七岁,世孙做了十七年。正德九年(1514 年)十月初三,鲁王朱阳铸因世子朱当漎已薨,而自己又已年老体弱,于是就上奏朝廷,请求让世孙朱健杙代理府事。 朱健杙代理鲁王府府事不久,各府郡王多有不睦之处,相互攻讦。也是由于刚刚代理府事,朱健杙想立威吧,处理起来就十分严厉了,惹得各府对其都十分怨恨。于是,就有人假冒安丘、东阿、阳信等郡王的名义,写信给山东巡抚,称馆陶、郯城、新蔡、翼城等王,因朝廷没能及时发放禄米,十分报怨。而鲁世孙朱健杙又违例,在离府城三百里外的巨梁山为妃子造坟茔,有可能会结交矿贼,勾结馆陶王谋反作乱。这件事本身就是有人为出怨气造的谣,所用印信也是伪造的,故不难查清楚。山东巡抚也知道这种相互倾碾的事,在宗室子弟之间时有发生,当不得真。但因涉及到叛乱谋反,所以还是上报到朝廷,朝廷令都察院处理这件事。都察院也认为此事诡异,应是有人诬陷,故不必深究。只是下敕令鲁世孙朱健杙与镇巡等官员,会集诸王,谕以礼法,俾尚合睦。并毁掉诬告信,给各府补发所欠禄米。至于其墓地,重新勘察后,如果真的太远,应重新划地营造。这件事情,虽以朝廷明情,没相信诬告而结束,但对鲁世孙朱健杙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在此不久前,归善王朱当沍被诬谋反,不屈而亡的阴影,还一直笼罩着鲁王府;这既会对他的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敲警钟,但对他的身心,也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只是不知他的早逝,与这一次的惊吓是否有关。 <br> 正德十五年(1520 年)八月二十九日,鲁世孙因病薨。在此前,他曾 有庶生的四个儿子,但都夭折了;二个女儿也因年幼,还没请封。他死后的第二个月,夫人孔氏为其生下了遗腹的嫡子。武宗皇帝闻知后,下敕“待健杙夫人孔氏所生子长成,奏请名封之旨,此朝廷亲亲之恩,重嫡之典也。”这个遗腹子,就是后来的鲁王朱观 (火定),其袭封鲁王后,奏请朝廷,追谥其祖父鲁世子朱当漎为“怀”,其父鲁世孙朱健杙为“悼”,意为“中年早夭”;母亲为鲁王妃。正德二年(1507 年)七月二十日,朱健杙葬于平邑县白彦 镇小山后村北毓秀山之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鲁端王朱观(火定)/明鲁藩世系考7</b></h1>七、鲁端王朱观火定 姓名:朱观(火定) 封号:鲁王 谥号:端 生卒:正德十五年(1520 年)九月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 年)二月薨,享年三十。 封爵:嘉靖七年(1528 年)十月袭封,在位二十二年。 父母:鲁悼王嫡长子,父朱健杙、母孔妃。 婚配:妃单氏,次妃宋氏。 子女:子二人。 墓葬:葬于泗水县圣水峪乡皇城村北二岐山之阳。 <br> 朱观(火定)虽然是鲁王府的第七代,但他却是第五位实实在在的鲁王。因为在他之前,他的父亲、爷爷都没有实质性袭封鲁王,所得谥号,也是在他袭封鲁王后向朝廷奏请追封的。 朱观(火定)生于正德十五年(1520 年)九月,嘉靖七年(1528 年)十月袭封鲁王,嘉靖二十八年(1549 年)二月薨。他不到九岁袭封鲁王,在位近二十二年,三十岁就去逝了。虽然他的一生不长,但荒唐事却做了不少。 朱观(火定)是直接从曾祖父庄王朱阳铸那里袭封的鲁王,因其祖、父早卒,他又是个遗腹子,是惟一的继承人,故深为鲁王府的溺爱,故养成了骄纵任性,残忍跋扈,凶狠暴虐的性格。他袭封时,鲁庄王朱阳铸已去逝经六年,他是鲁王府爵位最高者,是一宗之长,位高权重,故无人能约束其行事。再加上唯利是图,助纣为虐的肖小,为撷取最大利益而诱使他任性忘为,使之将人性之中的恶,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在他袭封的嘉靖七年(1528 年)十二月,朝廷因其年幼,曾诏其叔祖东瓯王朱当沘赞佐府政,指引礼仪,但似乎也没起什么作用,在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也从没有留下东瓯王 对其规劝的记载。 嘉靖十六年(1537 年),朱观(火定)十八岁,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但他从袭封鲁王以来所做的荒唐事,在这一年被集中揭发出来。据《世宗实录》记载:“嘉靖十六年九月丙戌,鲁王观火定以冲岁袭爵,狎比群小,典膳秦信、引礼张容、仪卫正张山、典仪韩元佐、护卫指挥夏宗尧、章琏等,淫戏无度。鲁府故有东园离宫,观(火定)益崇饰之,叠山竣池,为复屋曲房,挟娼乐及群小,昼夜欢饮。其中或男女裸体群浴于池,无复人礼;左右有阴议及色忤者,必立毙之,或加以炮烙。而信等因恣睢行,其胸臆咄啐,杀人甚众,有抉眼截唇死者。复作射圃宫中,与群小驰射;造金甲劲弩,遣使四出市名焉。初鲁王有九子,割庄田之半均给之,而以仪卫司余丁供诸郡王役,观(火定)悉夺之。由是,诸宗人皆怨。馆陶王当淴者,凶暴淫纵,先以他事革禄之三,与观(火定)不相能。及奉亲王约束宗人敕,虑为观火定所辱,乃纠同宗有憾于观(火定),镇、辅将军观爝、当㴐、健棒等,具以观(火定)淫虐状闻。观(火定)亦讦奏淴等朋恶禽兽行,及诸戕杀无辜事。诏遣刑部左侍郎杨志学、锦衣卫都指挥袁天章、户科给事中 周珫等勘之,具得其实。遂列上各罪状,请上割恩正法。且请取庄田还官,征租补王禄,并毁其东园离宫之违制者。上曰:观火定背讳祖训,法当革爵,朕念其幼稚,姑从轻。革禄米三分之二,令图省改。当淴革今禄三分之二,观爝等住禄半年;秦信等处决发遣如拟,庄田仍各府如故;离宫造成已久,姑勿毁之。”综其所述,朱观(火定)一共犯了以下几宗罪。一是淫戏无度,二是崇饰东园离宫,三是酷刑草菅人命,四是侵占各王府庄田,五是私造金甲劲 弩,四出买马。事情调查清楚后,官员们拟出的处理方案是将其侵占各王府的庄田归官,征收田租用来补贴各王府禄米的不足,拆毁违制建造的东园离宫。而皇帝则判为:革朱观(火定)禄米三分之二,朱当淴现有禄米三分之二,停发朱观爝等人禄米半年。秦信等协从者按官员所拟或处决或流放,庄田仍按 原状归还各王府;离宫既然是以前所建,也就不要拆除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皇帝为了表示他对宗亲们的亲情,处理起这种恶性事件来,仍是以罚为主,且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只要不是叛逆谋反,其他 罪行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从属官员,处理起来则要从重,谁让你们不仅不劝谏主人从善,还协从作恶呢。一场看似凶险的事件就这么平息了,虽然被罚了禄米,但对亲王的生活来说,应该是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一句“念其幼稚,姑从轻。”又让这个荒唐残暴的亲王继续享受人间富贵荣华,直到三十岁那年死去。 嘉靖二十八年(1549 年)二月,鲁王朱观(火定)薨,葬于泗水县圣水峪乡皇城村北二岐山之阳,年仅三十岁。这也许是对他一生作恶的报应。其死后,朝廷谥其“端”,意为“守礼执义”。今天我们看来,这真是个笑话。而在当时,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皇明奇事述》中仅记录了鲁王府二件事,一是写荒王朱檀“高帝以其好内服丹,而谥于荒。”再就是“端王名丽丹书,其淫虐之状闻天下,而谥之端,此亦奇也。”查继佐的《罪惟录 》中对此也有记载。 朱观(火定)的王妃有二,正妃单氏,无子嗣;次妃宋氏,有子二人。长子朱颐坦,后袭封鲁王,次子颐(土仑),受封为东原王。 <br> <br> 喜欢请关注/动动手指滑到底部<br> 每一个赞和在看 都至关重要! 选自《大中艺文志 大中艺文志》<br> 2025年02月09日 09:00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