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千年古刹华严寺(上)

与你同行

图文原创:与你同行<br data-filtered="filtered">美篇号:3781763   在大同的众多古迹中,华严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2月27日,我慕名而来,开启了一场对华严寺的深度游览,去探寻这座千年古刹的奥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远楼上俯瞰华严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入华严寺景区的牌楼<br></h3>   华严寺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整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前后两院。踏入华严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山门(天王殿)。山门建筑古朴大气,飞檐斗拱之间尽显岁月的痕迹。它犹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伫立,迎接着每一位到访的游客,引领人们走进这座神秘的佛教殿堂。   穿过山门,左右两侧的钟楼与鼓楼高高分立两旁,上面都悬挂着金色的匾额,醒目的黑色大字让人老远就能看到。钟楼与鼓楼南北相对,遥相呼应,虽历经风雨,却依然保持着庄重的姿态。想象着曾经晨钟暮鼓的悠扬之声在这里回荡,为寺庙增添了几分肃穆与宁静。   继续前行,分列左右的是弥陀殿和药师殿。正面,一座宏伟的普光明殿出现在眼前。普光明殿建于2009年,是依据梁思成绘制的辽代华严寺海会殿图纸修建而成。普光明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保留了古建筑的韵味,又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殿顶的正脊两端,装饰着造型生动的鸱吻,它们昂首向天,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为普光明殿增添了几分威严与庄重。普光明殿坐落在华严寺中轴线上的重要区域,整体布局合理,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   大殿前有一座巨大的木结构抱厦,顶上有巨型木质伞型藻井,蔚为壮观。殿前一副对联:“世事熙熙重来富贵无了局到此说了就了,人生攘攘自古名利难放下如斯当放便放。”该联由耿彦波市长撰句,为当代著名雕塑家、美术家韩美林先生所书。   殿内空间开阔,光线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正中供奉着三尊巨大的金色佛像,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合称华严三圣。   佛像金身璀璨,面容慈祥,神态安详,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每一尊佛像都高达数米,工艺精湛,无论是面部的细微表情,还是身上的服饰纹理,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佛像的背光绚丽多彩,以火焰纹等元素为主,象征着佛法的光明与智慧,照亮世间一切黑暗。   殿内的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高5米,长40米,是在中央美术学院王颖生,孙景波两位教授的带领下,150位美院学生,从2009年10月开始,历时三年两个月共同完成的。壁画使用矿物质颜料和中国画颜料,吸取了敦煌,永乐宫,毗卢寺,法海寺等等历代杰出壁画的经典造型,创作而成,大气恢弘,内容考究,是当代壁画的杰出之作,也是当代艺术家的心血之作。   这些壁画以佛教故事为主题,色彩鲜艳,构图精妙。画面中,诸佛菩萨、天龙八部等形象跃然墙上,他们或讲经说法,或降妖除魔,或救度众生,每一个场景都描绘得生动逼真,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佛教世界。壁画的线条细腻流畅,色彩搭配和谐自然,充分展现了画师们高超的绘画技艺。   走出普光明殿,后面又出现一个院落,上华严寺山门出现在眼前。大门上方高悬的红底金字匾额“上华严寺”,字体端正饱满、笔法刚劲有力,十分醒目。门前蹲踞的两尊石狮,风格独特,一张嘴,一闭嘴,憨厚可爱,威风凛凛,仿佛忠实的卫士,守护着华严寺的宁静与神圣。门廊木柱上装饰精美木雕。   山门内侧左右各供有一尊雕像,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哼哈二将。他们单手持兵器,面庞刚毅,双目圆睁,目光中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严,直视前方,仿佛时刻警惕着任何可能威胁佛门清净的异动。脚下踩踏着鬼怪,形态扭曲,面露惊恐之色,生动展现了正义对邪恶的绝对压制。   穿过山门后面是念佛堂,也称过殿,是寺院内一处重要的参拜场所,建筑风格与上华严寺整体古朴典雅的风格相契合,多采用传统的中式建筑元素,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出精湛的古代建筑技艺。   念佛堂内部空间宽敞,能够容纳众多信众同时进行修行活动。堂内设有佛坛,供奉着一尊庄严的木制如来佛像,雕刻细腻光滑,工艺精美,佛祖法相慈眉善目,给人以慈悲祥和之感,成为信众心灵寄托的核心所在。   紧挨着念佛堂西面左右分别是伽蓝殿和祖师殿,分别供奉关羽造像和禅宗初祖达摩。   念佛堂的南北分别是普贤阁与文殊阁。普贤阁造型精巧,飞檐翘角,阁内供奉着普贤菩萨的造像,坐骑六牙白象栩栩如生,展现出普贤菩萨的大行愿力。文殊阁与之对称,阁中文殊菩萨手持智慧之剑,骑乘青狮,象征着智慧与力量。两座楼阁相互映衬,为华严寺增添了一份灵动与庄严。   再往后就是华严寺上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矗立在4.2米高的月台上,月台周围勾栏,正面置有石级,台上建有一座清式三门牌坊。月台高4米,宽33米,深19米,台上有两座建于明代的六角钟鼓亭、一座刻于辽代的八角陀罗尼石经幢和一座制于明万历二十二年的铁质梦香炉。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于旧址上重建。整座佛殿占地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大雄宝殿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高度艺术水平的辽金时代建筑,与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砖木结构建筑的佛殿。   大雄宝殿前边分列左右的钟亭鼓亭与之前的有所不同,它们都在月台之上,紧密围绕着大雄宝殿,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格局。   大雄宝殿的匾额高悬于殿门之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雄浑大气,彰显着这座殿堂的至高无上。下面的匾额是“调御丈夫”,“大雄”和“调御丈夫”都是释迦摩尼佛的尊称。牌匾是明代原物,作者为明代总兵马林。   走进大雄宝殿,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大雄宝殿面阔九间达53.75米,进深五间达29.1米,总建筑面积为1559平方米,巍峨壮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佛殿之一。高大的佛像整齐排列,中央供奉着五方佛,他们分别代表着佛教中的不同方位和教义。这五尊佛像,一字排开,中间三尊为木雕,是明宣德二年在北京雕成迎回供养于此,两侧两尊为泥塑,旁边侍立着供养菩萨。   大殿两侧为明代彩塑二十诸天立像,高两米有余,立于木质须弥座上。诸天色态万千,或慈或怒,服饰精致,璎珞飘带灵动,色彩和谐。姿态各异,有合十者,有持法器者,动静相宜。二十护法诸天塑像身体都向前倾15-19度不等,表示对佛祖之恭敬,它们不仅是艺术珍品,亦承载护持佛法之意 。   五方佛前摆放着多种法器,硕大的木鱼静静放置在案上,其形状圆润,纹理清晰,轻轻敲击,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穿透心灵,引领人们进入宁静的禅境。铜钵则散发着古朴的光泽,它不仅是修行者乞食的器具,更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意义,象征着对物质欲望的超脱。   大殿内还有一个乾楼小木作模型,为明代大同西北角城楼“乾楼”模型,通高两米五,系清代雕刻家李彦贵作。乾楼原建筑于清代已毁,近年又在城墙上重建。   在大雄宝殿的背后,矗立着两块石碑,分别是《大雄宝殿碑记》碑和《华岩寺大雄宝殿大修纪事》碑。《大雄宝殿碑记》详细记载了大雄宝殿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以及在佛教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文字古朴典雅,为后人了解这座建筑的前世今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华岩寺大雄宝殿大修纪事》碑则记录了近代以来对大雄宝殿进行修缮的过程和事迹,让人们看到了保护古建筑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从大殿后面抬头仰望大雄宝殿的屋顶,一对大型琉璃鸱吻格外引人注目。殿顶正脊高1.5米,两端的琉璃鸱吻高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其中北侧鸱吻为金代原物,南侧鸱吻是清代补制,皆为我国古建筑物中最大的琉璃吻兽。它们造型巨大,色彩鲜艳,犹如两条巨龙腾空而起,守护着这座神圣的殿堂。琉璃鸱吻的工艺精湛,龙身的鳞片、爪子等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在阳光的照耀下,琉璃闪烁着五彩光芒,使整个大雄宝殿更加雄伟壮观。   大殿后面是千手观音殿,本期待能参观千手观音殿,却发现它并未开放。紧闭的大门后,似乎隐藏着更多的神秘与庄严,让人不禁心生遐想,也为此次游览留下了一丝遗憾,同时也为下次再来埋下了伏笔。   华严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圣地,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由于照片较多,本文只写了游览上华严寺的情况,下文将专门介绍游览下华严寺的情景,会详细为朋友们介绍薄伽教藏殿和华严宝塔,敬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