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圣地――杼山的前世今生(二)

美友12698930(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六、茶文化圣地――杼山</p> <p class="ql-block">陆羽墓、皎然灵塔、三癸亭。</p> <p class="ql-block">祖国的广袤大地之上,有个浙江省、湖州市、妙西乡,有一座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独特的山——杼山。它静卧于丘陵环绕之间,海拔仅88米,然而,这座小巧的山峰却如一块巨大的文化磁石,汇聚了当地最为浓郁的“文化气” ,成为茶文化的圣山,散发着跨越国界的迷人魅力。</p> <p class="ql-block">杼山</p> <p class="ql-block">杼山妙境•天下茶经</p><p class="ql-block">踏入杼山,仿佛步入了一条时光回廊,历史的茶香与墨韵扑面而来。这里,长眠着 “茶圣” 陆羽。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首部全面阐述茶以及与茶相关的综合性著作。他在杼山的岁月,无疑是其茶文化探索之旅中极为重要的篇章。在这片土地上,他或许踏遍每一寸山林,寻觅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或许静坐溪边,观察着水质对茶汤的影响;又或许在妙喜寺中,反复研磨着对茶的感悟。如今,陆羽墓静静地坐落于此,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他对茶的执着与热爱,吸引着无数后人前来瞻仰缅怀。</p> <p class="ql-block">陆羽墓</p><p class="ql-block">与陆羽墓相伴的,是诗僧皎然的灵塔。皎然不仅在诗歌创作上造诣非凡,其对茶的理解与热爱也丝毫不逊色。他与陆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二人常常在杼山谈诗论茶,相互切磋。皎然的茶诗,为茶文化注入了灵动的诗意。他笔下的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生动地描绘出茶对人的心灵洗涤与精神升华。灵塔矗立,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杼山千年的茶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皎然的灵塔</p><p class="ql-block">而杼山上的三癸亭,同样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这座由书法家颜真卿为陆羽所建的亭子,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颜真卿,以其雄浑大气的书法风格闻名于世,他为陆羽建亭,不仅是对陆羽个人的敬重,更是对茶文化的一种推崇。在三癸亭中,仿佛能看到当年颜真卿挥毫泼墨的豪迈身影,以及陆羽与皎然在此品茶论道的悠然场景。亭台历经风雨洗礼,成为杼山茶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三癸亭</p><p class="ql-block">杼山雅聚•时间回溯至唐朝</p><p class="ql-block">暮春的杼山,云雾仿若轻烟,悠悠地在青山翠林间萦回缭绕。微风裹挟着新叶与山花的芬芳,轻柔拂过,尽是悠然闲适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杼山三癸亭旁边的群像•颜真卿•皎然•陆羽</p><p class="ql-block">陆羽身着一袭素雅的长袍,腰间系着青色的布带,神情专注地摆弄着煮茶的器具。他面容清癯,眼神中流露出对茶的挚爱与执着。一旁,炉火熊熊,铜釜中的水开始发出“咕噜咕噜”的鸣响,仿若在低吟着一首古老的茶之旋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鸿渐,今日这茶,可是你新制?” 皎然身披袈裟,迈着沉稳的步伐徐徐走来,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意,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宛如山间古寺的悠扬钟声,醇厚且悠长。</p> <p class="ql-block">皎然•陆羽</p><p class="ql-block">陆羽闻声,抬起头来,眼中满是崇敬之意,含笑回应:“正是,前些时日去山中采茶,制得这新茶,还望师父品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哈哈,听闻今日有好茶,我怎能错过。” 颜真卿大步流星而来,他身形高大,气宇不凡,身着的官服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尽显非凡的气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人围坐在三癸亭旁,石桌上摆放着精美的茶碗。陆羽手法娴熟地将煮好的茶依次倒入碗中,顷刻间,茶香四溢,那香气清新素雅,融合着春日山林的气息,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皎然端起茶碗,轻轻吹去热气,浅抿一口,微微阖眼,细细品味后说道:“此茶香气清幽,滋味鲜醇,入口回甘,茶中似蕴含着山林的灵秀之气,鸿渐,你的制茶技艺愈发精妙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颜真卿也端起茶碗,一饮而尽,赞叹道:“好茶!这茶让我忆起往昔与诸公雅集的时光,今日在这杼山,与二位共品佳茗,实乃人生一大快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陆羽微笑着,眼中闪烁着熠熠光芒:“能与师父和颜公在此品茗畅叙,是羽之荣幸。茶之一道,不单在于品味,更在于与志同道合之人分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人一边悠然品茶,一边畅快畅谈着诗词、书法、佛理与茶道。茶香在空气中弥漫飘散,与周遭的山水浑然一体,仿佛时光都在这一刻停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日影逐渐西斜,余晖洒落在杼山上,为山林披上了一层璀璨的金色纱衣。三人的谈笑声仍在山间悠悠回荡,这一场杼山的品茗雅聚,成为了他们心中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也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段有关茶、友情与文化交融的传世佳话。</p> <p class="ql-block">七、茶文化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杼山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影响早已超越了地域的限制。现在中国,杼山被誉为茶文化的圣山,是无数茶人心中的圣地。宋人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价道:“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p> <p class="ql-block">每逢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茶爱好者们纷纷踏上这片土地,他们或是在陆羽墓前敬献一束鲜花,表达对先人的敬仰;或是在三癸亭中静坐片刻,感受历史的余温;或是在山间茶园中漫步,亲手采摘鲜嫩的茶叶,体验传统的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令人惊叹的是,杼山的茶文化魅力甚至远渡重洋,吸引了尊崇茶道的日本人。日本茶道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对于杼山这座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他们怀着极高的敬意。许多日本茶人不辞辛劳,来到杼山寻根溯源。他们在杼山学习茶艺,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将杼山的茶文化精髓带回日本,进一步促进了两国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日本茶道学会仓泽行洋相聚韩国首尔参加第十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活,右一是中国茶人寇丹老师。</p> <p class="ql-block">中国茶人寇丹与韩国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崔锡焕先生</p> <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29日•由韩国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崔锡焕带领韩国第十九次禅茶雅会一行茶友来到中国追寻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在妙西杼山拜谒了陆羽墓、皎然塔、三癸亭、顾渚山等寻找湖州茶文化史迹。</p><p class="ql-block">日本茶道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茶的方式,更是一种集宗教、哲学、美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p><p class="ql-block">寇丹老师曾言,日本将自中国传入的茶奉为其唯一的国粹茶道,然而在中国,国粹却是书法、中医中药与京剧,茶道未在其列。</p> <p class="ql-block">左一是中国茶人寇丹先生、左二是日本茶道学会仓泽行洋、左三是韩国韩国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崔锡焕。</p> <p class="ql-block">著名茶人•寇丹老师</p><p class="ql-block">在岁月长河中,文化恰似璀璨星辰,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地名,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方土地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与先辈智慧。然而,历史的演进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曾几何时,不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时期悄然降临,许多珍贵的文化印记遭受冲击,“杼山”的地名便是在这样的浪潮中,一度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p><p class="ql-block">“杼山”地名的兴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消失与重现,更是人类对待文化态度的生动写照。它警示着我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应因一时的利益而被忽视。当我们轻易抛弃传统历史文化时,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处古迹,更是我们与先辈对话的桥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寄托。</p> <p class="ql-block">八、茶文化重要源头 </p><p class="ql-block">如今,“杼山”之名在妙西村民的坚持和保护下,逐渐重回大众视野。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让我们以“杼山”为鉴,珍视每一处文化遗产,传承每一段历史记忆,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使我们的大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底蕴深厚 。</p> <p class="ql-block">事情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发展,中国大地处处洋溢着与世界接轨的热情,许多城市纷纷开启对外友好交往的大门,湖州市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日关系处于“蜜月期”。 1983 年,湖州市与日本国岛田市开始友好交往,一段跨越山海的友谊就此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与裕仁天皇和皇后•1978年10月23日</p> <p class="ql-block">彼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湖州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视野拓展上,急需与外界交流合作。而日本作为亚洲较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岛田市,这座位于日本静冈县的城市,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湖州一拍即合,开启了友好交往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除了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也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湖州的丝绸与茶文化源远流长,素有“丝绸之府,贡茶之乡。”的美誉。为了让岛田市的民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文化,湖州多次举办丝绸文化展览,精美的丝绸制品、精湛的丝绸制作工艺,让岛田市的人们对湖州文化赞叹不已。同时,岛田市的茶道、花道等传统文化也走进湖州,为湖州民众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而岛田市的市民也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州市与岛田市的友好交往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展。</p> <p class="ql-block">湖州市</p> <p class="ql-block">岛田市</p><p class="ql-block">九、跨越国界寻根旅</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2日,阳光洒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为这片正蓬勃发展的土地镀上一层希望的光辉。在这一天,来自日本静冈县岛田市访华团的温汤绍幸先生怀揣着一份特殊的期待,踏入中国。他肩负着一份文化使命,希望能寻访到唐代茶圣陆羽笔下的“杼山”。然而,彼时的“杼山”,犹如隐匿在历史迷雾中的神秘之地,仅仅是一个存在于古籍上的名字,在现实中几乎无人知晓其确切所在。</p> <p class="ql-block">陆羽,这位在茶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其著作《茶经》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杼山,作为他曾经隐居、创作的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茶文化记忆。温汤绍幸先生对杼山的执着追寻,源于对陆羽茶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中日两国源远流长文化交流的珍视。在日本,茶道文化深入人心,而这一文化的源头,很大程度上可追溯到中国唐代陆羽所倡导的茶文化。因此,找到杼山,就如同找到茶文化的一处重要源头。</p> <p class="ql-block">茶圣陆羽像</p><p class="ql-block">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文化研究与保护工作虽在逐步开展,但对于一些古老地名的考证与挖掘还相对滞后。面对温汤绍幸先生的诉求,相关人员既感受到这份对中国文化热爱的重量,又难以立刻给出答案而感到焦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岁月的褶皱里,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随着对古籍的深入研究,一段跨越千年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原来,唐代杼山上的妙喜寺在宋代发生了一次重要变革。因佛经《宝积经》的影响,妙喜寺改名为“宝积禅院”。在中国古代,山名常随寺名而变,于是杼山也随之改名为“宝积山”。岁月流转,方言的演变和口口相传的误差,使得当地人祖祖辈辈将“宝积山”叫作了“宝金山”。就这样,杼山之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被人遗忘,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整整消失了一千年。</p> <p class="ql-block">但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尽管杼山之名历经波折,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未消失。在得知这一历史真相后,温汤绍幸先生感慨万分。他看到了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变迁,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日两国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而言,这次寻访事件也成为了一个契机。它让人们意识到,那些看似被遗忘的古老地名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此后,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杼山虽曾改名,但它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p><p class="ql-block">这段跨越国界的文化寻根之旅,促使湖州再度审视杼山的价值。它见证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深情厚谊,也为后世留存下一段有关文化传承与发现的动人篇章。</p> <p class="ql-block">1987 年 5 月,湖州市与日本岛田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奏响了双方友好交流、深度合作的新乐章,也为两座城市的民众缔结了深厚情谊。此后,一段围绕茶文化铺陈开来的传奇故事,悄然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结为友好城市以来,湖州与岛田市在诸多领域的交流愈发频繁,而茶文化作为两国传统文化中的明珠,成为交流的核心焦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凝重又怎会轻易被磨灭?伴随时代的演进,人们渐次意识到,文化实乃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根脉与灵魂。在反思与摸索中,重拾历史文化的呼声愈发强烈。对“杼山”的探寻与钻研,也在这股浪潮里重新启航。</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当年发生在湖州的真实故事:</p><p class="ql-block">现今,九十多岁的戚汉祥老先生回忆起自己与寇丹老师一同参加接待日本国岛田市友好代表团经历。</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七年五月,湖州市与日本国岛田市缔结友好城市。岛田市派出友好代表团来访问湖州,我方要做好接待工作。</p><p class="ql-block">为了做好这次接待工作,市政府从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接待领导小组。由秘书长曹永江全面负责,下分接待,警卫,文秘,后勤分工到岗。戚汉祥和寇丹同时调入接待组工作,这才使他们有幸结识。</p><p class="ql-block">寇丹提议:“我们这次属于涉外工作,周总理曾说过: ‘涉外无小事’。” 大家除了各自做好分管工作,还要齐心。如保卫工作很复杂,面大量广,如签字工作现场,文艺活动现场,植树现场,戚汉祥接下去说:“是啊,去莲花庄种植友谊树的时间按排在下午,但不能清场进行,工作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要齐心协力。确保日本代表团在整个访问活动中不出差错。”</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发言得到费根南市长的赞同。经过全体接待人员的努力,顺利圆满的完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戚汉祥引领黑茶缘缘友们参观西塞山•2023622</p><p class="ql-block">自从戚汉祥和寇丹先生相识后,他们成了文友,他陆续为我讲述研究茶文化的情况,讲到陆羽的《茶经》。又说到当年张志和的《渔歌子》传到日本出名后,再反传到中国。颜真卿到湖州任刺史,几次想见张志和,可是张拒绝相见。还是在陆羽和皎然的帮助下找到了在“石堂子”(钓台)上钓鱼的张子和……</p><p class="ql-block">在写本文的时候,戚汉祥老先生打电话给马大智先生,请他到莲花庄公园去查看一下:在友谊树边上那块石碑所刻的年代。当天马大智先生就回复戚汉祥老先生:是一九八七年五月。</p> <p class="ql-block">十、墙內开花墙外红</p><p class="ql-block">1988 年 6 月 12 日,湖州的天空澄澈明净,微风轻柔地拂过街巷,携来缕缕清新之气。日本茶道小川派第六代传人小川后乐先生,怀抱着对茶圣陆羽的无尽敬仰,踏上了这片承载着深厚茶文化的土地,开启了一段追寻陆羽足迹的非凡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彼时,在浙江省文联工作的朱关田先生,热忱地充当起小川后乐先生的引路人。他们一同前往妙西乡,那里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作“宝金山”的所在(“宝金山” 乃是“宝积山”的口语)。</p> <p class="ql-block">朱关田先生</p><p class="ql-block">《湖州府志》一百四十八卷中记载:“宋治平二年(公元一 0 六四年)将妙喜寺改号宝积禅院,故杼山也随院改成宝积山也!”</p> <p class="ql-block">车子徐徐前行,沿途的山水风光恰似一幅缓缓铺展的水墨画,青山绵延起伏,绿水潺潺流淌,质朴的村庄错落有致,村民们带着真挚的笑容在田间辛勤劳作。.</p><p class="ql-block">一踏入“宝金(积)山”,小川后乐先生便被一种独特的氛围所环绕。那是一种与茶文化紧密相系的气息,微风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他闭上双眸,静静体悟,仿佛能够触摸到千年前陆羽在此留下的印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仿佛都在讲述着陆羽当年在此采茶、品茶、著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年 9 月 11 日下午,日本茶人们再度满怀热忱地踏上这片充满神秘韵味的土地。这一次,朱关田先生陪同着已至古稀之年的日本茶道里千家执事多田光里,也来到了“宝金(积)山”。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攀登,一路上,周遭的景色愈发清幽。山林间,鸟儿欢快地啼鸣,仿佛在为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探寻欢歌。</p> <p class="ql-block">当一行人终于登上山顶,眼前的景象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撼。极目远望,山川河流尽收眼底,而这片山水间所蕴含的历史底蕴,更是令人心生敬畏。多田先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眼眶泛红,声音颤抖着高声呼喊:“杼山找到了!陆羽写《茶经》的地方找到了,陆羽的归葬地找到了。”那一刻,时间仿若凝固,风也停止了吹拂,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浸于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之中。大家静静地伫立着,感受着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召唤,内心深受震撼。</p> <p class="ql-block">展示点茶技艺</p><p class="ql-block">多田先生回到日本后,迫不及待地在《读卖新闻》上发表了找到湖州“杼山”的文章。这篇文章一经刊载,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日本茶道界激起层层波澜。无数日本茶人被文章中所描绘的湖州“杼山”深深吸引,他们对这片土地满怀憧憬。在他们心中,湖州“杼山”是茶文化的根源之所,那里承载着陆羽的精神与智慧。他们渴望亲身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沿着陆羽当年的足迹,探寻茶文化的奥秘,体悟陆羽创作《茶经》时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探寻,不但让日本茶人寻得了茶文化的根脉,也让湖州这片土地与日本茶道界紧密相牵。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两国的茶文化爱好者紧紧联结在一起,共同传承和弘扬着博大精深的茶文化。</p><p class="ql-block">对于湖州而言,这一系列的发现不仅是对自身历史文化价值的重新挖掘,更是一次与世界深度对话的契机。随着日本茶道界对“杼山”的关注,湖州的茶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顺势而为,加大了对茶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修缮陆羽相关的古迹,举办各类茶文化活动,让湖州的茶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p><p class="ql-block">湖州市与岛田市因友好城市关系而紧密相连,又因对茶文化的共同热爱而让这份友谊更加深厚。在之后的岁月里,双方围绕茶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如茶文化研讨会、茶艺表演交流等。</p><p class="ql-block">日本茶道界对“杼山”的多次寻访,便是这样一段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文化旅程,它如同一场跨越国界的接力赛,在湖州妙西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引发了一系列深远影响,彻底改写了这片土地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第二集~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