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踏入这片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群落,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周围绿树成荫,像是给这些建筑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纱衣,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便是清徐尧庙所在之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古老的气息,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见证着尧帝的千秋功业。</p> <p class="ql-block">那传统风格的大门,是清徐尧庙的门面。大门上装饰着红色灯笼和其他传统元素,红色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欢迎着每一位到来的游客。这扇大门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尧庙的宁静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尧庙”的牌匾高悬,它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这牌匾是岁月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尧庙经历的风雨沧桑。每一个到访的人,都会在这牌匾下驻足,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往昔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清徐尧庙,位于清徐县东南约20千米的孟封镇尧城村。据说,尧城村是尧帝最早立国建都的地方,后因水患迁都至平阳(今临汾)。尧庙为古代陶唐城(尧城)所留遗迹,是后人为纪念帝尧而修建帝尧庙,属清源县古八景之一的“陶唐古迹”。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尧帝,这位传说中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功绩一直为人们所称颂,被尊称为三皇五帝之一。尧担任部落首领后,统领他的部落从河北涿鹿、怀来一带,徙入山西境内。当时尧城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于是他们便选定了这块风水宝地,开荒垦地,饲养六畜,活动居住,使这快处女地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尧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尧庙是后人对尧帝的缅怀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蓝天之下,那古色古香的大殿静静地矗立着,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宁静宜人。大殿就像一位沉睡的智者,它承载着历史的智慧,等待着人们去探寻。阳光洒在大殿上,给它增添了一抹金色的光辉,仿佛是历史的光辉在闪耀。</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三个大字格外醒目,显示出这座殿堂的重要地位。这殿堂里供奉着圣母,她是尧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殿堂里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心血,每一处雕刻装饰都是历史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个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庭院,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庭院里弥漫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古老的魅力。庭院里的建筑错落有致,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历史的低语,让人沉浸其中,感受着历史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四合院内景充满了历史的气息。两座房屋并排而立,中间是一个小天井式的空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左侧的一间屋子门口放有一把木椅,仿佛曾经有人在这里休憩;右侧摆放的石狮子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个古老的庭院。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下来,让人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太原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7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