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单位大礼堂中,衡阳专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慰问演出,如同一颗璀璨星辰,照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其中,有一位独唱女演员光彩夺目,她连唱多首歌曲,台下观众掌声雷动,她一次次鞠躬谢幕,却始终下不来台。她就是邓海伦,是那支宣传队当之无愧的台柱子。当时,年少的我还挤到舞台前方,只为目睹她的风采,欢呼呐喊,那份记忆至今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这或许便是年少时懵懂的“追星”情怀。 提及邓海伦,在衡阳老一辈热爱歌舞的人群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邓海伦,1950 年生于湖南衡阳,在湘衡(阳)盐矿挥洒青春汗水。因那副宛如天籁的歌喉,她客串加入了 1965 年 8 月成立的“衡阳专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这宣传队可不简单,隶属于正科级全额拨款文化事业单位,九十年代末改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1997 年更名为“衡阳市歌舞剧团”。 1972 年,邓海伦如一颗被发现的明珠,被湖南省歌舞剧团调入,在这里,她犹如大鹏展翅,歌唱才华得到充分释放。1974 年,邓海伦亮相北京举办的各省歌舞团调演以及国庆演出,还录制了唱片《手捧鲜果献亲人》,声名大噪。此后,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从她口中唱出,像《祖国跨上金鞍宝马》《生活应该充满欢笑》等。八十年代中期,她为中唱广州公司录制的以湖南民歌为主的《采槟榔》专辑,其中《马桑树儿搭灯台》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版本。凭借这些卓越成就,邓海伦荣膺国家一级演员称号,“女高音歌唱家”这一头衔,于她而言当之无愧。<br><br> 虽然在衡阳市歌舞剧团的演出时光短暂,但邓海伦在此的经历却意义非凡,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若没有“衡阳专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阶段磨砺的邓海伦,就不会有在“湖南省歌舞剧团”闪闪发光的她。1980 年代末,邓海伦前往香港,继续追逐声乐梦想。她在香港本地的音乐厅和文化场馆登台献唱,将经典曲目带到香港观众面前,让内地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在香港绽放。同时,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慈善机构义演,为贫困儿童、患病群体摇旗呐喊、筹集善款。她以美妙歌声传递爱心,在香港公益舞台上熠熠生辉。 再看如今的衡阳市歌舞剧团,2012 年 5 月,衡阳市歌舞剧团转企改制,成立了衡阳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剧团,积极投身衡阳经济与文化建设。作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衡阳丝弦”的保护单位,剧团精心打造衡阳(南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研学基地,将衡阳历史文化广泛传播,收获了良好社会效益。 自成立以来,衡阳市歌舞剧团佳作频出,创作并演出近 40 部大型歌剧和话剧,50 余部中小型歌剧和戏剧。民族歌剧《田垄之上》、轻音乐剧《假如今生再来》、大型话剧《曙光》《于无声处》等都是代表性作品。1993 年,由衡阳籍著名剧作家刘和平编导大型新编历史剧《甲申祭》在全国戏剧汇演中斩获 11 项大奖;2000 年,轻音乐剧《假如今生再来》荣耀获评湖南省第三届创作剧(节)目汇演优秀剧目等 9 项大奖,还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2022 年,在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北京舞蹈学院和衡阳市歌舞剧团开始联合打造舞剧《王船山》,由衡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出品。历经两年精心雕琢,舞剧《王船山》于 2024 年 6 月 9 日,在北京舞蹈学院建校 70 周年受邀展演中首次亮相,现场观众反响热烈。2024年9月20日在衡阳市举办的湖南省第三届旅发大会开幕式上通过湖南电视台向全球展示了舞剧《王船山》的精彩片段,为衡阳走向世界作出了精彩的亮相。2024 年 11 月 14 日晚,舞剧《王船山》在第八届湖南艺术节株洲神农大剧院惊艳登场,1100 多个席位的演出厅内座无虚席,观众沉浸其中,感受船山非凡魅力,演出收获好评如潮。 舞剧《王船山》创作团队实力不凡,总导演谷云飞身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衡阳籍舞蹈编导,其他主创人员,包括编剧、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执行编导等大多是北京舞蹈学院的研究生,且多籍贯衡阳。谷云飞以家乡衡阳为依托,展现王夫之(号船山)的文人风骨与天下大义。 舞剧通过舞蹈艺术,重现王船山传奇一生,弘扬其思想精髓,让船山思想在岁月长河中持续焕发光芒,延续湖湘文化根脉,激励湖湘乃至中华儿女心怀天下、敢为人先。 今年,衡阳市歌舞剧团迎来 60 周年。回首往昔,那是一段既有坎坷又无比辉煌的历程。我们既为过去的成就喝彩,更期望衡阳市歌舞剧团能永远朝气蓬勃,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为衡阳,乃至整个湖南的文化事业,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 (本文图片取自网络)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