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邕宁五圣宫</p><p class="ql-block">南宁市邕宁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首府南宁市东南部。邕宁历史悠久,建县始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邕宁民风民俗多姿多彩,嘹啰山歌、抢花炮、采茶戏、舞春牛等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邕宁壮族八音闻名遐迩,是“中国八音文化之乡”。</p><p class="ql-block">邕宁区坐拥邕江、八尺江之畔,随着水上商贸的发展和本地经济的兴起,蒲庙的码头越来越多,江河漂泊的生意人最希望顺风顺水,一路平安。停靠于此的商人常常要上岸歇息,顺便烧香拜神,祈祝平安。于是,有人在离码头不远处修建起了庙宇。据《广西商业会馆研究》记载,五圣宫最初应是由粤商修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邕宁五圣宫位于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团结街,以“奉祀北帝、龙母、天后、伏波、三界五圣”而得名。该宫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两次重建,2004年11月整体维修。</p><p class="ql-block">五圣宫坐南朝北,三路一进(两殿)式,共六座建筑,建筑面积484平方米。中路中轴上为庙门、拜亭、正殿,正殿内供奉北帝;左路两殿供奉龙母、天后;右路两殿供奉三界、伏波。北帝即玄武,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其形象为龟蛇合体,亦称“水神”,为求财求福者所崇拜;龙母为广西梧州和广东悦城一带信奉的神,天后即福建和台湾一带的妈祖,是海上保护神的象征,两神也被奉为长寿与孝老护幼的象征,还被尊称为“送子娘娘”,故为求子续后者所顶礼膜拜;三界乃本地民间之神,伏波即伏波将军马援,东汉建武年间的猛将,被奉为驱邪避凶之神,民间信奉三界、伏波,希望安全无患,保家平安。</p><p class="ql-block">五个毫不相干的“尊神”同列一庙宇供奉,而且他们还和睦共处享受了数百年香火,这在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圣宫门厅面阔三开间,进深带前廊,前廊设两塾台,为一门两塾制,这是桂东南、桂南等受广府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门堂式前堂通常采用的做法。前廊梁架为扁作月梁式,但不做梁肩、梁项,仅在梁下凹进;月梁上为夔龙纹梁架,其上雕历史人物故事;月梁梁头椎入方形抹角石质檐柱,一般不出头,出头部分用石梁头,石梁头上雕刻生动的人像。</p><p class="ql-block">石檐柱与山墙间设石虾弓梁及石金花狮子,虾弓梁下设石雕雀替。门内梁架为插梁式,沉式瓜柱做法,用瘦长形瓜柱。后檐柱前方与大门相对处设屏门,使门前往来之人不能轻易瞥见神像,达到内外有别、空间分割的作用,平时关闭,举办重大仪式时开启。</p><p class="ql-block">门厅屋面正脊为两层式博古脊,脊两端是高高的博古,脊身分上下两层,下层划为若干个画框,里面饰以历史人物、瑞兽及花鸟,上层饰亭台楼阁、大小人物,脊中央为宝珠,两侧为高浮雕双龙,构图极富层次;垂脊为直带式,其端部化为博古,前面立日神像和月神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