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天下】诗意龙门石窟

蓝妮(拒闲聊)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蓝妮(拒闲聊)</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5971</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b></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课本里白居易的诗句记忆犹新,通过阅读使人了解诗词里的优美句子,写景状物的手法,一诗一主题,悲喜抒情,借景抒情等诗歌特点。增强了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对文字的理解与表达。</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白居易与龙门石窟渊源流长,记得那年,我和家人游览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我们沿着门洞进去,中间一条伊河,两边东山和西山相对而望,石窟造像沿壁而立。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勤劳,造像艺术堪称世界之最。走在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空与白居易对话。体会他的诗词,领略历史文化底蕴。白居易《题龙门堰西涧》‌。这首诗描绘了龙门石窟的美丽风光,其中写道:“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除却悠悠白少傅,何人解入此中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龙门石窟的自然美景,还表达了对这一胜景的独到见解和喜爱。‌</span></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与龙门石窟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在唐朝时期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曾在洛阳生活了20余年。龙门石窟的美丽风光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赞美其美景的诗篇。例如,“千古石窟无消息,百年人事有谁知。”、“石窟半开半掩门,石佛半倚半依壁。”、“石窟千年犹自在,人事几度到来归。”这些诗句都反映了白居易对龙门石窟的赞美和感慨。</p><p class="ql-block"> 映入眼帘的石窟造像,和着山水风光,读着白居易的诗词,感叹人生的意义,告诫自己,热爱生命,快乐生活。</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前开凿。</p><p class="ql-block">公元493年至528年间,塑造了适合中原地区汉民族审美和文化的“秀骨清像”的佛像,修建了古阳洞等。唐朝时期历经四帝建造佛像,包括潜溪寺、宾阳南洞等。</p> <p class="ql-block">  龙门”之名来自于隋炀帝。龙门石窟曾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有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后隋炀帝在洛阳营建东都城,因宫殿城门正对着伊阙,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延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与龙门石窟诗意无限。游览归来,感叹石窟诗情画意,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深渊,历史故事精彩纷呈,文明古国勤劳勇敢的人们创造了新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第10、11、12图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