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无声似水流,人生如梦几十载。二零二五年新年前,我回老家清扫院落,看到有些东西可有可无,便装在小推车上,送到垃圾站点。而有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越来越知道它的珍贵和物有所值。七、八十年代在山西太行山区,结婚办喜事,女方向男方要的彩礼就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这四样东西,几乎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标配,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结婚后上班途中, 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那是一九八七年,黎城县水泵厂停车场,都是清一色的自行车。我骑的是飞鸽牌自行车,二十五公里的路程,还有上坡和下坡,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回奔跑。如今共享单车、山地越野车、喜德盛旅行自行车取代了过去的老牌自行车,但凤凰牌自行车、永久牌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仍是一张靓丽的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家有台牡丹牌缝纫机,是老爸一九八七年在县城百货商店购买的。当时花了一百五十元,而且是需要有购买证的。自从有了缝纫机,妈妈再也不用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缝补补了。看着一块块的布料,经过妈妈的巧手裁剪,在缝纫机上穿针引线,制作成一件件崭新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缝纫机是一段时光的记忆,虽然它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是那个年代无可替代的实用的生活用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的生动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十年代的农村,很少有人戴手表。如果拥有一块自动机械手表,那是身份和地位尊贵的象征。一块上海牌手表价格一百多元,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人为了面子,也要显摆一下。我就看见邻居家的男子二十八岁了,还没有找下对象。在县轴承厂上班时,手腕上经常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走起路来卷起袖口露出手表,摇头晃脑的样子。手表也有分类:电子手表、自动机械手表、核能手表、月相手表、石英表、挂钟表、潜水手表,昂贵的劳力士手表有好几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是那个年代的“娱乐神器”收音机。在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喇叭的情况下,全靠收音机来传播天下新闻,收听戏曲、歌曲和快板书。拥有一部收音机,就好似到达了诗和远方。无伦是坐车还是步行在街市,有的老人经常带着一部收音机,边走边听好似现代的手机一样,人不离机,机不离人。那时候只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是收听新闻联播和古代戏曲、现代歌曲,人们陶醉在一种精神世界里,收音机起到了积极宣传和推广知识,传播文化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想起当年的“三转一响”,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所需品,但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些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所需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被新科技新艺术所取代。回顾曾经的旧时光、老物件,心里还会涌起一股暖流。因为她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印记,是留在人们心中无法忘记的最真挚的情感回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