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佛在心中</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7425087</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阴似箭,岁月如梭。2月15日,安然一周岁。体重从3.15公斤到11公斤,身高从0.5米到0.77米。坐、卧、站、爬基本自如,乖巧懂事牙牙学语,完全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家庭成员了。据说0-1岁,是人的一生中体力智力成长最快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来,安然前6个月在辽宁沈阳,后6个月在山东枣庄,父母忙于工作,有爷爷奶奶的精心呵护抚养,并雇有育儿嫂专心照看,从物质到精神没有受到一点点委屈。从第七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鸡鱼肉蛋菜荤素俱全。辅食每天就吃那一点点,但是做起来非常麻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时期的孩子成长是迅速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天天在一起,似乎感觉不到有什么成长,如果离开一段时间,哪怕仅有几天,就好发现有明显的进步。前面我陆续写了十几篇《安然月记》,写过的就不再重复,今天是周岁记,就写一些她最近一段时间的突出表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鞥”这个字很少见,读eng。什么意思?基本意思是马缰绳。我们平时也很少听到有人这么称谓马缰绳。这个读音被小安然使用的淋漓尽致,基本上是她现阶段的主要语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种情况,当她想要一件东西或者想去某个地方时,她伸开手臂,边指边说“鞥、鞥”,是平声,短促。这是在表达诉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种情况,当她发现远处某个地方有个东西,或是太阳照进窗子折射的影子,她会注视着你,再指一指那个东西不断发出“鞥、鞥”之音,仄声拉长,这是表达惊讶,疑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种情况,当你问她几点了?月亮在哪里?她就抬起一条胳膊手指向墙上的钟表和天,发出一声“鞥”来,平声短。这是在回答你的提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种情况,她把一件东西有意无意地弄到地上了,她弯下头去看着,再抬起头来看你,发出“鞥、鞥”的仄声,意思是你看?帮我捡起来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第五种情况,有一次,她把手机拿去并摔在了地板上。我发现后就冲着她接连发出“鞥”的声音,她沉默片刻,哭起来了。她以为我是在责怪她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仅仅是我能理解的几种情况,实际上她用“鞥”表达的意思可能很多。有时候我们教她说话她并不发生执行,而是当我们不注意时她自己在悄悄地说。比如“爸爸”、“妈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是冬季,一般很少带她下楼。就在窗台上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抬头看天,看月亮,看星星。低头看香樟树、汽车和对面的高楼。窗前是一条小区内部便道,偶尔有人骑着电动车路过,安然看见便惊喜地拍着双手,“哎呀”连叠的声音欢喜呼叫起来,惊的行人停下来驻足仰望,跟她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她的行为举止证明,我们对她说的话她都能听懂。比如喝奶了,她就习惯性的躺靠在枕头上配合;吃饭了进餐桌,她便顺从地坐进去;关灯开灯她都会,手机也会操作了,不过就是乱点鸳鸯谱而已。当我把手机关到黑屏,她不知原因,便抬头望着我说“鞥”?她奶奶在一边笑着说“好玩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的孩子,一出生高薪雇佣月嫂,三个月后再换成育儿嫂,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每天享受着最高待遇,以前的皇家子弟也不过如此吧!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孩子的体质和智商能不发达吗?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比老一辈聪明伶俐,懂事早,早熟,与市面上食物添加剂和激素有关系。这个观点我不完全同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比之下,九十年代以前出生的孩子,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欠缺的。至于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辈人,那就亏欠更多了。他们的婴幼儿和童年吃不好,睡不好,焦虑和哭啼占据了半数时间,哪里顾得上身体发育和智商发展。莫言的《晚熟的人》写了老一辈晚熟的原因种种,不知道写没写这个原因。不管莫言写没写,我坚定认为这才是他们晚熟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家庭特别重视孩子婴幼时期的养育,不光是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特别脆弱,处于对成年人的高度依赖阶段,来不得半点马虎,更是因为这个阶段是单向的管理与服从,物质上麻烦精神上还单纯。这个时期的特征是服务型体力劳动,家长劳累但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旦孩子有了自主能力,从监护者的角度讲,已经不再是单方面的依赖服从,而是双向的互动了。特别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后,进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阶段。家长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一味地放纵或者强制,那后果将是十分危险的。如同大楼的根基打歪了,楼盖的越高危害性越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家长(监护人)真正的磨砺和考验才刚刚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