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漫游昔日奥匈帝国第三站,到<b>斯洛伐克</b>租车,正式开始自驾旅行。头两天的<b>斯洛文尼亚</b>比较简单,重点景点就一个“阿尔卑斯山的眼睛”布莱德湖,一天住马里博尔,一天住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雅尔那,两城市打卡,外加路上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在《<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8qcohz"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漫游昔日奥匈帝国之一-布达佩斯自由行攻略</a>》和《<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r5w5bd"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漫游昔日奥匈帝国之二-布拉格之旅</a>》发出后,有朋友说,既然是自由行,为什么不在布达佩斯租车,全程自驾旅行?还真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啊!有几个原因:1,我的英语水平也就是小学毕业,尽管还曾经在北京二外学习过,可水平还是太差,不敢在国外城市开车乱跑。几年前在巴黎开车,就因为两次错失停车场入口,在路边停车打电话被罚款;2,捷克可是明文不允许持中国驾照开车的,咱是守规矩的人;3,在布达佩斯、布拉格、维也纳这样的国际城市,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公交出行远比找停车场更方便;4,欧洲这几个城市比较密集,布达佩斯距离布拉格550公里、距维也纳250公里,他们之间的穿梭,利用长途大巴或城市列车也很便捷。尤其是我想体验一次欧洲夜行火车的感觉。所以,这次欧洲旅行从最开始设计路线时,就没有考虑在布达佩斯租车,而是选择把奥地利维也纳作为自驾旅行的“原点”。</p> <p class="ql-block"> 在国外租车一定要先了解好,<b>所在国家是否明文规定不允许中国驾照开车,还要注意所选择的车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挡。</b>这次我们欧洲旅行要经由的八个国家,其中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三国都在这个<b>“允许持中国驾照+翻译件开车的欧洲国家和地区”</b>名单中。其实,这个名单并不准确,在奥地利租车,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标准,甚至不同时间段的标准都不一样。我在维也纳租第一辆车的时候,还是允许“<b>中国内地驾照原件+国际驾照认证件</b>”提车,而所谓“国际驾照认证件”就是国内的小白本翻译件(我还带有上次法国自驾时候要求的法文公正书);可一周后,在同一公司再租第二辆车的时候,突然发现,该租车公司的提车要求已经变成“<b>驾照原件+国际驾照(IDP)</b>”。电话询问租租车客服,得到的信息是:<span style="font-size:15px;">由于中国未加入维也纳公路协议和日内瓦公路协议,故使用中国的驾照翻译件在一些国家(捷克、奥地利…)也不算有效的驾驶证件,仅持该驾照在其境内进行自驾属于违法行为。一旦发生任何交通问题,中国公民将负全权责任。 原来奥地利执行的较松,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突然严格了。</span>租租车客服说,境外各租车公司有不同的考量,他们也不清楚这次的变化原因。建议选择有允许“中国内地驾照原件+国际驾照认证件”提车的境外公司租车。</p> <p class="ql-block"> 既然奥地利不能租车了,那就改吧。地图上一看,距维也纳50公里就是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那就改到布拉迪斯拉发租车。其实斯洛伐克并没有在“允许持中国驾照+翻译件开车的欧洲国家和地区”的名单中,可是几个<b>租车公司都允许持“中国内地驾照原件+国际驾照认证件”提车</b>。尽管这样情况下开车还是有一定的风险,不过只要境外租车公司认可驾照的有效性,再加上全险的保险协议,路上小心驾驶不要违规,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万一真是有不可预测事情发生,估计该需要承担的责任只能承担。</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布拉格到布拉迪斯拉发的火车,正点应该14点到达,可能是下雨的原因,本来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竟然晚了一个半小时。欧洲的火车一旦晚点,就要万分小心了。列车上没有列车员报站开车门,而且报站系统也不能实时修正站点,不仔细盯紧车站站牌,根本就不知道火车开到哪里了,一不小心就会错失正确目的地(途中好几个老外都坐过站了)。我们一方面盯紧站台,做好随时下车的准备;另外,通知租车公司,告知列车晚点,会晚一点提车。提前报备是必须的,否则有可能租车公司会有意取消订单,等你到租车公司提车,它会以“订单取消,再租车则要按当天价格核算”。</p><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多才冒雨赶到布拉迪斯拉发的租车公司,刷卡交了几十欧元的跨境费(一般每跨境每一个国家收10欧元)和1000欧元的押金,验车(一定要全车拍照,否则还车会有麻烦)后顺利提车。</p> <p class="ql-block"> 后面开车经由的几个国家,其中斯洛文尼亚和奥地利的高速公路采用高速公路贴纸(Vignette)系统,所有车辆需提前购买对应期限的高速票贴纸方可合法使用高速公路。高速票可在加油站或烟草报刊店(TABAK)等地购买传统的高速票贴纸(Toll Sticker),并贴在前挡风玻璃指定位置上;也可以在网上绑定车牌,以Digital Vignette形式购买高速票。斯洛文尼亚7天12欧元,奥地利10天11.5欧元。高速上看起来很空旷,但是会有电子探头抓拍,不买高速票被发现会面临高额罚款。不过,有的路段,即使持有高速票,经过某些有收费栏杆关卡时,仍需支付额外的费用。</p> <p class="ql-block"> 最开始我曾说过,这次欧洲旅行是《<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efr56m"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初心到阿尔卑斯山脉看山游湖,结果变成了漫游昔日奥匈帝国</a>》,按初心计划,从布拉迪斯拉发到多洛米蒂,直线最短距离约600公里,最远不过750公里,正常行驶7-8个小时就能到达。若直接去多洛米蒂,可以先在布拉迪斯拉发市区玩半天,第二天早上提车,当天下午即可到达目的地。不过既然改成<b>漫游昔日奥匈帝国</b>,那就要先到斯洛文尼亚布莱德湖,再沿克罗地亚海岸线游玩,顺便逛逛威尼斯,如此一来,行程增加了六天时间。</p> <p class="ql-block"> 作为漫游昔日奥匈帝国的第三站,本篇将分为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一,马里博尔;</p><p class="ql-block">二,布莱德湖;</p><p class="ql-block">三,卢布尔雅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马里博尔</b></p> <p class="ql-block"> 斯洛伐克(Slovakia)和斯洛文尼亚(Slovenia),这两个“斯洛国家”的民族皆起源于维斯瓦河畔的斯拉夫人(Slavs)。公元4世纪民族迁徙时分化,一支到巴尔干半岛成为南斯拉夫人,斯洛文尼亚人是其中一支;另一支西迁到波兰等地成为西斯拉夫人,斯洛伐克人便属于这部分。看他们的国旗还以为都是来自于俄罗斯,其实,斯洛伐克是90年代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而斯洛文尼亚则是从南斯拉夫分离出来的。这自驾旅行的起始还挺有意思,租车在一个“斯洛”,首站就进入另一个“斯洛”。</p> <p class="ql-block"> 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提车后出发,冒雨驾车直奔300公里外的斯洛文尼亚Maribor马里博尔。</p> <p class="ql-block"> 马里博尔(斯洛文尼亚语:Maribor,德语:Marburg an der Drau)是斯洛文尼亚第二大城市,位于斯洛文尼亚东北部。邻近奥地利,在德拉瓦河畔,德拉瓦河与波霍列山的相交处。德拉瓦河谷、德拉瓦平原与科济亚克和斯洛文尼亚山脉组成了马里博尔多样化的地形地貌。每年1月,在城市周边泼霍列山的滑雪中心,都举办阿尔卑斯山世界杯障碍滑雪赛;马里博尔还是世界上最出名的高山滑雪世界杯的举办地。2000年获得“阿尔卑斯城市”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晚上快8点才赶到马里博尔预定的民宿,看到房东一直道歉迟到这么多。老两口房东说没问题,因为他们住楼下,我们住二楼。安放好行李,开车到麦当劳品尝了欧洲旅行的第一次“世界著名餐厅”的快餐。</p> <p class="ql-block"> 马里博尔属于计划外仅仅停留休息的地点,第二天一早就开车到城市中心广场,重点看看老滕葡萄树,然后就出发去布莱德湖。离开时候,房东老太太特好,还送我们一瓶她自己做的草莓酱。</p> <p class="ql-block"> 马里博尔的铁路桥,不知道是东方快车走的吗?岸边就是INTERSPAR大型超市和Shoping center……。</p> <p class="ql-block"> 这座很普通的大桥原本不应该引起注意,只是我们在跟房东告别时,房东老头问我准备去哪?我说去铁托桥那里,突然发现他的脸色不太好。赶紧解释,我们仅仅是路过那里看看,今天主要目的是布莱德湖……。于是我就专门查询了一下:铁托桥(Titov Bridge)建于1963年,正值南斯拉夫推行“自治社会主义”时期。其设计与建造以实用主义为导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横跨德拉瓦河(Drava River),成为马里博尔工业运输的生命线。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交往的通道之一,铁托桥承载了汽车配件、医药产品等物资的跨境运输,同时以“非铁幕化”政策为背景,成为南斯拉夫独立外交立场的具象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 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的市中心广场——列提契察广场(Lent Square),边上就是市政厅与卡林西亚路呈漏斗状相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广场。该广场在1315年第一次在文献上被提到,自中世纪以来一直作为繁忙的贸易交易场所,直至20世纪中期。如今,这些道路、房屋地块还保存着古老城市中心的样貌。</p> <p class="ql-block"> 公共广场上有一座纪念碑,它被用来纪念1680年的鼠疫。原来的纪念碑建于1681年,后来在1743年被当地雕塑家约瑟夫·斯特劳布重建。这件作品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斯洛文尼亚最好的巴洛克式艺术之一。整个作品由白色大理石制成,基座呈华丽的矩形形状,中心是一根科林斯柱,柱顶上方置有一座镀金的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她站在月球上,手持十二星冠。周围还刻有为祈求救济的居民的雕像,他们一起向灾难中的上帝祷告。</p> <p class="ql-block"> 广场左边有一个门洞,沿石子路下去就是老藤葡萄树。</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老的,还持续出产葡萄酒的老葡萄藤,不在意大利,不在法国,而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国斯洛文尼亚第二大城市,马里博尔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 据考察,此葡萄老藤是在中世纪末期种植的,当时马里博尔正面临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在激烈战斗中幸存下来的葡萄树,距今已经超过400年,现在依然生机勃勃的蔓延在马里博尔(Maribor)德拉瓦河岸边的Old Wine House(老藤葡萄酒屋)外墙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藤,被誉为斯洛文尼亚的国宝之一,并被列入了2004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p>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该老藤葡萄树的枝蔓长达15米,到了夏末每年仍会结出黑色天鹅绒的深红葡萄果实,每年能产出100瓶左右的葡萄酒,葡萄酒瓶是由艺术家为之特别设计。此种珍贵葡萄酒当然无法在市场上买到的,斯洛文尼亚把用老葡萄藤果实酿造的葡萄酒视为国宝,并常常把它作为国礼送给国外的政要和名流,或馈赠特殊贵宾。</p> <p class="ql-block"> 此为手机拍照的岸边美景。</p> <p class="ql-block"> 德拉瓦河上的老桥(Stari Most)是一座建于1906-1912年间横跨德拉瓦河的著名桥梁,也是奥匈帝国所建的最美丽的桥梁之一。在二战期间,这座桥被损坏后又重建,最近一次翻修是在1990 - 1998年。</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马里博尔木桥是一座现代风格的步行桥,横跨德拉瓦河,由建筑师雅尼·奇希克(Janičič Kik)设计,2012年建成开放。这桥设计和建造的真好,不用爬上老桥即可有一个独特的过河体验。</p> <p class="ql-block"> 接近中午时间,在附近的超市采购了香肠、面包、坚果、瓶装水……。楼上购物中心简单吃了几张当地风味的披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布莱德湖</b></p> <p class="ql-block"> 从马里博尔到布莱德湖有多条线路,走高速不到2小时,不走高速要3个多小时。我自驾旅行一般都是能不走高速就尽量不走。这次肯定也是选择非高速公路了。</p> <p class="ql-block"> 此路真不负我!那澄澈如镜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与葱郁山林,仿佛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似是大自然谱写的美妙乐章。远处山峦连绵,绿意盎然,与近处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那片如茵的草地,点缀着零星的野花,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漫步于此,远离城市的喧嚣,全身心沉浸在这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致中,每一步都是对心灵的洗涤,每一眼都是对美的邂逅,这便是在路上的最美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到达布莱德湖,找到一个野停车场,穿过一片密林,几百米就来到布莱德湖边。</p> <p class="ql-block"> 布莱德湖(Bled Lake)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南麓,“三头山”顶部积雪的融水不断注入湖中,故有“冰湖”之称。眼前,湖心岛连同湖畔悬崖峭壁上的布莱德城堡与孔雀蓝的湖面,构成了布莱德湖独一无二的美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 布莱德湖是一个长2.1千米、宽不到几百米的小湖,湖畔密林浓翠,悬崖下明镜般的湖面以及湖中阿尔卑斯山雪白的倒影,构成梦幻般的冰玉奇镜,故人们称布莱德湖为“阿尔卑斯山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布莱德湖被群山环绕,翠绿的山峦像是它忠实的守护者,将这片水域紧紧拥在怀中。</p> <p class="ql-block"> 若将阿尔卑斯山比作一位沉睡的巨人,那么布莱德湖便是她掌心托起的一颗翡翠,以冰湖的澄澈与群山的苍翠,向世人诉说着自然的诗意与时光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 远处山峦巍峨,森林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油画。阳光洒落,光影在湖面与山林间跳跃,置身于此,尘世的喧嚣远去,心灵在湖光山色间沉醉,时光仿佛也放慢了脚步,只愿长醉在这布莱德湖的诗意温柔里。</p> <p class="ql-block"> 湖心小岛是布莱德湖的灵魂所在,形若一滴坠入碧波的泪珠,其上矗立的巴洛克式圣母升天教堂,以尖塔划破苍穹,红瓦与绿树交相辉映,为这幅山水画卷添上人文的灵韵。</p> <p class="ql-block"> 修建于1509年的圣母升天教堂是布莱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摆渡到达岛后,游客需要经过99级台阶才能到达教堂所在的平台,还能够聆听到教堂的钟楼整点敲响的钟声。</p> <p class="ql-block"> 四周山峦如黛,葱郁森林环绕。湖心小岛的教堂尖顶,似是童话中的印记。跃入布莱德湖的澄澈碧波中,与自然相拥,任身心沉醉于这方宁静天地,这是何等的惬意啊!</p> <p class="ql-block"> 诗人弗兰茨·普列舍伦的故居(Prešeren House)。没搞清那个“1896”是怎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 斯洛文尼亚最古老的布莱德城堡巍然屹立,千年的石墙俯瞰湖光,将中世纪的史诗与阿尔卑斯雪峰的孤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最后给摄影爱好者推荐两个位于布莱德湖西南侧的观景点。Ojstrica山和Mala Osojnica山,不仅可以俯瞰到整个湖和湖心小岛,还能看到对面的阿尔卑斯山脉东部支脉——卡拉万克山脉(Karavanke Mountain)。拍摄清晨日出和傍晚夕阳照耀湖面时,绝对是美不胜收。<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Mala Osojnica观景点继续上行约20分钟,是位于海拔756米的Velika Osojnica观景台,心形镂空椅子之所在,也是拍摄日出日落的理想地点,适合更具挑战精神的摄影师。你会发现,</span>若人间真有仙境,布莱德湖必是其中最谦逊而璀璨的一隅。它不喧哗,却以万年冰川的沉静与人文历史的温厚,让每一位过客甘愿沉醉,将灵魂寄放于这片山水之间。</p> <p class="ql-block"> 没带无人机,以网上的一张布莱德湖空中俯瞰照片做布莱德湖游览结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卢布尔雅那</b></p> <p class="ql-block"> 卢布尔雅那(Ljubljana)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1144年(德语Laibach)和1146年(拉丁语Luwigana),1335年归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被拿破仑战争所短暂打断,从1809年到1813年,卢布尔雅那成为法国伊利里亚省的省会。从1816年到1849年,卢布尔雅那是伊利里亚王国的首府,奥地利帝国的行政单位之一。随着1918年奥匈帝国的崩溃,卢布尔雅那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内斯洛文尼亚的非正式首都,1929年,成为南斯拉夫王国 Drava Banovina的正式省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卢布尔雅那成为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它距离布莱德湖仅仅60公里,游完布莱德湖,晚饭前到达市中心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 一般我自驾旅行都喜欢租住别墅或公寓房,好停车能做饭人多热闹。可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属于小巧精致型,与其说是一座城市,倒不如说是一袖珍小镇来得更准确。城中心大房子不好找,所以定了一个紧挨着卢布尔雅那主教堂,距城堡山200米的酒店,这样可以步行游览城市景点。</p> <p class="ql-block"> 教堂右边就是我们的酒店,到酒店大门有独立车道入口,车开进来后,发现大门紧闭,停车场的电控铁门也没开,按门铃也没什么反应。赶紧打电话给酒店客服。这里需要提示一下:用境外电话卡打跨境电话不行,只能使用中国移动国际漫游,因为英语不好,交流时间短,所以话费并不太贵。很快里面来人打开大门,让我们把车停进与教堂一步之遥的停车场。这个家酒店很有意思,不像一般酒店,一条长廊两边客房。这里出电梯就是一个几十平米的大厅,正对着一排窗户,两边各有几间客房。</p> <p class="ql-block"> 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老城区,横跨卢布尔雅尼察河的龙桥(Dragon Bridge),是这座城市最神秘而威严的象征。四尊青铜巨龙盘踞桥头,怒目獠牙、鳞爪飞扬,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守护这座“龙之城”。不过,此龙不是中国龙,应该是“翼龙”。自14世纪起,“龙”便成为卢布尔雅那的守护神,出现在市徽与旗帜上。当地人称:“龙是城市的灵魂,桥是龙的家园”。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杰作,更承载着斯洛文尼亚的文化血脉与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龙桥建于1901年,取代了原先的木桥,是当时卢布尔雅那第一个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也是欧洲最大最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之一。它由奥地利工程师约瑟夫·梅兰(Josef Melan)设计,是维也纳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风格的典范。 桥两端四尊青铜龙雕像,由意大利雕塑家乔万尼·鲁比诺(Giovanni Rubino)铸造,龙爪紧握桥栏,翅膀半展,细节栩栩如生。龙桥曾是奥匈帝国炫耀工业实力的象征,其建造技术启发了后来的欧洲桥梁工程。</p> <p class="ql-block"> 后面山上的卢布尔雅那城堡,坐落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城堡山之巅。最初,它只是一座木质堡垒,建于中世纪早期。考古学家发现两枚铅质硬币,将城堡的历史追溯到1164-1185年。随后几个世纪里,城堡山的军事战略意义使它一直被用作军事堡垒。直到1335年,城堡被哈布斯堡家族控制。15世纪,由于土耳其军队的入侵,城堡的防御功能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城堡被强化加固。圣乔治礼拜堂建于1489年,而城堡的其他建筑则建于16和17世纪。17世纪中期,城堡被用于军火库,19世纪到二战结束被用于监狱。二战期间,这里用于关押意大利和德国的战俘。在南斯拉夫时代,这里曾是铁托的行宫。</p> <p class="ql-block"> 龙桥灯柱,底座处有龙的雕塑造型,体现了桥梁名字“龙桥”的特色元素。</p> <p class="ql-block"> 漫步卢布尔雅尼察河两岸,几乎就能把这个城市的主要观光点打卡完毕,站在龙桥上,左边是历史建筑区,卢布尔雅那城堡山、老市政厅。右边是中心城区,分布着大多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普列赤涅克拱廊位于卢布尔雅尼察河畔,毗邻中央集市,是约瑟夫·普列赤涅克的杰作之一。该建筑于1895年地震后建成,旨在重建并规范河畔的生鲜市场。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建在河堤之上,中部为餐厅和商铺,两侧下设开放式柱廊,为集市提供了空间。如今,该建筑与屠夫桥、三桥和普列舍伦广场共同构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线。</p> <p class="ql-block">不论你身处城区何处,只要抬头眺望,便能看到高耸于古城最高处的卢布尔雅那城堡。</p> <p class="ql-block">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与卢布尔雅那城堡在普列赤涅克拱廊衬托中交相辉映,散发着独特魅力。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以其明快的黄色外墙示人,两座高耸的钟楼直插云霄,顶端的绿色穹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别样光彩,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卢布尔雅那城堡雄踞于山丘之上,俯瞰着整座城市。历经岁月洗礼,它见证了卢布尔雅那的兴衰变迁。三者共同构成了卢布尔雅那的独特风景线,成为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象征。</p> <p class="ql-block"> 普烈舍伦广场坐落在卢布尔雅那历史城门的旧址上,城墙在19世纪拆除后,广场才得以建立。广场北端矗立着圣方济会报喜大教堂,建于17世纪,而广场的西南角则横跨着卢布尔雅尼采河最著名的三座桥梁之一。广场中心矗立着斯洛文尼亚民族的伟大诗人弗兰茨·普烈舍伦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在斯洛文尼亚,诗人弗兰茨·普列舍伦(1800—1849)的影响无处不在。他诗中那强烈的情感、不屈的精神、斗争的勇气,逐渐凝结成斯洛文尼亚人的精神信条。这片土地被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了500年,此后又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争取自由与反抗强权构成普列舍伦这代人的自觉理念,也是后继者的信仰与希望。1905年,诗人的纪念铜像被安放在中心广场,现在这里被称为普列舍伦广场。掌管艺术的女神“缪斯”手持刚发芽的月桂树枝,将其放在诗人头上。据说,此雕像对面的Wolfovi Ulica大街一幢建筑物的墙面上,嵌着诗人一生爱情的女主人公Primič Julija女士的浮雕,两座雕像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桥对岸就是卢布雅尔那老城与城堡山。</p> <p class="ql-block"> 位于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市中心的“三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桥。其实“三桥”这个颇有些奇异的名字,就来源于桥自身的结构。卢布尔雅尼察河上的石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842年,它取代了中世纪时期横跨</span>卢布尔雅尼察<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的木板桥,成为卢布尔雅那市的重要地标。在1929至1932年间,斯洛文尼亚的著名建筑师约瑟夫·普雷切尼克(Jože Plečnik)对原桥进行了翻新升级,增加了两侧的步行副桥,形成了今天的三桥。</span>所谓“三桥”的说法由此而来,其实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三座桥”之义。</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卢布尔雅那市中心广场(Mestni Trg)的罗巴喷泉(Robba Fountain),由一座高耸的方尖碑和底部雕刻精美的人物雕塑组成,展现了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特色,是卢布尔雅那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这座雕塑由来自威尼斯的建筑师弗朗切斯特.罗巴于1743年完成,是著名的罗马喷泉的仿制品。喷泉有三位雕塑河神,分别代表斯洛文尼亚卡尼鄂拉地区三条主要河流:SAVA、LJUBLJANICA和KRKA。</p> <p class="ql-block"> 卢布尔雅那市政厅Magistrat,是卢布尔雅那市政府所在地。主体建筑建于十五世纪后期,由建筑大师Peter Bezlaj建造,1719年时在两侧新建了副楼。市政厅内设有四个展览大厅,展示了卢布尔雅那城市发展史,国际城际间合作及各类艺术展览等。</p> <p class="ql-block"> 老城区环城堡山有多条步道可以前往城堡,山不高,徒步仅需要十几分钟,也可以乘坐缆车。据说还可以开车前往城堡,可我没有发现可以开车上的路。上山后绕着城堡走一圈,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到卢布尔雅那秀丽的城市风光,最好的观景位肯定位于城堡最高处的收费瞭望台。</p> <p class="ql-block"> 老城里面也有4星酒店,不要误会,这真不是酒店的正门,酒店大门据此竟然十几米远。</p> <p class="ql-block"> 用AI翻译一下:1920 - 1921年,温特·男爵·海因(Viktor Baron Hein )曾是克拉尼斯卡地区(Kraniskem )的地方主席,伊万·赫里巴尔(Ivan Hribar )曾是卢布尔雅那(Ljubljani )的市长。</p> <p class="ql-block"> 山墙的拉丁文铭文“ECCE AQVA DIBENDAM CONSVL PROPINAT” ,据说是:“看,执政官提供需要被分配的水”,不知道有什么典故。</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后面的山洞绕城堡山回来的路上,第一次看到欧洲电车充电桩。</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个小社区。</p> <p class="ql-block"> 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不愧是被誉为“欧洲绿色之都”,路边随意一颗梧桐树,直径都在1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 随着树木的生长,根系和树干不断发育扩张,逐渐撑破了原本围绕在它周围的花坛结构。</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扎达尔租了一套公寓房,不能在卢布尔雅那玩太长时间,下午六点之前要赶到。320公里的路程,准备先走一段免费公路后再上收费高速。</p> <p class="ql-block"> 行驶过程中,发现一段风景非常漂亮,当时没觉得,可是越开越觉得应该在那里打卡,约十公里后,果断掉头返回……。</p> <p class="ql-block"> 斯洛文尼亚的这片田园,阳光倾洒,葡萄藤生机盎然。远处村落与教堂相映成趣,小径蜿蜒向远方。非常漂亮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点击《<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r5w5bd"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漫游昔日奥匈帝国之二-布拉格之旅</a>》可参阅前一篇内容。</p><p class="ql-block"> <b>下一篇:《漫游昔日奥匈帝国之四-穿行克罗地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