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一封特殊的贺信

东方欲晓

<p class="ql-block">昵 称:东方欲晓</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624747</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国庆节刚过,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沈阳军区政治部的信件。信封上遒劲的笔迹和庄重的落款,让我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紧张与期待。</p><p class="ql-block">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封贺信,开篇的字句如同春雷般震撼着我的心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并请转沈阳军区给水工程团政委赵晓东同志:</p><p class="ql-block"> “我们以欣喜的心情通告,在9月24日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评委会上,经过认真评议和最后确认,赵晓东同志光荣地获得了1998年度全国‘扶贫状元’称号,特此表示热烈祝贺!……”</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寂静之中,唯有内心的万千思绪渐渐涌上心头,那些在野外风餐露宿、夜以继日的场景,像电影片段一样,不断在脑海中浮现。</p><p class="ql-block"> 在给水工程团的这些年,我和我的战友们辗转于巴林草原的千里荒漠上,抗严寒,战风沙,喝苦水,找甘泉,只为解决那里农牧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帮助他们摘掉几十年的贫困帽子,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记得有一年春天,我们来到一个干旱的小村庄,由于常年缺水,那里的土地干裂,庄稼枯萎,日常用水全靠毛驴车从几公里外的村庄拉运,村民们盼水盼的望眼欲穿。我们顶着烈日,昼夜奋战,经过无数次的勘察和钻探,终于在地下180米深处发现了赋水岩层。当清澈的水流从井管中喷涌而出时,村民们欢呼雀跃,质朴的脸上挂满了喜悦。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用他那苍老而又颤抖的双手,捧起刚涌出的地下水,连喝了好几口,随后扑通一声跪在我的面前,不停地磕起头来,嘴里还不断的喊着“感谢解放军的大恩大德!”这件事儿深深印刻在我的心底,成为我此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村民们的生活现状,而是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p> <p class="ql-block">  这封贺信,更是对我们团队多年来不懈努力的肯定,是对我们扶贫工作的高度认可。20多年来,一茬又一茬的给水官兵,以建设边疆,润泽人民为己任,竭尽全力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吃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造福千家万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为地方群众打井860眼,解决了80多万人吃水难问题,救活了30多个厂矿企业,帮助11个乡镇、苏木(乡)和39个自然村、嘎查(村)摘掉了贫困帽子。 官兵们在找水打井的同时,还不忘支援希望工程建设,为喀喇沁旗田家营子村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拥有了宽敞明亮的校舍和崭新的桌椅,再也不为学杂费而发愁,彻底改变了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团队两次被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工程师龙凡被誉为“大漠神龙”,荣立一等功,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因此说,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那些在扶贫一线默默奉献的战友们。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践行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i>↑81820部队田家营子希望小学</i></b></p> <p class="ql-block">  随信还附着一封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的邀请函,详细注明了报到的时间和地点。看着那简洁明了的几行字,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这将是一次与全国各地杰出的扶贫工作者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向全国人民展示我们军人风采的平台。我深知,这份荣誉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扶贫之路依然漫长,但我会带着这份鼓励和责任,继续前行,为更多的贫困地区送去希望之光,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竭力尽智。</p><p class="ql-block"> 尽管这封贺信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精致的印刷,甚至连信封信纸都显得普通无奇。然而,它所蕴含的价值却无可估量,早已化作我内心深处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着我在扶贫的漫漫长路上坚守初心,永不放弃,向着希望的方向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