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三问

海亮人生‖虎跃旅游

<p class="ql-block">  大清早走进天坛,扑面而来的就是郁郁葱葱的柏树林,扑鼻而来的就是清新醒脑的松香味儿,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我忍不住深吸几口松香味儿,心想外坛外清一色的柏树,外坛内不会吧?</p><p class="ql-block"> 我进入北门,环绕内坛墙外还是清一色的柏树,参天大树粗壮的身躯几个人都搂不过来,很多树上都有铭牌,最长的树龄620年!虬枝斜逸横生,或似蟒蛇绞缠,或如鹰爪攫空,依旧枝繁叶茂,青春不老!一棵连一棵,一趟挨一趟,一片接一片,这得多少棵柏树?据载,有3582株古树,1142株一级古树,占北京一级古树三分之一。短的树龄也有二三百年。</p><p class="ql-block"> 我去过那么多皇陵宫殿敕建寺庙,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片的柏树林,第一次看到清一色的柏树林!打小就听说过,柏树生长期漫长,成材不易,古时候王侯将相以柏木寿材为贵为荣。明清两朝对天坛那是不计血本呀!</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叫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天坛是皇帝率百官祭天之地,为什么不见体现皇权的黄色琉璃瓦呢?坛墙头上不是绿色琉璃瓦,就是蓝色琉璃瓦,就没有一片黄色琉璃瓦,连墙头上的兽雕都是绿色的,最著名的祈年殿顶是蓝色琉璃瓦,蓝汪汪的,没有熟悉的金碧辉煌的样子。诚然绿色琉璃瓦代表老百姓,黄色琉璃瓦代表皇权,蓝色琉璃瓦代表苍天,那么明清皇难道忘却了皇权?</p><p class="ql-block"> 我查Al,立马豁然开朗了:第一,柏树四季常青,有庄严肃穆感,适合祭天场合,清一色的柏树正是明清君王虔诚的表现,也是江山稳固千秋万代的象征。皇朝不差钱啊!第二,明始建天坛时,黄蓝绿三色琉璃瓦都用。据说乾隆将黄色琉璃瓦撤换成蓝色琉璃瓦,以表示对天的敬意,不用黄色琉璃瓦正是吾皇圣明,此地无银三百两,此地无声胜有声嘛。</p><p class="ql-block"> 由北向西,由南往东,我转一圈,因为今个周一闭馆,大殿进不去了,想更深层次地理解二问暂且告一段落,但肚子饿了,怪不得晌午歪了啊。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呀,问题又来了:算这次来天坛,我是第三次了,前两次怎么就视而不见呢?怎么就没有追问为什么呢?第一次相距40年,第二次相距20年,整整过去了一个甲子年!是年轻浮躁视而不见吗?还是老了安静细心了呢?如果早些年,安静细心观察世界,那就可能是不一样的人生了。哈哈!俗话说人生没那些如果,过这村没那店了喂。还是回家吃饭去。</p><p class="ql-block"> 北门前,我回望一眼翠柏掩映的祈年殿蓝顶,再深吸一次清新醒脑的松香味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