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文章的人越写越短

泰山翁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我在泰安县省庄公社党委办公室跟着秘书写材料。一天,公社革委会肖副主任让我抄一份他写的材料,并嘱我抄好后给公社党委书记孙继业书记送去。</p><p class="ql-block"> 材料是孙继业书记在全公社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二十多页。我抄好后立即赶往安家林改河造地指挥部。</p><p class="ql-block"> 赶到指挥部,把材料送给孙书记。孙书记接过材料掀了几页,说:“太长了!你看,开头先讲国际形势,又讲全国的形势,山东的形势,泰安地区的形势,泰安县的形势,最后才讲咱公社的形势!我的讲话面对的是省庄公社党员干部!又不是在人民大会堂讲话!”拍了拍我的肩膀又说:“小李,会写文章的人越写越短,不会写文章的人越写越长!”</p><p class="ql-block"> 孙书记的“会写文章的人越写越短,不会写文章的人越写越长”震撼了我,成为我以后从事文字工作坚守的信条。</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早就说过,文章应该“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列举的“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并批评道,“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断定写这样文章的人,“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他甚至提出,“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毛主席认为,那种没有明确观点、只会简单列举材料的文章的写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毛主席在作报告、写文章时,总是着眼于实践,从来不是为讲而讲、为写而写,都是在解决新问题上提出重要的思想和主张。鲁迅也曾说过,应“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记得古人云:“言贵短,文贵简”。又曰:“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所有这些,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提倡文章的简练和精短。</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的文字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写文章不是撒娇发嗲,也不是在秀肌肉,更不是卖弄学问,写短文最不容易。写短文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准的文字功夫,在保证有主题和内容前提下言简意赅,凝练厚重;需要深思慢写,厚积薄发,高品质输入和高品质输出。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条是材料的取舍和文字的精练。短文浓缩的是精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最简练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这需要大本事、硬功夫。孙书记说的“会写文章的人越写越短”中的“会”,我的理解就是必须有“以少胜多”的大本事、硬功夫。</p><p class="ql-block"> 我的发小、老作家王文举曾说过我的杂文太长,啰嗦,建议我不要超过2000字。我在写作时也一直注意这个问题,但一短就说不清,一写就收不住。我很羡慕网上那些针砭时弊、精美隽永的小杂文;这些小杂文文字清新,寓意深刻,亦庄亦谐,百味杂陈,使人玩味不已,捧读再三。网上有个作家叫连岳,是当今中国最活跃的专栏作家之一。他的文章大部分在1000-1200字左右,整篇阅读下来,不觉得累,主题鲜明,短小精悍,篇篇都是10+万的阅读量。我想,除了他的文章非常接地气且很刚需外,主要就是精、短、新了。</p><p class="ql-block"> 文章的篇幅与其形式一样,是由主题和内容决定的。该长则长,该短就短,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标准。有的浓墨重彩,气势恢宏;有的惜墨如金,简洁洗练。长文与短文,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这正适合了不同读者的口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就日常生活而言,人们接触更多、大部分读者更喜爱的应该还是篇幅短小的文章。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多数人没有过多的闲暇阅读长文,阅读苦涩冗长的文章过于耗时。因此,大力提倡写短文,鼓励写短文,多写短小精悍的精品,既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又是改变当代写作习惯和文风的好机会。</p><p class="ql-block"> 孙继业主席已经作古。但他的“会写文章的人越写越短”始终在提醒我:写文章要以严肃、严格、严谨的态度,心存敬畏,力求将文字以最精短的方式和最完美的表达呈现在读者面前。</p><p class="ql-block"> (孙继业:原泰安市政协副主席 、泰安县省庄公社党委书记)</p>